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古蹟
追溯歷史,澤里村原有一座宗祠,1961年,旅居海外部分鄉親捐款,把宗祠擴建為禮堂,面積僅有450平方米,雖然建造簡單,但在當時的鄰村中尚屬少有。隨著祖國的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鄉親對精神文明的需求也日益提高。2004年春,美國澤里華僑聯誼會召開會議決定興建村文化中心,時任會長的陳本通先生率先捐款26萬元人民幣,在場的骨幹13人認捐了128萬元,然後他們又分頭奔跑通知僑胞,又認捐了260萬元,為興建文化中心奠定基礎。與此同時,留守在家的鄉親,也紛紛慷慨解囊。值得一提的是,從小離開澤里到香港創業的陳文娜女士,率先捐資33萬元,帶動了澤里姑姐妹捐資熱潮。計畫建設文化中心 資金有了著落之後,籌建小組又在討論文化中心的造型設計問題。澤里部分鄉親利用旅歐假期,拍攝歐洲傳統特色的優美建築物照片,提供設計院參考,終於定了“莊嚴大方,面面生輝”的設計方案。在建築過程中,為了把好基礎關,地質工程師陳天豪先生親臨現場指導。海外僑胞有的放下手上的業務,多次回國和鄉親共商大計;參加工程建設的鄉親,不辭辛苦,50多人輪流值班,三年如一日努力工作,為建設文化中心做出突出貢獻。規劃概述
一、規劃範圍。村域規劃面積約3.31平方公里;村主要居民點規劃面積約50.75公頃。二、規劃期限。本規劃期限為2011年-2030年,其中近期2011年-2015年,遠期2016年-2030年。
三、發展規模。2015年人口規模為6816人,2030年人口規模為7688人。2030年村主要居民點用地規模為63.3公頃。
四、村莊性質。以居住和服務等綜合功能為主,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中心村。
五、用地布局。規劃形成“一線、四區”的村域空間結構。“一線”指濱江濱海大道的景觀軸線,“四區”為濕地保護區、國家濕地公園、農業種植區和村莊建設區。
六、道路規劃。規劃“三橫一縱”對外交通穿越村莊。橫向交通為濱江濱海大道、201省道、石馬路,縱向交通為潭鶴路。
七、主要居民點規劃。住宅用地主要依託現有居住建設用地整治。公共設施主要集中在村莊中部的文化活動中心和村委會周邊。規劃綠地以國家閩江口濕地保護區為大背景,以濱海景觀通道和村內的濱水綠化長廊為綠化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