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先心病的主要原因可分為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包括:
⒈孕期,特別是懷孕前3個月受到病毒感染。主要致病病毒為流感病毒、風疹病毒、柯薩奇病毒等。
⒉食用了被化學品污染的水、食品,酗酒等。
⒊孕婦患有 糖尿病 。
⒋孕婦接受了過量輻射。
⒌妊娠早期套用了某些有致畸作用的藥物。
⒍大齡孕婦,特別是年齡接近絕經期的孕婦所孕胎兒易患先心病。
⒎約10%的先天性 心臟病 具有一定程度的家族發病趨勢,可因遺傳基因、染色體畸變引起,如馬凡綜合徵、21-3體綜合徵(唐氏綜合徵)等。哪些表現應引起家長注意
▲患兒口唇、指趾甲青紫,手指、足趾如鼓槌狀(杵狀),哭鬧後青紫加重,可能為紫紺型先心病。
▲嬰兒出生後即出現青紫,往往為複雜先天性心臟病,如三尖瓣閉鎖、肺動脈閉鎖、大動脈錯位等。
▲如果出生幾個月後出現青紫,可能是法魯氏四聯症。
紫紺型先心病早期易被家長發現,患兒常因嚴重缺氧發作而突然死亡。非紫紺型先心病,早期往往不易被家長發現,許多缺損很小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由於對心肺功能影響輕,患兒可無明顯症狀,劇烈活動也不喘,易被家長忽視,常在體檢或看其他疾病時因心臟雜音而被發現。有些重症患兒,會影響心肺功能,表現為吃奶時氣促、出汗、口周發紫、消瘦、生長發育滯後。有些患兒在一年內多次患 肺炎 ,反覆住院治療。這類患兒往往合併肺動脈高壓症,如不及時明確診斷,及早手術,將會形成不可逆性肺高壓,從而失去手術治療機會。總之,先心病最好在新生兒階段就能作出明確診斷,以便儘早確定最佳手術時機。先心病的手術治療
莫教授指出,由於心臟外科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先心病的手術已能做到完全從病情考慮,而不再特別考慮患兒年齡的大小。患兒家長應及時與小兒心臟內外科醫師聯繫,以免錯過最佳手術時機。
目前,先心病的治療主要有手術治療、介入治療和保守觀察三大類。絕大多數先心病患者需要接受外科手術治療(包括姑息手術和根治手術),少部分患者可以採用介入治療,僅有少數病人經保守觀察後最終自然癒合。絕大多數先心病可在2歲以內甚至在新生兒期完成根治手術。
先心病術後注意什麼 莫緒明主任說,先心病患兒術後1~3周是繼發性殘餘瘺的高發時間,應注意不要讓患兒作劇烈運動,應保持房間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保持空氣流通。術後3個月內要注意休息,生活要有規律,不要過多看電視和玩耍,要保證 睡眠 充足。出院後3個月內,不宜到公共場所活動,防止呼吸道及皮膚感染。飲食應選擇營養價值高、易消化的食品,如瘦肉、魚、雞蛋、水果和蔬菜等。應少食多餐,不可過飽,更不能暴食,以免加重心臟負擔。部分患兒尚需服用較長時間的強心利尿藥物,不能擅自停藥或減藥。病情一旦出現變化,應立即與手術醫院聯繫,以防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