簡介
孩子上幼稚園了,這是他們社會化成長中非常重要的一步。面對新的環境、新的朋友和老師,孩子會有一系列變化:開始時對新環境感到好奇,一兩天后開始哭鬧、依戀親人,繼而擔憂、拒絕甚至恐懼,這些因入園而產生的負面情緒統稱為“入園綜合症”。孩子入園暫時不適應是正常現象,通常要持續一個月左右,個別孩子在“長假”後還會有所反覆。家長要做好與孩子共度這段時期的心理準備。表現
哭鬧
哭鬧是孩子入園焦慮中最常見的反應,也是父母最容易察覺到的情緒。不同孩子的表現也會不一樣。大多數孩子偶爾哭一下,或者不哭;有的孩子從走到幼稚園門口就開始哭,在幼稚園里也哭個不停;有的孩子和父母分離時大哭,父母走後就不哭了等等。
緊張
對於原本生活環境單一的孩子來說,入園後常常會因為緊張出現一些心因性行為反應,如大小便失禁、便頻、便秘等;出現攻擊性行為,如摔打玩具、打人、自虐等;出現退縮行為,如咬指甲、不說話、拒食等。
容易生病
焦慮緊張的情緒得不到有效舒緩,會伴隨引發一些心因性疾病,如發燒、脫髮、食慾變化(拒食或食量過大)、睡眠結構紊亂(入睡難、易醒、做惡夢、入睡時間變短或變長)等種種症狀。而這些症狀卻常常被父母所忽略。
發脾氣
很多父母會發覺孩子從幼稚園回到家裡,脾氣變大了。常常亂發脾氣,一不如意就哭鬧、扔東西。
病因
1、分離焦慮孩子在與爸爸媽媽長期密切的共同生活中,會對照顧自己最多的人(通常是媽媽)形成強烈的依戀。在孩子8個月左右時,一旦媽媽從他視線里消失,他就會表現出明顯的不安、恐懼和哭鬧。這就是孩子的分離焦慮。只有當孩子經歷了多次媽媽離開又回來的過程,他才會逐漸建立起“媽媽只是離開一會兒,但一定會再回到我身邊來”的信任感。所以,只要讓孩子逐漸相信,媽媽離開後還會回來,孩子的焦慮就會逐漸減輕。
2、人際對象和關係發生變化
現代家庭多以獨生子女為主,在家中常出現六位成人面對一個孩子的現象。到了幼稚園,每個班級有兩位老師,一位保育員,要照顧20~25名孩子,不可能像家中一樣六個成人圍著孩子一個人轉。因此,在集體生活中,孩子需要具備能獨自玩耍、會表達需要、會初步自理的能力。
3、不習慣新的生活方式
幼稚園生活與家庭生活存在一定的差異,即使在入院前進行了一定的培養,孩子也可能會有不適應的表現。並且現在很多孩子在飲食和作息上會有一些不良習慣,如挑食、偏食、作息時間混亂等等。而在幼稚園,提供的食物都是有計畫的,作息時間也比較固定,孩子需要慢慢適應。
4、不習慣新環境
有的孩子對環境很敏感,就像有的成人會戀床,換了張床就睡不好覺一樣。當孩子進入一個全新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就需要一段時間來熟悉和適應新環境。
對策
1、正確看待,跳出怪圈孩子出現分離焦慮,家長也會不同程度的出現焦慮情緒,常常表現為心神不寧,送孩子入園後戀戀不捨,有時為了讓孩子在情感上得以安慰,就過分遷就或是無原則的滿足孩子的要求等等。這些都表現出了家長的焦慮。這個時候,家長若不調整自己的心態,將會加劇孩子的不良反應。因此家長應該用正確的態度去面對“入園綜合症”,跳出負面情緒怪圈。
2、對症下藥,排解困擾
不同的孩子在“入園綜合症”上會有不同的表現。家長應該積極反省、或請求教師幫助,找出孩子不適的根源,根據不同的症狀及心理原因直面孩子的情緒困擾。一般孩子入園表現類型可以分為適應良好型、哭鬧型、盯人型、壓抑型、攻擊型。
(1)、適應良好型的孩子入園後能很快適應幼稚園的生活,不哭不鬧,能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活動,還能安慰哭鬧的孩子,偶爾也會向教師尋求身體接觸。對於這類孩子,家長也不能因此忽略對他的關注和親近,要讓他感受到你的愛。
(2)、哭鬧型的孩子在與家人分離時,第一反應表現為抱著家人大聲哭鬧,不肯鬆手,當老師接過來抱時,有的拒絕、掙扎,有的雖然依從但仍然在哭。這類孩子最容易產生退縮情緒,一定要堅持接送。但是一般哭鬧厲害的孩子性格比較開朗,適應起來也快。另外,哭鬧會引發咽喉炎等,家長要密切關注。
(3)、盯人型的孩子對新的環境有不安全感,在幼稚園對某位老師有特別的依戀,老師一離開他就焦躁不安,哭鬧不停。對於這樣的孩子,要逐步引導他擴大依戀範圍:從依戀一位老師,到依戀三位教育者,到依戀幼稚園的同伴、玩具等。再逐步鼓勵他參加集體遊戲,在遊戲中體驗大家一起玩的快樂,從而融入到集體中。
(4)、壓抑型的孩子性格比較內向,來園後抽泣,不說話,拒絕與大家玩。這類孩子常常還會出現生理反應,如:脫髮、便秘、變頻等,家長在家中要觀察孩子的日常起居,多和孩子在一起,加強與幼稚園教師的交流,有條件的話可以暫時陪讀。
(5)、攻擊型的孩子通常運動量大,獨占欲望強,以自我為中心,脾氣比較大,常常在爭搶玩具中發生攻擊行為,或在爭搶過程中發生哭鬧。也有個別幼兒會出現自虐情況,如邊哭邊用頭撞地。當然,孩子在2~3歲出現攻擊行為屬正常現象,但也不可掉以輕心。
家長要積極和教師溝通,確定孩子的類型,共同分析原因,形成合力,幫助孩子排解情緒困擾。
3、把握周期,正確面對
孩子的入園焦慮會隨時間逐步消退。孩子入園適應一般需要1個月,表現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新鮮期,也就是入園第一天。在入園前,家長已經給孩子說了幼稚園的千般好,看到幼稚園里有那么多好玩的東西,很開心。孩子入園第一天的表現還是比較好。
第二階段是抗拒期。經過第一天的生活,他發現到了幼稚園就沒有家長陪伴了。要在幼稚園里吃飯、睡覺,而且幼稚園的老師還要照顧那么多小朋友。孩子的情緒開始惡化,不願意上幼稚園,不要在幼稚園睡覺,抗拒幼稚園,甚至拒食。
第三階段是適應期。孩子慢慢適應了幼稚園的作息和活動,被遊戲和活動吸引。對幼稚園的教師產生了依戀,情緒好轉,開始能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玩耍。一些孩子開始在家會說“我要老師”,“我要去幼稚園”。
第四階段是反覆期。過了“中秋”“十一”長假,或病休一段時間以後,一些孩子會出現一定的反覆,重新出現第二階段的表現。這時家長要堅持原來的做法。
第五階段是鞏固期。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喜歡上幼稚園、喜歡老師、喜歡其他小朋友。
家長要對孩子入園適應的周期心中有數,用正確的態度去面對“入園綜合徵”。在抗拒期,家長要堅持送孩子上幼稚園,如果有條件可以採取陪讀。有些家長怕委屈了孩子,總是送送停停,三天打漁兩天曬網,這樣孩子可能長期適應不了幼稚園的集體生活。
4、注意防病,健康過關
入園一個月內,是孩子最易發病的時期。一方面,在入園之前,孩子大都是單獨生活在各自的家庭中,交叉感染的機會少,入園之後,孩子將與十幾甚至幾十個同齡孩子生活在一起,受感染的幾率就相對增加了。另一方面,孩子情緒不好,休息不好,也會影響體質,誘發疾病。防病關也是孩子入園適應中的重要一關。
孩子入園正值秋季,雖然氣候宜人,卻也是傳染病的高發期,如果得知周圍有孩子生病,可以給孩子喝點板藍根或是吃點大蒜加以預防。孩子從幼稚園回來之後,最好把外衣外褲都換掉,勤洗手洗臉,減少感染幾率。同時在這段時間內,家長不要因為補償心理而在雙休日帶著孩子東奔西跑、遊山玩水,要讓他好好休息。每天晚上儘早安排孩子上床睡覺。
策略
送孩子上幼稚園時:
1、堅持送孩子上幼稚園,不要三天打漁兩天曬網。2、在路上給孩子一個小任務,如早上出門的時候,讓孩子拿份報紙。上幼稚園路上乘計程車下車時,讓孩子問司機要發票,請他拿著發票,分散孩子對“上幼稚園的注意力”。
3、進入幼稚園後,引導孩子和周圍的人打招呼,引導他認識到幼稚園里的老師、同伴、哥哥姐姐都是很可親的人。
4、到了幼稚園,先陪孩子在幼稚園的戶外玩一會兒,可以問問孩子,昨天老師帶他玩了什麼。玩耍中強調“幼稚園真有趣啊,有這么多好玩的玩具,玩的真開心。”
5、到了教室,熱情開心地和老師打招呼,離開時不要過分渲染傷感情緒。讓老師做一些分散他注意力的事(玩玩具、照鏡子或洗手),說再見後,就輕輕離開。
6、答應孩子會早點來接她。
7、若有特殊需要,剛入園時,家長可以作為義工陪讀,但陪讀時,要有意識的逐步減少你和孩子的見面時間,直至孩子可以不需要你的陪伴。
8、記住在你離開幾分鐘以後,孩子的眼淚就會消失,她哭泣是為了阻止你離開,當你離開他的視野後,他很快會將注意力轉向與他一起相處的人。
接孩子回家時:
1、儘量按時來園接孩子,讓孩子以“爸爸媽媽第一個來接我”為安慰和自豪。以此來激勵孩子在幼稚園有更好的表現。
2、接孩子的時候,可以和老師進行較多的交談,了解孩子在園的表現。有微小的進步都要給以表揚,“寶寶今天不哭,真棒!”這對孩子是一種精神安慰。
3、可以陪孩子在教室里玩一會兒。讓孩子介紹介紹自己的教室、自己的朋友,讓他有自己是幼稚園的孩子的自豪感。
4、離園前,陪孩子在幼稚園戶外玩耍一會兒,臨走前告訴他,“明天我們早點來,我們還可以玩。”
回家後可以做的事情:
1、在孩子面前稱讚老師,使孩子產生對老師的信任。告訴孩子老師非常喜歡他,周日可以說,老師很想他,打過電話來。
2、教孩子學會使用一些禮貌用語以及表達自己意願的詞語。例如:“老師好”“小朋友好”“我們一起玩吧”“我會唱歌”等等。
3、鼓勵孩子把一些自己喜歡的玩具與其他孩子分享。
4、多與孩子談談幼稚園生活,讓他表演在幼稚園里學的兒歌和舞蹈,從正面引導孩子對幼稚園生活的美好回憶。
5、孩子疲勞、飢餓和生病時,對分離更加敏感。要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睡眠,上幼稚園前吃好早飯。當孩子生病時,儘可能與他相處長一些時間。
家長千萬不能說的話:
1、“你不乖(不聽話),我去告訴告訴你們老師。我就送你去幼稚園!”
2、“你有沒有調皮啊?老師是不是又批評你了?老師是不是不喜歡你?哪位老師最好?”
3、“寶寶哭得這么厲害,我們不去幼稚園了。今天媽媽休息,我們不去幼稚園了。今天的天氣不好我們不去幼稚園了。今天有點咳嗽,算了,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