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明、清兩代土司都曾晉京向封建王朝朝貢,得到刺繡精美的絲綢製品及金銀等賞賜。據儂土司家譜記載,“十四世祖儂應祖襲授同知職,崇禎十一年(1638年)調征鳳克有功,加四品服。康熙十二年(1673年)吳三桂反叛,命儂鵬征有功,康熙二十年(1681年)土官儂鵬率師追擒吳三桂大將夏國相於西板橋。二十世祖儂茂先1883-1885年奉調赴越南,在中法戰爭中有功,賞戴花翎加四品銜”。由此可見,土司對“抵掌疆場”、“奔走禦侮”,鞏固封建王朝的統治,曾起過一定的歷史作用。文山地區的土司制度,濫觴於宋代,完善於元、明,沒落於清代,消亡於民國,是封建王朝在少數民族地區就地設定統治當地人民的機構,雲南省廣南儂氏土司衙署,在近七百年間這裡曾是周邊數縣的統治中心。 自元代至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264—1948)總計673年,由壯族儂氏家庭世襲28代684年(公元1264—1948年)之久,掌握著東至廣西西林縣境300里,南至廣西安土州300里,西至廣西直隸州五槽界270里,北至羅平界300里(總面積約8.25萬平方公里)的政治、軍事、民刑、錢糧大權。廣南土司歷來臣服於中央王朝,為之繳納貢賦,服從調征,常“抵掌疆場、奔走禦侮”,為鞏固封建王朝統治曾起過重要的歷史作用。廣南儂氏土司,世襲28任。儂氏土官有完整施政章程,置堂設監,劃放莊田,並指揮著世襲常備軍隊,對轄區實行封建領主統治。朝廷派員督察,另有駐地,無公可辦,並不相干。
至1936年,雲南省政府龍雲以“全省土職尚未一律改流之際,廣南土司似不必急於此時取消……準予仍襲原職,以示羈縻,而維邊圉”為由,批准儂鼎和承襲土司,準許有五六名士兵作守衛,並保留一些田莊,準其繼續收租,但已失去參政權力,此乃廣南土司的最後世襲土官。其殘存的收租上貢等制度,直到1948年,邊縱游擊戰爭興起,才徹底廢除。
典籍記載
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地處西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廣南是壯族雜居和聚居的壯鄉。有關廣南土司的歷史,《壯鄉廣南》一書中介紹:土司是元明清封建王朝在少數民族地區設定的統治當地人民的機構,世襲繼承。雲南通志土司考述,“滇之土官,肇於元而盛於明,清代固之。”《明史》亦有“廣南土司”錄。從有關歷史考證,廣南土司始於元初,儂氏家族世襲繼承,在清中期前是廣南地區的最高統治者,掌握著政治、軍事、民刑、錢糧大權。廣南儂土司歷來臣服於元明清封建王朝,向中央政權繳納貢賦和服從中央王朝政府的調征。
雲南地方志書載:“土官儂郎恐,儂智高之裔也,元至元間,立廣南西道宣撫司j,郎恐以軍功受宣撫,卒,傳子不(布)花”,前述元江那氏之布召劇與儂智高有淵源關係,其後人改以刀、方、羅、白和召(趙)為姓,那么,勐龍的“布勐”及其後人叭護猛,乃至猛勇的召齋、召漢喃,也極可能與不(布)花、布召劇一樣,緣自同一祖宗。
布局結構
廣南儂氏土司衙署,占地面積11000平方米,位於廣南縣城北街,座東向西,地勢高敞,深門重院,曾有古建築群100餘間。從門前沿四道石階拾級而上,分層設大門、中門、三門,大門上豎一塊“廣南世襲清軍府”直匾,署前砌一道青磚照壁,大門口置石獅一對,左側有供告狀人擊鼓申訴的鼓棚。進大門第一台設監獄、代辦房、簽房等兩間;第二台是東西書院、議事廳、大堂等,後院有氣勢恢宏的五鳳樓,左上側有儂氏宗祠、白馬廟等。署內桑柏錯落,桂花飄香,珍禽棲息,深感歷史的厚重與悠久。現土司衙署內尚有三門、公堂(議事廳)、祭祀廳、五鳳樓、書樓等尚為完好,大部分建築被拆除或改作它用。建國後一直作為縣城第一國小校址。是中國壯族土司世襲時間最長、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群。院內曾設有大衙門、小衙門、花果衙門,在土司制度中較為罕見。
據《儂氏家譜》載:廣南土官儂郎恐,自元代設宣撫司,其裔在此世代傳襲。衙署沿四道台階而上,分設大門、中門、三門。大門上原豎有\"廣南世襲清軍府\"直匾,築一青磚照壁,寬6米,高5米。大堂口置青石獅一對,左側有鼓棚,旁設監獄兩間;衫院內有代辦房,籤押房;東、西為書房、議事廳;後院有五鳳樓等,規模龐大。現存小衙門殿堂,保存尚好,七開間,歇山頂,抬梁式木構架,高9米,通面闊14.30米,進深21米,木柱42棵,用材粗大,屋宇宏偉。
在清王朝時期,地方土司衙署的議事廳只能建五開間,廣南土司衙署卻建為七開間,在當時是少有的。
旅遊信息
廣南儂氏土衙署是中國壯族土司中建築規模最大、權力較為集中、管轄範圍較寬、世襲時間最長的土司府。如今已成為廣南著名旅遊景點之一。2003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時間
最佳旅遊季節為3-11月。
交通
在文山市中心的北橋車站買去廣南縣的車票(31元),中巴車,坐滿了人就走,文山到廣南三小時。
住宿
可以住在廣南縣城,縣城裡有普通招待所也有星級酒店
產品
到廣南不嘗嘗八寶米實為終生遺憾。八寶米向稱國家優質米,因產於廣南縣八寶鎮而得名。八寶米有白里透青和雪白色兩種,都具有粒大飽滿,飯粒軟和,味香口適,蒸煮時間短等特點而聞名中外。歷史上列為‘貢米”,封為“皇糧”。
廣南縣竹筒茶、那榔酒、西楓斗同樣馳名省內外。竹筒茶是底雨過天於壯家傳統的特產,已有300多年的製作歷史,是雲南10大優質名茶之一。因茶葉須未婚姑娘親自到茶山採摘,所以又稱“姑娘茶”。此茶質美味醇,耐沖耐泡,飯後回味生津,故而享譽省內外以及鄰國越南;那榔酒因產於廣南縣那榔村而得名,已有100多年歷史,解放前即已輾轉銷至東南亞。廣南西楓斗是國內外知名的天然藥用名貴飲品,具有清熱解暑,滋喉潤聲,生津散結,消散腫瘤的獨特功效,名揚海內外。因產品少而功效奇,價格昂貴,多由外貿部門收購出口,銷往港、澳地區和日本、新加坡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