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人懸棺墓

的都掌蠻有關。 50米。 變化,具有明顯的民族特色。

中國古代川南地區少數民族的墓葬。在四川省珙縣
洛表鄉麻塘壩螃蟹溪東西兩岸。懸棺葬的特點是將死者
盛入棺內,置於人跡罕至的懸崖絕壁上(見圖)。該處
懸棺葬的時代約為宋至明代,其族屬目前學術界大多數
專家認為與中古時代的僚人、元代的土僚蠻、明清時代
都掌蠻有關。按古籍記載,人為古代居住在宜賓以
南各縣的少數民族。明清地方志認為懸棺葬為人遺蹟,
以此相沿,故稱“人懸棺”。20世紀30年代,中央研
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學者進行過調查,對其文化內涵、
族屬等問題進行了探索,發表過一些有價值的成果1934
年,美國人D.C.葛維漢也曾實地考察。1955~1974年四
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四川省博物館和珙縣文化館先後
進行多次調查,臨摩了 20餘處岩畫,清理了 10具懸棺。
1984年又清理了30具,獲得了一批重要文物資料。該墓
葬遺存對於研究川南地區古代少數民族的政治、經濟和
文化具有重要價值。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懸棺葬 (墓)分布在螃蟹溪兩岸峭壁懸崖上,共128
具。東崖有10處,西崖11處。
懸棺距地表低者10多米,高者近100米,一般在30~
50米。以在崖壁鑿孔椽木架棺其上為主,有的則置棺於
天然岩穴或鑿岩為穴內。棺材由整塊楠木鑿成,長度186
~220 厘米。頭部寬40~53厘米,高40~53厘米;足部
寬31~44厘米,高31~44厘米。陪葬品均屬生活實用品,
有竹、木、瓷、陶、漆、鐵、銅、麻等物品,其中以麻
織品和竹製品為主。麻織品中有上衣、馬褂、短褲和桶
裙。上衣為高領桶腰對襟衫,褲的形制比較特殊,呈倒
三角形,底邊三角形,系帶。花紋工藝有鑲花、繡花、提
花、蠟花、刺花;顏色有黃、紅、藍、白;樣式主要是
幾何形和鏇渦紋。服裝形式特殊,色彩鮮艷,圖案富於
變化,具有明顯的民族特色。在置棺的附近岩壁上,有
許多用紅色礦物質顏料繪成的岩畫,個別用白色。內容
是人物和動物的圖案,以各式各樣的人物畫最為豐富,其
中有站立馬背、單人騎馬、雙人騎馬、跳舞、踢毽、舞
風車、佩刀、手執兵器、牽馬、釣魚等各種形態。動物
畫有馬、犀牛、野豬、飛鳥等虎 。還有表意的圓圈 對
角線等圖案。岩畫色彩鮮艷,構圖簡練,形象生動,具有
獨特的風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