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索爾·克里普克1940年11月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父親是當地聖會領袖,母親是兒童讀物作家。克里普克是三個子女中的長子。16歲時克里普克寫了模態邏輯語義學方面的論文,被一些重要的邏輯學家認為是一篇有創見的可能是來自普林斯頓的博士論文。1958年高中畢業後,克里普克進入哈佛大學學習,後獲數學學士學位。
概述
他的著名思想——因果的指稱論,克里普克斯坦(克里普克闡釋的維根斯坦),先驗偶然與後驗必然。哲學史上向來認為,凡先驗的即是必然的,凡後驗的均為偶然的。他則指出,先驗之於必然——如認識論之於形上學,不僅有後驗必然的知識,同樣有先驗偶然的知識。這就是作者向傳統理論提出嚴重挑戰的先驗偶然和後驗必然的理論。
他嚴格區分了“先驗的”和“必然的”這兩個概念。認為“先驗的”是認識論概念,“必然的”是形上學概念,兩者不能混同。將他們用於真理,在認識論上有先驗真理和後天真理之分,在形上學方面有必然真理和偶然真理之分。在區分先驗真理和必然真理基礎上,提出了“先驗偶然命題”和“後驗必然命題”的新概念,得出了自然科學真理的後天性和必然性的新的哲學結論。其哲學觀點被認為是打破了近代西方哲學傳統的創舉。
他在模態邏輯語義學的基礎上,提出了因果的、歷史的指稱理論,為該理論的首創人之一。否定名詞的指稱由涵義決定的摹狀詞理論,主張指稱由與使用該名詞有關的社會歷史的傳遞鏈條所決定。
2001年,克里普克獲得Schock邏輯和哲學獎。
工作
克里普克先後任教於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和洛克菲勒大學,1977年任普林斯頓大學哲學教授,後升任麥科什講座哲學教授,現任職於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中心。
貢獻
克里普克主要貢獻有:
克里普克語義
命名與必然性
克里普克斯坦,即克里普克對維根斯坦的闡釋
克里普克真值理論
模態邏輯
命名與必然性
維根斯坦
真值
"我"的意義
著述
《命名與必然性》(Naming and Necessity, 1980),上海譯文出版社
《維根斯坦關於規則與私有語言》,1982
獎項和榮譽
Fulbright Scholar (1962–1963)
Society of Fellows, Harvard University (1963–1966)
Doctor of Humane Letters, honorary degre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1977
Fellow,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1978–)
Corresponding Fellow, British Academy (1985–)
Howard Behrman Award, Princeton University, 1988
Fellow, Academia Scientiarumet Artium Europaea (1993–)
Doctor of Humane Letters, honorary degre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1997
Doctor of Humane Letters, honorary degree, University of Haifa, Israel, 1998
Fellow, Norwegian Academy of Sciences (2000–)
Schock Prize in Logic and Philosophy,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2001
Doctor of Humane Letters, honorary degre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05
Fellow,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