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石渠寶笈初編(重華宮),下冊,頁795
故宮書畫錄(卷五),第三冊,頁204
故宮書畫圖錄,第四冊,頁367-368
王蒙題:山中舊是讀書處,谷口親耕種秫田;寫向畫圖君取貌,只疑黃鶴草堂前。黃鶴山人王蒙。
周尚題:陰崖積鐵樹班班,老董風流足可攀;便欲結茅依此地,讀書松底聽潺潺。
周尚。鈐印二:四明山人。伯高。
鄭維翰題:井屋迢迢隔翠微,我將潛跡荷鉏歸;自緣不露囊中穎,豈嘆人間識者稀。煙柳垂垂平野沼,風苗翼翼接郊畿;卻因偶得耕鉏暇,石壁攀蘿製作衣。
鄭維翰。 王禋題:滿眼荊溪入畫圖,樹椽茅屋倚蒼梧;秫田二頃躬耕處,坐石看山酒旋沽。三山王禋。
鈐印二:王明仲。坤良卦印。
左邊幅董其昌題:叔明有青弁圖,與此圖同一筆法。其昌。
上方裱綾董其昌又題:癸亥(1623)四月十一日晉陵唐君魚持贈,元人題此圖,有老董風流尚可攀,謂吾家北苑也。後二日吳江道中觀並記。其昌。
收傳印記:王氏清玩。安氏儀周書畫之章。子孫世昌。清乾隆嘉慶宣統印璽。
藝術賞析
該幅用墨淡而淳厚,筆法內斂含蓄,平澹中更見一份天真質樸感,畫法與趙雍《采菱圖》(1342作)有相通之處,並上溯踵繼董巨的筆墨傳統。較之四十七歲(1354年)的《夏山隱居》(美國華府佛利爾美術館藏),漸趨成熟靈動,而與五十九歲(1366年)《青卞隱居》(上海博物館藏)相比,又不若其縱放飄逸。諸相擬對,以筆墨論,此圖或可置於兩幅之間而微近於《夏山隱居》,約五十歲出頭(1357-60年間)。
漢鄭子真隱居於雲陽穀口,成帝(西元前32-7年)時大將軍王鳳禮聘之,不應,世號谷口子真。後人對稱姓鄭而能修道不屈其志的人多以谷口擬之。
該幅主題繪谷口人家,故有學者揣度王蒙此作可能贈畫上題隸書七言律詩的鄭維翰。 除此,畫上題詩者,目前僅知王禋可能為江浙行省參政王都中(1278-1341)之孫。
王蒙是趙孟頫外孫,畫得趙氏法,而能自成面目,為元四大家之一。 該幅系山樵學董源之作。畫樹用筆,極其靈動;畫山用筆,極其靜穆。通幅雅韻宜人,極靈秀之能事矣。畫中描繪崇山峻岭中的谷口田疇,山石用董巨皴法,但構圖已不似他早期作品般保守穩定,畫家正嘗試在狹長畫幅中追求堆疊組合的變化。不過,皴法尚未發展為扭曲蠕動的牛毛皴,空間結構也還未大膽的從自然景象中解構,應該是早於《青卞隱居圖》的四十至五十歲間的重要作品。
作者簡介
王蒙(1308-1385)字叔明,號黃鶴山樵。浙江吳興人。父王國器(1284生)亦善書畫,為趙孟頫(1254-1322)女婿,承繼趙氏家風,王蒙自幼即善書畫,其中尤以受其舅趙雍(1291-1361)影響甚深。與黃公望、倪瓉、吳鎮並列元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