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先天性胃壁肌層缺損(congenitaldefectsofgastricmusculature)指胚胎髮育障礙所致胃壁肌層缺損。
病因
(一)發病原因
關於先天性胃壁肌層缺損的病因有如下幾種學說。
1.胚胎髮育異常在胚胎髮育過程中,胃壁環肌最早發生,始於食管下端,逐漸向胃底和胃大彎部位發展,在胚胎第9周時出現斜肌,最後形成縱肌,如果在某一階段出現發育障礙就會導致胃壁肌層缺損。
2.胃壁局部缺血在圍產期呼吸障礙,低體溫和低氧血症時,嬰兒體內可出現代償性血液重新分布,使大腦和心臟等重要器官血液供應增加,而胃和腸的血液供應明顯減少,使胃腸道發生缺血壞死。
3.胃內壓增高是促使穿孔的主要因素新生兒的黏膜下層組織脆弱,彈力纖維欠發達,極易出現胃擴張,如果患兒胃內容物通過延遲,哺乳,吸吮和哭鬧時吞下空氣,均可使胃內壓上升,出現胃擴張,最後導致胃壁肌層缺損處破裂。
(二)發病機制
主要病理變化為胃壁肌層缺損,最常見部位為胃大彎,依次為胃前壁,賁門,底部,小彎,後壁,幽門,缺損範圍大小不等,缺損處僅有黏膜,黏膜下層及漿膜層,生後任何使胃內壓增加的因素,例如:吞咽空氣,進奶或哭鬧,嘔吐,洗胃,面罩加壓給氧等均可使胃內壓力突然增加,病變部位向外突出,呈憩室樣,壓力若不斷增高,則影響血液循環,導致肌層缺損的胃壁壞死穿孔,穿孔處邊緣不規則,呈黑黃色壞死,穿孔附近黏膜,肌層和血管均有異常,穿孔邊緣肌層逐漸變薄,至穿孔處肌層中斷,缺如,近孔處的黏膜變薄,黏膜下層菲薄,胃腺發育不良,黏膜和黏膜下組織中的大小血管壁發育異常,為單層細胞,血管充血,擴張,出血,無炎性改變,穿孔大小不一,並可呈多發性。
治療
(一)治療
診斷明確,立即做好術前準備。禁食、胃管排氣減壓、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休克、抗感染、呼吸管理(勿用正壓給氧)、腹穿減壓。手術修補穿孔。術後持續胃腸減壓72h,營養支持。
(二)預後
本病雖少見,但病死率高達25%~33%,6h內診斷並治療可存活。12h內診斷,存活率為50%;超過12h診斷,存活率為25%,多死於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