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世遺事記

《先世遺事記》是清代文學家戴名世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散文先交代了自己祖上的背景。然後由於佃戶挖出的不義之財而引出的故事,說明了“有無望之福者,必有無望之禍”的道理,使人從主人公的行為美看到主人公的心靈美。文章運用事實說話的寫作方法,用人物的實際行動表現人物,由點到面,使文章既完整又深刻。

作品原文

先世遺事記

余家世孝弟力田 ,至南居府君尤多隱德 ,鄉里稱為長者 。南居者,所居地曰南灣,因以為號也。後遷於縣治之城東,使其子面峰府君至南灣,部署奴僕治田事 。面峰府君,余祖之曾祖也。

農人有掘地得白金二瓮 ,其上皆金玉寶器,不敢匿,以告主人。於是面峰府君歸至家,請命於南居府君,將取之。府君大怒曰:“吾聞之,有無望之福者 ,必有無望之禍 。吾家世力田自給,今汝不自力,而欲取非義以長其驕 ,吾家焉用此不才子!”乃杖之。農人私自喜曰:“是固天所以賜吾也 !”即歸,與其妻、子潛捆載而去之鄰邑,買田宅為富人。

居數年,其子來哭而訴曰:“吾父取非其有,以有今日。吾父之始去也,為盜所窺,居無何 ,盜入室,盡劫其金錢以去。金玉寶器有稍稍存者,持人市易物,獄吏見而艷之,誣吾父為盜,曰:‘汝等賤人,何自有此?’遂謁於官 ,家破,競罹禍而死。今吾無所歸,念與主人有故,惟憐而活之 ,敢以請。”南居府君悲憐其事,復與以故所種田。顧謂面峰府君曰:“向不從余言,則汝今日者,且不知乞憐於誰氏之門也!”人有聞者,皆服。

余大父為余言先世事多此類 。且曰:“祖宗有善而湮滅不著於後世,子孫之責也。汝他日當盡為表彰之。”小子謹先志其一節若此雲 。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孝弟力田:漢代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以獎勵孝敬父母、兄弟和睦、能夠努力耕作者。中選者經常受到賞賜,得以免除徭役,並與“三老”共同掌管鄉里的教化。明、清時雖已無孝弟力田的科目,但仍以能孝弟力田者為鄉里之楷模,有較高的聲望。

2.隱德:行善積德而不事張揚的美德。

3.長者:德行高尚的人。

4.部署:安排。治:作,這裡指耕作。

5.白金:銀子。

6.無望之福:不應得到的福分。

7.無望之禍:意想不到的災禍。

8.長其驕:助長其驕橫。驕,驕奢,驕橫。

9.固:本,原。

10.居無何:過了沒多久。

11.謁:拜見。後引申為告發。《韓非子·五蠹》:“楚之有直躬,其父竊羊而謁之吏。”

12.惟:希望。活:使動用法,意謂“使之活”。之:指代“吾”。

13.大父:祖父。

14.小子:自稱的謙詞。《論語·陽貨》:“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

白話譯文

我的家世代為鄉里之楷模。有較高的聲望。南居府的人很多都有行善積德,而不事張揚的美德。鄉里都稱為是德行高尚的人。南居者,所居住的地在南灣,所以這么稱作(南居者)。後來搬遷到縣治城的東邊,而我的兒子在南灣當任面峰府的府君,安排下屬處理耕耘的事務,面峰府的府君曾經是我的祖先。

佃戶挖地挖到了兩翁白金及其他金玉寶器。不敢藏匿,立刻向主人匯報。於是,面峰府的府君並報父親南居府府君,想要把這些財寶取回家。南居府府君大怒說:“我聽說不應得到的福分,得到了它,必定會有意想不到的災禍。我們家世代憑自己的田地自給自足。現在你不想自給自足,而是想謀取這些不義之財而助長了你的驕橫,我們家不要你這種不義之子。”於是實行了家法,杖責於他。佃戶知道了暗自竊喜道:“這原本是上天賜給我的啊!”於是回家和妻子孩子攜帶這些寶藏去了隔壁的縣。買了田地、住宅成為了富人。

過了幾年,他(佃戶)的兒子忽然來哭訴說:“我的父親拿去了不是應該他應得的東西,而有了今日之災,在我的父親發達了後,財產被盜賊所窺探,過了沒多久盜賊入室搶劫,把所有的金錢財富奪去了。金玉寶器有一點點留存的,拿著他到了集市換取物品,獄吏見了之後起了貪念,於是誣陷我的父親是盜賊,說:‘像你這種的下等人怎么會有這種(金銀寶器)東西?’於是告發了官府。家從此破敗,(父親)竟然因此橫禍而死。現在我無家可歸,希望主人念在曾經的情份上,使我活下去,我斗膽請求。”南居府的府君可憐他的事跡,又想到他曾經為自己種過田,於是回頭跟面峰府府君說:“之前不聽我的話,現在變成他今日這樣。還不知道起祈求可憐在誰的門前!”人們聽說過這件事的,都很佩服他。

我的祖父曾經跟我說過很多這種事,還說:“祖宗的善念泯滅了沒有流傳於後代,這是子孫的責任,有一天一定要把它宣揚表彰出去。” 我謹記著先祖的遺志並在此寫出來。

創作背景

此文創作於康熙十八年(1679)。其時作者二十七歲第一次參加縣試,而試題語出《論語》。之後作者為了頌祖先之美德,傳儒家之大義:有無望之福者,必有無望之禍,於是以一樁無主之財為契機創作這篇文章。

作品鑑賞

文學鑑賞

先世“至南居府君尤多隱德,鄉里稱為長者”,要寫其在日主事,怕是要寫多少有多少。但戴氏沒有貪大求全,而是抓住人物的特點,從先世南居府君眾多的事跡材料中,選擇了一件最感人、最富有鮮明特色的,能反映先世的精神品格的情節來寫,由於選事典型,且“文章言語,與事相侔”,人物形象生動突出,具有短篇小說的價值。

首先,文章運用事實說話的寫作方法,用人物的實際行動表現人物。佃戶掘地挖到二瓮白金及其它金玉寶器,立即向南居府君的兒子面峰府君報告,面峰府君秉報父親,要把這些財寶取回家,本來是順理成章的事,可南居府君認為祖上都是憑力氣吃飯,不會有富餘的財寶埋在地下,不但不要這不義之財,反而繩之家法,將兒子打了一頓。佃戶知情,取寶潛逃鄰縣變成富人。後因得“無望之福”而遭“無望之禍”,人財兩空,佃戶之子又找到南居府君門上求救,南居府君寬宏人度,不計前賺, 讓佃戶之子仍在自家乾他老子在日乾的活。這種用人物本身的富有特徵的行動和具體事實來顯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反映先世不昧不義之財和嚴於責己,寬於待人的高尚品質,比用概念式的言詞介紹人物更能展示人物的思想境界,使人從主人公的行為美看到主人公的心靈美。

其次,就是用人物的富有性格特徵的語言表現人物,特定情境中的人物之間的對話用得好,有“話到人到”之效。如當南居府君聽了兒子要取不義之財的事,人怒說:“吾聞之,有無望之福者,必有無望之禍。吾家世力田自給,今汝不自力,而欲取非義以長其驕,吾家焉用此不才子!”聽了這話,馬上使人看出南居府君的人品,他不僅自己視不義而富且貴如浮雲,安貧自守,而且治家極嚴,教子有方。至於佃戶暗自高興說:“是固天所以賜吾也。”即暴露了佃戶貪財的嘴臉,又反襯了南居府君的德行情操的高尚。佃戶之子前來求救的那些對話,更是在粘定的人物之間,在特定的情景之下進行的,這裡不僅表達了說話人的思想,也真實地準確地反映了特定情景下的特定人物之間的關係。最後南危府君不失時機地抓住這件事告誡兒子說:“向不從余言,則汝今日者,且不知乞憐寸:誰氏之門也。”因事陳詞,豐而不餘一言,約而不失一辭,其事信,其理切。如果和開篇中的對話聯繫起來聽,還能體會出箇中豐富的內涵。如此教子,真是事半而功倍。

最後作者用他的大伯的話說“先世事多此類”,則是由點到面,由個別到一般地說明南居府君為人處事,品行端正,並非偶然。“一個人做點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先世南居府君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一輩子做好事。這種點面結合的描寫也是《史記》的慣用手法,因為文章有點無面不能算完整,有面無點不能算深刻。

名家點評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田望生《百年老湯 桐城文章品味》:《先世遺事記》在點上用筆,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一句話語,都準確地有力地表現了人物的精神世界。帶到面上,雖只一句話,仍有“一斑見豹”之效。

作者簡介

戴名世(1653~1713年),字田有,一字褐夫。號藥身,又自號憂庵。安徽桐城人。曾補正藍旗教習,授知縣,不就,歸桐城南山。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中進士,進京任翰林院編修,參加編纂《明史》,時已五十七歲,後二年冬,御史趙中喬參劾他的《南山集》中有“狂悖”之語,下幾卿議棠,查出集中歷數晚明諸政權年號,以其眷戀“前朝”,不承認清朝“得天下之正”而被問罪,康熙帝親自下令處斬,株連三百餘人,《南山集》亦被禁毀。戴名世是桐城派前孕時期的重要作家,理論與創作均對其後的桐城三祖發生了深刻影響。《南山集》因被禁毀,現傳《南山集》為後人所輯,已非原貌。其代表性作品有《芝石記》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