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洋浦大橋

儋州洋浦大橋

儋州洋浦大橋,是位於中國海南省的一座跨海公路斜拉橋,跨越洋浦灣,連線洋浦經濟開發區和儋州市白馬井鎮。大橋為雙塔雙索麵混合式結合梁斜拉橋,全線採用雙向六車道城市快速路標準,線路總長3.3公里,其中主橋全長820米,通航淨高34米,主跨460米,是海南省主跨最長的橋樑。大橋總投資9.15億元,於2010年2月1日在儋州市白馬井鎮舉行了開工典禮,2014年4月4日正式通車。 儋州洋浦大橋連線海南省洋浦經濟開發區和儋州市白馬井鎮,是海南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中洋浦-儋州-萬寧高速公路的起點工程。 早在漢武帝時,伏波將軍路博德統兵10萬征瓊,在洋浦北面的三都築城建儋耳郡治,興盛一時。如今,千年“伏波夢”終實現,“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洋浦港和白馬井漁港千百年來苦等渡船的歷史被徹底改寫。

建築概況

儋州洋浦大橋北起洋浦經濟開發區開源大道,跨越白馬井峽口,南至儋州濱海新區白馬井鎮,全長3300米,雙向六車道,該項工程總投資概算為9.15億元。其中,主橋長820米,為雙塔雙索麵混合式結合梁斜拉橋,呈H鑽石型鋼筋砼結構主塔高149.5米,通航高度34米。洋浦跨海大橋建成後,對促進儋州和洋浦兩地的規劃布局、資源利用、經濟發展將產生重要影響和積極作用。

早在1990年代,該設計院大橋院就開始參與洋浦大橋前期規劃工作,那時的橋名還叫白馬井公路大橋。後來由於多種原因擱淺,直到2008年才重新啟動。在2013年大橋決戰時期,經各方認真研究,提出並實施“塔梁同步,提前掛索,再合攏邊跨混凝土主梁”等加快施工的新方案,從而確保大橋成功合龍。

儋州洋浦大橋技術攻關的難度在國內少見,比如樁基深度,業界一般為60米,但此橋地質結構複雜,樁基深度超過120米,由潛水員到海底作業。

通車時間

2014年4月4日上午10時50分,經過為期3年多的緊張建設,被稱為“海南第一橋”的儋州洋浦跨海大橋正式通車。大橋的通車,標誌著李克強總理提出的海口至洋浦一小時交通圈的構想變成現實,也標誌著千百年來儋州百萬人民跨越白馬井峽口的夢想變成現實,是儋州、洋浦和海口加速同城發展的一個重大里程碑。

建設歷程

1990年代,大橋前期規劃工作啟動,最初橋名為“白馬井公路大橋”;後由於多種原因項目擱淺,直到2008年重新啟動。

2010年2月1日,大橋開工典禮在儋州市白馬井鎮舉行。

2010年4月12日,海南省交通運輸廳專家審查並通過大橋施工圖設計及預算。

2010年4月19日,大橋水上鋼棧橋浮箱正式下海,標誌著大橋正式進入施工階段。

儋州洋浦大橋開通簡單剪彩儀式 儋州洋浦大橋開通簡單剪彩儀式

2010年11月14日,大橋風洞試驗及鋼混結合段試驗通過專家評審。

2011年3月29日,南引橋及南引道基礎處理工程海域使用論證、海洋環境評估通過專家評審。

2011年3月31日,大橋防撞及攔船設施設計通過專家評審。

2011年9月4日,大橋南引橋、引道基地處理工程開始施工。

2012年1月11日,大橋上部結構設計交底及大橋施工控制交底會議召開。

2012年2月27日,《主橋工程施工控制大綱》專家評審會召開。

2013年7月22日,大橋北岸Z1鋼樑吊裝成功。2013年7月24日,大橋北主塔第一次掛索。

2013年8月2日,4號主塔成功封頂。

2014年1月9日,大橋主橋合龍。

2014年4月4日,洋浦大橋正式通車。

橋樑結構

主橋採用58.5+63+58.5+460+58.5+63+58.5m=820m的雙塔雙索麵混合式結合梁斜拉橋。

主跨440m梁段為工字鋼結合梁,兩側邊跨各190m為混凝土邊主梁。主橋支撐體系為半漂浮體系,主塔採用兩個雙向活動支座,橫向設定抗風支座,縱向設定阻尼裝置。斜拉索設計採用平行鋼絲拉索。

主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鑽石型塔,塔高149m。主塔基礎採用大型群樁基礎,基礎共布置37根Φ2.2m的鑽孔摩擦樁,呈梅花形布置。

主橋輔助墩基礎均採用8根Φ2.0m的鑽孔摩擦樁,呈行列式布置。

引橋除跨越跨海光纜陸地段採用50m跨徑外,其餘區段均採用30m跨徑。主梁採用整幅箱梁結構,截面採用單箱三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