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的第五代孫少康封他的小兒子曲烈(子爵)於鄫地,建立鄫國(姒姓)(今山東省蒼山縣西北)。歷經夏、商、周三代,大約相襲了近兩千年,一直到春秋時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國所滅。這時候,懷著亡國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鄰近的魯國,並在魯國做了官。用原國名“鄫”去掉邑旁為姓氏(表示離開故國),稱曾氏,此為曾氏得姓之始。從曲烈至巫(經歷54傳)改為曾姓,57傳至曾點,58傳至曾參。
?
歷代文獻,如《論語》、《史記》、《孔子家語》、《闕里文獻考》以及記載曾子、曾氏的一些書中,對曾皙都有記載。綜合研究可以得知下面的情況:曾皙出身於我國奴隸社會末年的奴隸主貴族,到他曾祖(巫)時,已經沒落。《說苑·立本》 記其子“衣敝衣以耕”。《戰國策》卷二記其妻親自織布維護生活,可知他當時已生活在一個普通勞動者的家庭了。古籍中對其事跡記載不多,只《論語·先進》中記了他一番談話,《孔子家語·六本》記中“曾子耘瓜損傷其根”後,他大發脾氣,把兒子痛打了一頓。《孟子·離婁上》記“曾子養曾皙,必有酒肉”,說明他晚年託兒子的福,生活較好。《孟子·盡心下》又記“曾皙嗜羊棗,而曾子不忍食羊棗”。羊棗是生長於山區一種百姓喜食的普通小柿子,曾皙好食此物,說明他是普通百姓。《孟子·盡心下》記孟子的弟子萬章向孟子問:孔子周遊列國時,在陳國為什麼懷念魯國弟子中的“狂士”(琴張、曾皙、牧皮等)呢?孟子回答:孔子把自己的弟子分作四等:中行之士、狂放之士、狷介之士、鄉愿之士。其中第一種中行之士(如道德水平最高的顏回,此時正跟隨孔子),其次便是曾皙那樣的狂放之士了。中行之士是道德水平高,能做到“至德”中庸,狂放之士是能以進取的人(進取中可能不把握不當之處,故稱狂放),狷介之士是幹不了大好事,也不會幹壞事的人。那種鄉愿之士則是四面討好、八面玲瓏的阿諛之徒、好好先生。由此可見曾皙在孔子心目中是個較好的弟子。?
曾皙“狂放之士”較高的水平表現在《論語先進》之“四子侍坐章”中。孔子師徒五人到了魯國城南沂河岸上,孔子叫他們各自說出自己的志願時,仲由要武備治國,冉有要政治治國,公西華要外交救國,孔子認為都只是抓住一個具體問題,層次不高。當問到曾皙時,曾皙說:“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番言論,儘管古人有五六種解釋,正確的應該理解為:依據孔子的仁政德治治理國家,使國家統一、富強,人民生活安定以後,才能有條件,有心緒悠哉游哉地去洗澡、吹風、唱歌、散步。這和孔子主張的“大同之世”是一致的,孔子對曾皙的肯定,說明曾皙得孔子思想之真諦。?
正因為曾皙遵循孔子之道,才教自己的兒子曾參拜孔子為師。正因為曾皙對孔子仁政德治的主張有著深入的、超於別人的理解,曾參才在其父正確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發揮,終得孔道真傳,成為宗法孔聖之道的孔子思想的主要繼承人。
相關詞條
-
先賢子夏公祠堂碑記
先賢子夏公祠堂碑,此碑刻保存在山東省菏澤市子夏祠堂外,在《鉅野族譜》中最早的譜牒序文,是明末崇禎八年(1635年)兗西觀察使冒起宗所撰,當時冒起宗奉命赴...
基本信息 碑文原文 譯文: -
《向先賢智者學處世為人》
《向先賢智者學處世為人》是一部齊集古代的智者賢人們各種各樣處世為人的智慧全書,其中匯聚了中華五千年歷史中的智者高士的智慧精華,可以說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
內容簡介 目錄 精彩書摘 -
聖賢
詞語概念基本信息詞目:聖賢拼音:shèng xián基本解釋:[sage]聖人與賢人的合稱;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如:既...
詞語概念 基本含義 孔廟五聖 道統之聖 世俗之聖 -
禮記
曲禮 曲禮曰.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 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
-
孔子廟
、先賢、先儒;哲位以下的人數,隨時代而遞增,分列在東西兩廡。自唐以後,從祀...主祭孔子外,又有四配、十二哲以及歷代先賢先儒、各地鄉賢名宦等。孔廟祭祀...啟聖祠配祀先賢先儒移入崇聖祠。崇聖祠正中供奉孔子五代祖肇聖王木金父,東側...
概述 結構禮制 崇聖祠 大成殿 東西廡奉祀 -
江西省寧都縣長勝鎮新安村
家族很重視家訓、家法。歷代均遵從宗聖公曾子訓...侯”。1530年(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曾氏”。曾 子:即曾...
我的家鄉 相關條目 -
曾氏宗族
來源曾姓,源出有二:1、相傳帝舜時,鯀的妻子因夢食薏苡而生禹,故帝舜便賜予禹姒姓。據《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所載,相...
來源 遷徙 分布 堂號 祠聯 -
顓孫師
,因此,其主要活動在魯,其父也必在魯。又《禮記·檀弓》篇中記子張與曾子之母同時死,“子張死,曾子有母之喪,齊衰而往哭之。或曰:‘齊衰不以吊。’曾...?’……” 。曾子是魯國人(南武城人氏),申祥則是子張之子,也在魯國作官,曾隨吳起與齊國...
人物生平 家世考證 性格 思想特點 影響 -
曾點
大矣!”據《孟子·盡心章》載:“曾皙嗜羊棗,而曾子不忍食羊棗。”以上史實...奉為厚養薄葬的典範。漢代三符在《論侈喪》中說:“南城之家,曾子非不孝。"“南城之家’即指在魯國南武城的曾點墓。出生地之爭曾子和曾點的出生地歷來有...
人物生平 出生地之爭 文獻記載 家族世系 孔門七十二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