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設計用途:高級支援轟炸機
製造方:未來科技公司
原產國:荷蘭
量產於: 盟軍空軍基地
配件:120 mm 對撞炮(x2)
25 mm 殲滅者鏈炮
機載對撞器
燃料電池
三重強化扇渦輪發動機(x4)
掃瞄與通訊裝置
歷史
坊間流傳著一種有關盟軍如何致勝的理論,但卻都沒有提及質子對撞炮、逾時空傳送儀,或是盟軍在征戰末期所導入的高科技。沒錯,這個理論認為,盟軍無畏的空中大隊才是致勝的關鍵。一旦他們取得空中的主導權,敵人就被切割得四分五裂,這時盟軍便在必要地區增派傘兵援軍和補給支援。從這個角度來看,勝利只是早晚的事。此外,以盟軍單一師部來說,維和突擊轟炸機的駕駛員累計的確認殺敵率最高。以此,戰爭結束時,盟軍空中部隊的素質是不容質疑的。儘管如此,未來科技公司仍舊秘密地繼續研發一款全新飛行器,企圖為空中支援開啟新紀元。當然,這款代號為FTAC-X2的飛行器,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先鋒武裝轟炸機。先鋒武裝轟炸機的先進偵測系統與武器系統,使它能夠固守大範圍的區域,同時還能為附近的任何地面部隊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就連盟軍自己的世紀重型轟炸機都相形見絀。先鋒武裝轟炸機是一架多用途的飛行堡壘,並搭載了盟軍威力最強大的究極武器:質子對撞炮。雖然質子對撞炮採用的技術仍舊是最高機密,盟軍高級將領(在歐盟總理魯伯特.索恩利親自指揮下)卻同意將這項機密透露給未來科技公司,用來交換該公司提供的服務,並實現先鋒國際設計團隊的雄心。在此之前,未來科技團隊冒險地設計出了一架飛行器,體積遠比目前已知的任何扇渦輪噴射機更為巨大,這架飛行器能否飛行的關鍵,在於機載的對撞器燃料電池 – 相對於龐大的機身,對撞器「小」得足以塞進去。故事之所以能夠繼續發展下去,乃是因為未來科技已經差不多分析出質子對撞炮的運作原理,盟軍將領只得勉強同意與該公司合作完成後來成為先鋒武裝轟炸機的原型機。後來量產的武裝轟炸機,在機身右弦安裝了不只一具,而是兩具120mm對撞炮,每一具的爆炸威力同等於體型相當的榴彈炮。由於燃料電池負責供應對撞炮的「彈藥」,以及驅動先鋒武裝轟炸機的四具備援扇渦輪發動機,這玩意兒一旦起飛,便能在空中滯留多日。
和其他盟軍飛行器不同,先鋒武裝轟炸機沒有採用vtol(垂直起降)設計,若要對準目標,必需不斷繞行。這個因素加上先鋒武裝轟炸機的巨大體型,意味著它無法在標準的盟軍機場起降。幸運的是,先鋒武裝轟炸機擁有未來科技專利的自行診斷及修理系統,讓它在實戰時無須降落進行維修。同時,複雜的偵測器陣列和通訊裝備,讓先鋒武裝轟炸機的機員能在飛行中鎖定地面目標。此外,為了彌補對撞炮無法精準攻擊選定目標的缺憾,先鋒武裝轟炸機的機頭上安裝了直接與瞄準系統連線的25mm鏈炮,而這套瞄準系統乃是透過炮手的眼睛動作來操控。這些異常精準的武器,可在不波及周遭的情況下,輕鬆幹掉地面輕型裝甲。然而,所有先鋒武裝轟炸機的武器都是針對地面威脅而設計。儘管俄軍米格戰機的Matryoshka飛彈只能在先鋒武裝轟炸機的裝甲上擦出一道刮痕,但敵方空優戰機中隊對它仍舊是一大威脅。先鋒武裝轟炸機的機員都是由未來科技的私人飛行學校中精挑細選,這些人員不但得在戰火下保持冷靜,還得擁有未來科技對其團隊嚴格要求的罕見個性及技巧。一開始,盟軍將領對他們的頂尖飛行員不夠資格駕駛先鋒武裝轟炸機感到相當惱怒,但在總理索恩利的安撫下,迅速順應了未來科技的這項特別要求。盟軍和未來科技公司一直以來都嚴加否認先鋒機員和盟軍飛行員不和的傳聞,儘管如此,根據一位不願具名的盟軍飛行員的說法,後者戲稱前者為「盤鏇空中的嗜血禿鷹」。無論如何,雙方都同意若先鋒武裝轟炸機沒有盟軍戰鬥機的護航將一事無成,即使在當今的戰後任務中,雙方飛行員仍互助互信地將彼此的生命安全交付在對方手中。
戰地情知
質子對撞搭載了威力強大的質子對撞炮,能夠大量毀滅敵方裝甲師以及地面設施。對撞炮的首波攻擊總是能夠命中目標,然而,接下來的攻擊卻因為過熱和後座力等因素而會失去準頭。儘管如此,接踵而至的大規模爆炸,讓定點精確攻擊一點也不重要。
機鼻鏈炮倘若先鋒武裝攻擊機得「收拾」局面,或是奉命殲滅優先目標,它可以換用25mm殲滅者鏈炮完成差事。雖然鏈炮缺乏壓倒性的火力,但卻異常精準,且擁有超快的發射速率。
不斷繞行基於設計,先鋒武裝轟炸機必需不斷移動,就連攻擊時也一樣。此外,由於對撞炮掛載於右側,在發射過程中,它會采順時鐘方向繞行。因此,若讓先鋒武裝轟炸機進行突擊任務,可能會遭到猛烈防空炮火的攻擊。
所費不貲先鋒武裝轟炸機是盟軍中體型最巨大、威力最強大的飛行武器,造價甚至超過一架航空母艦。此外,只有許可層級最高的戰地指揮官才能調動,同時未來科技公司需要透過部署區域的科技中心來收集實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