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該建築修建在古羅馬國家檔案館(Tabularium)的廢墟上,是羅馬共和國時期唯一留下的遺址。由於建築不容置疑的穩固,以及位於高處,在中世紀被男爵家族選為堡壘,在12世紀成為中世紀市政府駐地,還用作事實上管理城市的元老駐地。中世紀後期的元老宮是一個建立在山頂,帶有城垛的建築,用凝灰岩和磚砌築,一側建有四座建於不同時代的塔樓,現在仍然可以看到兩座塔樓,面臨庭院,僅可從土坡到達。
1538年,教宗保祿三世法爾內塞決定重建整個建築群,他將重建工程委託給米開朗基羅。這項工程改變了建築的朝向,面向山下的城市。他也指導了1541年到1544年的建造工程。在他去世後,工作由賈科莫·德拉·博塔和傑羅姆·里納爾迪繼續,1605年完成了立面。新宮的建築工程持續了整個17世紀上半葉,而廣場地面的鋪設直到1940年才按照原來的圖紙完成。
宮殿
在階梯前,安放一個大盆,周圍雕塑群:位於中心的是彌涅耳瓦的雕像,後來變成了女神羅馬;左側是代表尼羅河的巨大雕像,右側據說原來是代表底格里斯河的雕像,後來改為代表台伯河的虎和狼。
宮殿的上方,矗立著鐘樓,由老馬蒂諾隆吉(Martino Longhi il Vecchio)在16世紀中葉原來高35米的中世紀鐘樓被雷電擊毀後重新設計。1200年被維泰博帶走的鐘patarina又被帶回,用來在發生特別事件之際召集議會或集會,今天的鐘可以追溯到19世紀,但仍然被稱為Katarina,用於羅馬市長選舉。塔頂有避雷針,和古羅馬守護神密涅瓦的雕像。
室內
宮殿里的一些房間相當令人感興趣:
市長辦公室(Studio del Sindaco),位於教宗尼古拉五世在1473年為防禦而興建的塔樓內。Aula Consiliare:因有愷撒雕像而稱為Aula di Giulio Cesare,地板上鑲嵌來自昔日元老院遺址奧斯蒂亞安蒂察的馬賽克。現在設有市議會旗幟廳(Sala delle Bandiere),得名於保存有1847年庇護九世創建的14個防衛區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