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號火箭,1957年12月6日(農曆十月十五),美國實驗性人造衛星爆炸。
1957年12月6日,運載美國第一個試驗性人造衛星的“先鋒號”火箭,在發射後上升到離開地面才幾英尺高就落回地面爆炸燒毀。
美國當局原來決定在11月4日發射這個實際重量只有1.5公斤的試驗性衛星,但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推遲到6日(離蘇聯發射第一個人造衛星兩個多月)的格林威治時間十六時四十五分才發射。美國國防部宣布,當火箭發射出去兩秒鐘以後,第一級火箭喪失了推力,火箭翻起跟斗,頭朝東落回發射台,發生了爆炸。躲在重重厚壁保護室里的人們在一陣煙柱以後看見火箭被包圍在燃燒的火焰中。火箭的第一級和第二級已全部燒毀,裝著人造衛星的第三級火箭掉了下來沒有燒壞。發射台遭到嚴重破壞。所幸尚未造成傷亡。
代表“先鋒號”火箭發射總部宣布發射失敗訊息的史密斯說,通常情況下,需要晝夜不停的六個星期的時間準備一次三級火箭的發射。華盛頓國防部的發言人則說,大約需要三十天的時間才能再進行下一次試驗。
美國發射人造衛星計畫的負責人哈根博士在事故發生後兩個多小時舉行了記者招待會。他臉色陰沉地宣布了這個訊息。他說:“我們已經對手頭的所有記錄進行了詳細的研究,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人能肯定地知道造成這次失敗的原因。為了完全起見,現在還不能對三級火箭本身進行仔細的檢查。”
哈根博士還對新聞記者抱怨說,他個人認為美國事前對這次發射的訊息不應公開過多,但是其他人駁回了他。他說,由於公開得太多,公眾已迷失了方向,看不到這次發射只是試驗。
美國發射衛星失敗後,引起了紐約股票的跌風,估計使紐約證券交易所各種股票牌價下跌了十二億多元。
相關詞條
-
太空先鋒:火箭
《太空先鋒:火箭》是一部有關火箭技術史的科普類讀物,作者從技術、政治、軍事及民用等不同的視角,對火箭的起源、發展和未來進行了簡明扼要的客觀概述,同時書中...
基本介紹 圖書目錄 後記 序言 -
先鋒號運載火箭
“先鋒號”運載火箭是美國政府批准研製的第一種未以飛彈型號為基礎發展的專用運載火箭 ,是美國用於將衛星送入地球外太空軌道的第一個運載火箭 。 從1957年...
概述 主要技術性能 飛行程式 飛行記錄 -
先鋒號大炮
先鋒號大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於20世紀60年代開發的一款超級高射炮,屬於640工程反導系統一部分,項目代號640-2工程。計畫用於向近地軌道發射核彈頭以攔...
背景介紹 發展歷程 -
美國火箭系列
美國製造的運載火箭系列產品。
-
多級入軌火箭
多級入軌火箭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子級連線起來並依次工作的火箭,簡稱多級火箭。多為2-4級。通常作為太空飛行器的運載工具。 火箭的子級是火箭完成一個獨立工作...
組合方式 構造 燃料 性能特點 最早的多級火箭 -
"暴風雪”號太空梭
風雪號太空梭大小與普通大型客機相差無幾,外形同美國太空梭相仿,機翼呈三角形。機長36米、高16米,翼展24米,機身直徑5.6米,起飛重量105噸,返...
簡介 基本資料 從“螺旋”計畫到“暴風雪”太空梭 計畫出籠 地面測試 -
先鋒11號
先驅者11號(Pioneer 11)是第二個用來研究木星和外太陽系的空間探測器。它也是去研究土星和它的光環的第一個探測器。與先驅者10號不同的是,先驅者...
發射 構造 拜訪木星 拜訪土星 異常 -
暴風雪號太空梭
暴風雪號太空梭大小與普通大型客機相差無幾,外形同美國太空梭相仿,機翼呈三角形。機長36.37米、高16.35米,翼展23.92米,機身直徑5.6米,...
飛機解析 性能參數 太空梭材料 發射流程 “螺旋”計畫 -
德爾塔號運載火箭
美國中等運載能力的運載火箭。1959年開始研製。1960年5月開始發射的第一批12枚火箭是三級火箭。第一級由雷神中程飛彈修改而成,第二、三級沿用先鋒號運...
簡介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