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目錄
前言第一編 夏商周經濟史研究
一、夏、商、西周時期的資源與生態環境
(一)夏、商、西周時期的氣候
(二)三代時期的河流與湖泊狀況
(三)三代時期的森林、草場及動植物資源
(四)三代土壤狀況及其開發利用
二、三代的人口、勞動組合及生產關係的性質
(一)三代人口簡析
(二)以木石工具為主的生產力性質
(三)以家族為單位的勞動組合
(四)三代的宗族土地所有制
(五)“助”法及族長役使制
三、三代的經濟管理體制
(一)君主對國土的領有權
(二)王室、諸侯對土地、人口的封授
(三)國家對貴族土地的管理
(四)農官對農業生產的管理
(五)山林川澤的管理及其利用
(六)工商食官
(七)關市的管理及關市之徵
四、三代的貢賦及徭役
(一)從“任土作貢”到周代的貢納制度
(二)軍賦的徵集
(三)三代的徭役
(四)王室、公室的經濟來源及其性質
五、三代各部門經濟
(一)農業生產的發展
(二)手工業的成就
(三)商業與交通
六、三代各地區不平衡發展的區域經濟
(一)作為文明中心的中部農業區
(二)古老的東夷文明區
(三)長江中游及其以南地區的開發
(四)東南沿海地區的越族經濟
(五)巴蜀地區的農業文明
(六)以羌族為代表的西部地區經濟
(七)北方遊牧經濟和半農半牧經濟
第二編 先秦時期淮河流域歷史文化研究
一、先秦秦漢時期淮河流域的歷史地位
二、先秦時期淮河流域的交通開發
三、大禹治水及其在安徽的傳說
四、商代淮河流域經濟述論
附:從《夏小正》看夏、商、周時期淮河流域經濟
五、西周時期淮河流域經濟述論
六、春秋時期淮河流域手工業述論
七、戰國時期淮河流域手工業述論
八、春秋戰國時期淮河流域農業述論
九、淮河流域古國族考述
十、淮夷探論
十一、徐夷遷徙考
十二、塗山匯考
第三編 原始社會歷史文化研究
一、中華龍源流考
二、論我國東南地區上古時期的太陽崇拜
三、安徽新石器時代三大考古新發現
附:尉遲寺出土虎頭鳥身神器小考
四、試論凌家灘玉龍、玉鷹、玉龜版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