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人懸棺葬(墓)
正文
中國古代川南地區少數民族的墓葬。在四川省珙縣洛表鄉麻塘壩螃蟹溪東西兩岸。懸棺葬的特點是將死者盛入棺內,置於人跡罕至的懸崖絕壁上(見圖)。![僰人懸棺葬(墓)](/img/3/751/nBnauM3XycTO0cjMwIjNw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2AzLy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懸棺葬 (墓)分布在螃蟹溪兩岸峭壁懸崖上,共128具。東崖有10處,西崖11處。
懸棺距地表低者10多米,高者近100米,一般在30~50米。以在崖壁鑿孔椽木架棺其上為主,有的則置棺於天然岩穴或鑿岩為穴內。棺材由整塊楠木鑿成,長度186~220 厘米。頭部寬40~53厘米,高40~53厘米;足部寬31~44厘米,高31~44厘米。陪葬品均屬生活實用品,有竹、木、瓷、陶、漆、鐵、銅、麻等物品,其中以麻織品和竹製品為主。麻織品中有上衣、馬褂、短褲和桶裙。上衣為高領桶腰對襟衫,褲的形制比較特殊,呈倒三角形,底邊三角形,系帶。花紋工藝有鑲花、繡花、提花、蠟花、刺花;顏色有黃、紅、藍、白;樣式主要是幾何形和旋渦紋。服裝形式特殊,色彩鮮艷,圖案富於變化,具有明顯的民族特色。在置棺的附近岩壁上,有許多用紅色礦物質顏料繪成的岩畫,個別用白色。內容是人物和動物的圖案,以各式各樣的人物畫最為豐富,其中有站立馬背、單人騎馬、雙人騎馬、跳舞、踢毽、舞風車、佩刀、手執兵器、牽馬、釣魚等各種形態。動物畫有馬、犀牛、野豬、虎、飛鳥等。還有表意的圓圈、對角線等圖案。岩畫色彩鮮艷,構圖簡練,形象生動,具有獨特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