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隨後,NASA以2億8千萬英鎊巨資,將該項目研究技術賣給美國億萬富翁、旅館業巨頭羅伯特·比格洛聞。該項技術轉成用作服務於普通民眾的太空旅館。很據羅伯特·比格洛聞構想,這種充氣式旅館充氣前的體積只及其最終體積的1/3,當它被火箭送入“近地球軌道”時,便開始自行充氣並迅速膨脹開來。直到完全打開之後,它將從此作環繞地球運動。每個充氣式太空艙的外殼由鋁合金製成,住在裡面的房客可以透過太空艙上的玻璃艙口,將日月星辰的宇宙美景一覽無餘。
2007年,有媒體報導稱美國蘭利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正聯合詹森航天中心和ILC多佛(ILC Dover)公司的專家們研究一種由多層合成材料製做的充氣式太空艙。據報導,這種充氣系統艙不僅可以作為臨時宿營地,還可以通過填充月球物質讓其成為永久性基地。因為這種充氣式太空艙由特殊的合成材料製成,填充月球物質後就能夠保障裡面工作和生活的太空人免受宇宙射線和微型隕石的傷害。
2010年2月,據外媒報導,受經濟危機影響,美國宇航局不得不控制預算、減少支出,而可節約大量成本的充氣式太空艙成為NASA將重點研發的技術。
2016年4月初,“比格洛可展開活動模組”搭乘“龍”貨運飛船飛抵空間站。在5月26日的第一次充氣嘗試中,地面人員發現其大小未隨著內部壓力讀數的升高而增加,隨後叫停了此次任務。美國航天局說,此太空艙可能被緊壓收縮的時間太長,導致其外層纖維織物難以順利展開。
按計畫,這個充氣式太空艙將與空間站對接兩年。在此期間,空間站太空人每年會進入此太空艙三四次,以收集數據並評估其整體性能,特別是它防範太陽射線輻射、太空垃圾撞擊及太空極端溫度的表現。
美國航天局說,充氣式太空艙由柔軟織物製成,重量輕,在運載火箭內占用空間小,但膨脹後可供利用的空間大,人類未來到月球、小行星、火星乃至其他太空目標的旅行都可能用得上。
優點

2、現在常見的國際太空站的太空艙都是用一件件剛硬組件拼裝起來的,由於它們笨重碩大,幾乎每一件都需要動用火箭專門為其發射一次。而可充氣式太空艙,進入太空後展開,大大減少動用火箭從地面的發射次數,從而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
3、容積大,安全舒適,可幫助太空人抵擋宇宙射線和微型隕石的傷害;
4、用處廣泛,可以做科學研發,也有廣泛的商業前景。
主要用途
1、太空旅遊住宿;
2、科學研究。
成功開啟
經過7個多小時的艱苦工作,國際空間站上的首個試驗性充氣式太空艙在2016年5月28日的第二次充氣嘗試中成功展開。這個“充氣房”被看作未來人類探索深空的棲息地雛形。
當天的工作從美國東部時間9時4分(台北時間21時4分)開始,由空間站上的美國太空人傑夫·威廉斯負責給這個名為“比格洛可展開活動模組”的太空艙充氣,整個過程由美國航天局官網直播。鑒於微重力環境與地面完全不同,為確保全全,威廉斯每次只把充氣閥門打開很短時間,最長30秒,最短只有1秒,然後觀察一段時間。
人工充氣工作到美國東部時間下午4時10分(台北時間29日4時10分)全部結束。在此期間,威廉斯先後開關充氣閥門25次,總充氣時間2分鐘27秒,“比格洛可展開活動模組”的長度從兩天前的0.15米增至1.7米,直徑擴至3.2米。
隨後,威廉斯打開了“比格洛可展開活動模組”內部儲存的8個氣罐,用了10分鐘把此太空艙內氣壓增加到與空間站內部大體相同。在此過程中,“比格洛可展開活動模組”長度繼續增加,最終長度達到約4米,直徑仍保持3.2米不變,而內部空間大小為16立方米,與一個小型臥室相當。
美國航天局說,接下來一周將檢查“比格洛可展開活動模組”是否漏氣。如果一切順利,威廉斯將在檢查工作完成後約一周打開艙口,第一次進入其內部。
中國發展
2016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總體部順利完成了充氣式太空艙結構水壓試驗。充氣式太空艙項目是總體部面向“十三五”的重點預研項目,自2014年立項以來,項目組相繼掌握了充氣式太空艙的設計、工藝方法,並完成了直徑2米、長度近4米的艙體結構研製工作。本次試驗完成了對充氣結構承壓、密封等功能的綜合考核,標誌著該預研項目完成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