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宜興西郊外的龍墅公墓,是儲安平衣冠冢所在地。儲安平的兒子儲望英、儲望華、儲望德等至親悉數出現在儲安平墓地前,佇立在雨中,寄託哀思。儲望華在作為子女代表發言後,俯身親吻了父親陵墓前的無字書石雕。著名學者章詒和作為儲安平子女邀請的親友代表發言,其中有“英雄獻祭在國,魂兮歸來在鄉。於今唯留衣冠,何其悲也”的表述。因為儲安平在文革時失蹤後屍骨無還,落葬無骨灰,也沒有逝者生前衣物。一幀塑封照片、一本塑封書籍,相片及書包裹在一方紅布里,裝入公墓管理方提供的一隻陶壇內,由儲安平的子女為父親落葬。
儲安平的故鄉在宜興,他於抗戰勝利後創辦政論周刊《觀察》。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光明日報》總編輯。據新近出版的《儲安平傳》一書披露,儲安平獨立創辦《觀察》周刊,集合上百位一流學者論政,將雜誌打造為國共內戰時期知識分子最主要的輿論陣地,開創了新聞史上著名的“儲安平時代”。
從宜興有關方面獲悉,在宜興龍墅公墓設立儲安平衣冠冢,獲得了當地政府的批覆同意。截至目前,宜興龍墅公墓已有宜興籍名人潘漢年、徐悲鴻、蔣南翔、周建南等逝者的陵墓,這些陵墓被安排在這個公共墓園的同一區域,管理方在其中設立了“人文之靈”石碑。其中,徐悲鴻衣冠冢於2011年設立,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徐悲鴻之子徐慶平在陵墓落成之際把珍藏了近60年的徐悲鴻先生穿的西裝放入衣冠冢內。
專程回到故鄉宜興參加儲安平衣冠冢落成儀式的儲望華,於當天下午向宜興博物館捐贈了父親的遺物和照片十七件,其中包括由儲安平創辦的《觀察》雜誌(原件)合訂本共十冊。儲望華目前定居澳大利亞墨爾本市,是著名作曲家、鋼琴家,宜興博物館藉此機會聘任儲望華為“宜博之友”高級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