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弓之鳥

傷弓之鳥

成語傷弓之鳥,即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過驚嚇的人見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它是從《戰國策.楚策四》中的一則故事而來的。

基本信息

解釋

成語:傷弓之鳥成語:傷弓之鳥
詞目:傷弓之鳥
發音:shānggōngzhīniǎo
所屬朝代: 春秋戰國時代
釋義: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過驚嚇,遇到一點動靜就怕的人。

出處

《戰國策·楚策四》;《晉書·苻生載記》:“傷弓之鳥,落於虛發。
“傷弓之鳥”在《晉書.王鑑傳》中,變成了“驚弓之鳥”,意思相同。

語法

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

運用示例

敗了的,似~。(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四十三回)

典故

成語:傷弓之鳥成語:傷弓之鳥

經過春秋時期長期的爭霸戰爭,有些小的諸侯國被大國吞併了,到了戰國時期,逐漸形成了七個大的諸侯國,稱為戰國七雄,即。七國之中,秦國最為強大,並不斷擴張勢力,伺機吞併其他六國,這便引起了六國的恐懼。於是有人主張六國結成聯盟,聯合抗秦,這種政策叫做“合縱”。趙國派使節魏加到楚國去,與楚國的丞相春申君商討聯盟抗秦的事,魏加問春申君擬派何人為將,春申君說準備派臨武君,魏加認為不妥,就向春申君講了一個射雁的故事:更贏是魏國著名的射箭高手,有一天,他和魏王一起站在高台下面,看天上飛過的大雁。更贏對魏王說:“我只拉一下空弦而不放箭,即可使天上的雁掉下來。”魏王說:“你射箭的技、術能達到這個程度嗎?”更贏說:“能。”過了一會,有隻雁從東方飛過來,更贏只拉了一下弦雁便掉了下來。魏王說:“你射鳥的技術果然很高明啊!”更贏說:“這是一隻受過傷的雁。”魏王問:“先生是怎么知道的呢?”更贏回答說:“它飛得很慢,而且叫聲很悲傷。飛得慢,是因為舊傷口還在疼痛;叫聲悲,是因為離開雁群很久了。舊傷未曾痊癒而驚心尚未消失,所以聽到弓弦的聲響,便拚命地高飛逃走,結果舊傷進發,就掉下來了。”魏加最後說:“臨武君曾被秦軍打得大敗,至今餘悸未消,所以不宜當抗秦的主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