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刊於1909年。作者以《內經》理論為指導,闡述傷燥的病原、病證、病脈、病忌及病辨,並附列治療方劑;後一部分介紹與燥氣有關的雜病,雜論燥氣以及所產生病理、病證的關係,是一部敘述燥氣為病的專著。現存《張氏醫參附經》本。
《傷燥論》,燥症專著。清·張節撰。
刊於1909年。作者以《內經》理論為指導,闡述傷燥的病原、病證、病脈、病忌及病辨,並附列治療方劑;後一部分介紹與燥氣有關的雜病,雜論燥氣以及所產生病理、病證的關係,是一部敘述燥氣為病的專著。現存《張氏醫參附經》本。
《傷燥論》,燥症專著。清·張節撰。刊於1909年。作者以《內經》理論為指導,闡述傷燥的病原、病證、病脈、病忌及病辨,並附列治療方劑;後一部分介紹與燥氣有...
簡介 版本燥 拼音:zào 注音:ㄗㄠˋ部首:火,部外筆畫:13,總筆畫:17 五筆86&98:OKKS 倉頡:FRRD 鄭碼:UOJF 筆順編號:4334251...
基本信息 基本字義 詳細字義 方言集匯 中醫學釋義涼燥,中醫名詞。又名寒燥,屬燥淫證候。涼燥之邪侵襲,犯表傷肺,以惡寒重,發熱輕,頭痛無汗,口、鼻、咽乾燥,咳嗽痰少,舌苔薄白而乾,脈浮緊等為常見症的證候。
病因 臨床表現 鑑別診斷 施治要點 辨證施治中醫術語。凡致病具有乾燥、收斂等特性的外邪,稱為燥邪。
概念 解讀 中醫套用胃燥津傷證,凡脾胃虛寒泄瀉,胃有痰飲濕濁及暴感風寒咳嗽者均忌服。《本草經集注》:“地黃、車前為之使。惡款冬、苦瓠。畏苦參、青蘘。”
《傷寒雜病論》是漢族傳統醫學著作之一,歷代醫家對之推崇備至,讚譽有加,至今是中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中醫學習的源泉。2003年非典期間,該書...
簡介 內容介紹 影響 現行版本 學術特色1641年山東、浙江等省疫病流行,醫者以傷寒治法無效,枉死頗多。吳氏推究病源,指出是溫疫,系感染“異氣”(又名雜氣或戾氣)所致,病由口鼻而入。對瘟疫病因...
作者簡介 簡介 內容介紹 吳有性與《溫疫論》 治法初探傷官是漢族民間八字星命術中所用的“神”。日乾為人之本命,五行分有陰陽,凡本命五行所生之異性五行,星命家術語稱為“我生”,即為“傷官”,意謂使“官印”受到...
基本內容 八字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