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品行障礙

兒童品行障礙

兒童品行障礙(conduct disorder in childhood)發生於18歲以前的兒童和少年的經常性的明顯違反與其年齡相應的社會規範或道德準則的行為。其嚴重性超出一般的淘氣,行為的發生不是由於一時的過失或年幼無知,而是一貫的行為模式。常見的不良行為有說謊、打架、偷竊、傷害別人、虐待動物、破壞財物、縱火、逃學、離家出走、惹是生非、酗酒、賭博、過早的性行為以及其他觸犯刑律的行為。

基本信息

原因

原因包括:不良家庭影響,如家庭不和、父母離異、私生子、缺乏關心和教育、家庭成員的不良行為等;不良的社會環境影響,如不良的社會風氣、不良的校風、壞人的教唆引誘;腦部疾病,如癲癇;氣質的影響,2歲前顯示對新環境適應緩慢、退縮迴避、行為反應激烈的兒童,將來發生品行障礙者較多。兒童品行障礙男孩多於女孩,城市多於農村

分類

兒童品行障礙兒童品行障礙
根據處理人際關係的情況,即能否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分為社會化型和社會化不足型,每型又根據是否具有攻擊性分為攻擊性與非攻擊性。
①社會化不足攻擊型。性情孤僻,冷酷無情,自私自利,侵犯別人,言行粗魯,違法亂紀,為所欲為,不聽管教,將來可發展成反社會型人格。
②社會化不足非攻擊型。孤獨內向,害羞,膽怯;雖然說謊,但是為了保護自己;逃學,但不惹是生非;偷竊多是在家小偷小摸。經心理治療和耐心教育能改變其不良行為。
③社會化攻擊型。拉幫結夥、講哥們義氣,但對局外人則冷酷無情;酗酒、賭博、打架、偷竊、搶劫、強姦、行兇等;常墮入流氓團伙,落入法網。
④社會化非攻擊型。能夠與人建立親密關係,但不拉幫結夥,而是自行其是;蔑視權威和紀律,說謊、逃學、離家出走、酗酒等。經耐心教育,不少人能夠改過。治療和預防要加強教育,施行心理治療和行為治療。良好的社會風氣、正確的親職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兒童心理健康成長的關鍵。

表現

兒童品行障礙兒童品行障礙
兒童品行障礙是指兒童期出現的逆反行為、攻擊性行為等嚴重行為問題,違背與其年齡相稱的行為規範和準則。若嚴重的品行障礙以至於損害了他人生命安全、財產或社會治安,並觸犯法律時稱為青少年違法(18歲以下)。兒童品行障礙的高發年齡為7~8歲和青春期兒童,一般男孩多於女孩。
病因:兒童品行障礙與遺傳因素、軀體發育因素、親職教育社會環境等因素有關。有研究認為有攻擊性行為的兒童血中雄性激素水平偏高,但是否產生攻擊行為尚取決於自身素質、親職教育與環境因素的綜合影響。難撫育氣質的兒童和具有不穩定個性特點的兒童易於產生品行障礙,因此應早期干預。
表現:兒童品行障礙主要包括攻擊性行為和逆反行為。攻擊性行為是指打人、傷人、破壞物品、虐待他人或動物、性攻擊、搶劫等表現,通常是沒有明顯動機和目的的衝動行為,有時單純是為了引起他人對自己的注意。少數可表現為有目的的小團伙行為,最終導致青少年犯罪。品行障礙兒童通常不能與他人建立正常的感情、夥伴關係膚淺、具有高度的自我為中心和利己主義、缺乏罪惡感、羞恥心、同情心和責任感。

預防和治療

預防是關鍵,應從小就強化社會公德教育,對兒童的行為應有明確的是非標準和要求,對兒童的教養既不能放縱,也不能過分溺愛。對已經存在品行障礙者,應進行綜合治療,包括行為矯治療法、家庭管理教育、學校教育以及送工讀學校進行懲戒教育等方法,無有效藥物治療方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