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館簡介
2010年12月11日上午,位於張北縣的元中都博物館正式開館,這是我國第一個蒙元歷史專題性博物館,也是全國第一個為一個朝代興建的博物館,在蒙元發展史、研究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當日,蒙元文化、蒙漢文化、草原文化研究中心也在該博物館掛牌。元中都博物館位於張北縣南山東路北側,察哈爾大街東側,與南山公園隔路相望。該館總投資8000餘萬元,占地69畝、建築面積9202.68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3700平方米,臨時展廳1000平方米,辦公場所2000平方米,主體建築為框架二層結構,工程於2009年9月開工,2010年12月11日正式開館迎客。
展館格局
元中都博物館以“墟之記憶”為主基調,依託元中都由廓城、皇城、宮城三層組成,設計為回字格局,並將殘洞、片段融入於建築之中,突出了宏偉、殘缺、認知的特點,將曾經輝煌、巍峨、宏偉的元中都,荒蕪於殘磚碎瓦的廢都,濃縮於9000多平方米的建築,展示出那個強大王朝的興盛與衰敗。陳展以“一座中都城,半部元朝史”為主題,把失落的古城恢復到合理感知的形態,將元中都博物館的內容放到一個大的背景、大的歷史長河的框架和高度來感知。展出包括螭首、六六幻方等在內的500多件元代重要文物和輔助展品,元中都博物館的建設,彌補了國內蒙元歷史專屬性博物館空缺的空白。展館意義
元中都遺址位於河北省張北縣西北15公里處,是迄今國內保存最完好、時代比較單一、後期破壞最少的元代都城遺址。2001年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張北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中都文化的挖掘,連續兩年召開了元中都研討會,與專家學者形成了共同挖掘、研究中都文化的機制。特別是與南開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河北師範大學三所學校聯合成立了蒙元、蒙漢、草原文化研究三個中心,為研究草原文化、蒙漢文化、蒙元文化提供了智力平台,對於挖掘中都文化、發展中都文化產業、草原文化產業具有重要意義。
張北縣成立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辦公室,正在與省文物局聯合申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同時還積極謀劃建設以元中都遺址為核心,集影視、休閒、會務為一體的中都影視城,開發具有中都內涵的旅遊文化產品和紀念品,延伸產業鏈條,使中都文化事業和中都文化產業齊頭並進,共同發展。
鎮館之寶
漢白玉螭首
展廳的鎮館之寶――漢白玉螭首,是元代雕刻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其數量之多,堪稱世界之最。據該館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全部是國家一級文物,共出土了近80件。螭首為皇家建築專用,傳說螭為龍生九子之一,能吞雲吐雨,因此在古代建築中多用於排水口的裝飾。六六幻方
另外一件鎮館之寶要數在遺址中心大殿出土的“六六幻方”了,其蘊含精妙的阿拉伯數字原理,每行、每列及兩條對角線上的六個數之和都是111。壓在房基下,作為避邪、防災的物品,在古代被視為奇妙的神秘之物。目前,除陝西西安王府遺址出土一塊鐵板“六六幻方”外,這是我國出土的第二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阿拉伯數字傳入中國後的套用。臨時展館
博物館還設有2個臨時展館,隨時承接縣內外重要大型展覽。現在這兩個臨時展館分別是著名“馬畫家”劉生展藝術館和“張北因你而精彩”大型社會公益活動專題館。劉生展藝術館
12月11日,我國著名畫家劉生展藝術館在張北縣元中都博物館二樓正式開館。劉生展因擅長畫“張北馬”而享譽國內外,帶著對張北這片熱土濃濃的熱戀,他把一生中最重要的40幅作品和早期創作的連環畫,以及記載他藝術歷程的珍貴藏品收藏在了這個藝術館內。
紮根於張北半個世紀的劉生展老師,是享譽中外的“大師”,是張北的驕傲,更是張家口、河北的驕傲。劉生展1958年就來到張北壩上草原工作,在此深深愛上了賓士的駿馬,他一生愛馬,畫馬,嗜馬如命,創作了千餘幅以“張北馬”為題材的作品。1990年,在日本東京舉辦的《中國畫馬聯展》上,劉生展即入選五位名家之列,與徐悲鴻先生一起風靡東瀛;他的專著《怎樣畫馬》、《三國志人物繪卷》及《馬的描法》等,獲亞洲國際藝術書刊交流展優秀畫冊獎;他創作《萬馬奔騰》、《萬里長城》等4幅作品,為我國駐英國、俄羅斯、義大利、立陶宛領事館陳列收藏。他的作品,特別是畫的馬在世界各地倍受人們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