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福寺[四川省巴中市寺廟]

光福寺[四川省巴中市寺廟]

巴中光福寺位於四川省巴中市城南約一里的南龕山腹,始建於梁陳時期。與城周四龕(東龕、南龕、西龕、北龕)、四洞(東洞、青蓮洞、聖水洞、蓮花洞)等古剎遙相對應。曾以山名曰“南龕寺”、“化成寺”,俟以古楠木樹命名為“古楠寺”。至唐乾元三年(公元760年)節度史嚴武在《請賜名巴洲南龕寺題名表》中,伏望“敕旨:其寺宜以光福為名”。是年肅宗李亨便敕旨了“光福寺”匾額,意為長懸日月之光永照南龕山上。

歷史

巴中光福寺 巴中光福寺

由於嚴武極力倡行,且名僧漆永住持有方,故殿宇琉璃輝煌,僧眾雲集,真謂盛極一時,譽滿川陝。時有摩岩造像500餘龕,明末毀於戲賊,康熙(公元1662—1722年)中知州孟用益組織 重修,嘉慶初(公元1800年)又被“教匪”所焚,後再次重修,卻仍毀損於戰亂。解放后土改時,多數僧尼還俗,大都停止了佛教活動,尤其是十年浩劫毀損更大,千年古剎,早成廢墟。雖滄桑千載,但其隋唐佛教摩岩造像仍保存下了二佰余鋪,兩仟多尊佛像完好。嚴武奏章全文石刻和肅宗李亨親筆提書的“光福寺”彩雕等,其造像之完美和刻藝之精湛,被來巴的專家贊評為:巴中石刻在雲崗、龍門之上,全國第一。

恢復重建

巴中光福寺 巴中光福寺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各地全面貫徹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為了弘揚佛教文化,滿足信眾的要求,原巴中地、市兩級人民政府決定,將光福寺重建於左側金榜山腹,唐丹梯書院(清梓潼宮)遺址,計畫把光福寺建成川北第一流的佛教旅遊聖地。經過三年的堅苦作業,初具規模,於一九九七年秋正式開放,是時,照全法師任住持。 現已陸續建有“大雄寶殿”、“玉佛殿”、“藥師殿”、“接引殿”(供有緬甸玉佛五尊)、“觀音殿”、“普陀殿”、“地藏殿”及“藏經樓”(儲有乾隆大藏經168部)。

計畫二期工程在山腳下的二環路以上建“天王殿”、“鐘鼓樓”、“千佛塔”和五層樓牌式山門及空中廣場,直與巴城三號橋成一線,30米寬的趟梯從山門直通大雄寶殿。整個光福寺依山傍岩,殿閣重層,雄偉莊嚴,隱現於南龕山的蒼松翠柏之間。舉目眺望,滾滾巴河婉如一條玉帶橫在山下滔滔東流,虹橋飛架,把新舊巴城連為一片,茫茫城廊高樓聳天,華街上人若潮湧,車似梭穿,夜幕下的巴城一片星燈與天相連,笑聲、歌聲、機器聲交織在一起譜成了一曲曲巴中新貌的凱歌。

光福寺,晨鐘悠悠、幕鼓咚咚、木魚聲聲、經聲朗朗、梵音飄蕩。數以千計的學佛弟子聞法受度,六字洪名寶號遍滿虛空,充塞法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