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作品原文
傷 友
可憐桂樹枝,懷芳君不知。
摧折寒山里,遂死無人窺。
作品鑑賞
人才問題,歷來是中國詩歌中的重要主題。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比諸如愛情、山水等等更為詩人們所關切。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不知埋沒、摧殘了多少本可以向社會、向人類作出更大奉獻的人才,這也許正是中國封建社會長期緩慢發展的重要原因吧。對如此普遍的社會現象,對事關國家命運和詩人前程的重大問題,詩人們不能不在自己的詩歌里加以反映、詠嘆、呼喊。此詩即是其中的一首。
一、二句借桂樹起興。桂樹以其高雅的情致,喜人的清香,歷來贏得人們的青睞。李清照亦有“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鷓鴣天·桂花》)之句讚揚它。兩句意即:可愛的桂花樹啊,你滿樹芬芳,卻不為君王所知所重,實在可惜。“可憐”在這裡可作兩種解釋:一為可愛,一為值得憐憫,兩種解釋都通,兩種意思都有。詩人在這裡稱頌桂樹,僅是借其“第一流”的品性而又不為君王所重的遭遇,隱喻自己的摯友。
三、四句更進一層。清香宜人的桂花不為君王所賞,這本來已是悲劇;更可悲的是,它生長在冷落、荒僻的山野之中,受盡風雨摧殘,但卻無人憐愛,直到葉落樹枯,默默死去,也並無一人知曉,更無一人前去探望。兩句寫盡桂花淒涼的末路,悲慘的結局。
據史傳,詩人與高爽、江洪等善,同工詩文。爽“坐事系獄,作《鑊魚賦》以自況”,“後遇赦獲免,頃之卒。”“洪為建陽令,坐事死。”(《梁書·吳均傳》)而詩人自己“家世寒賤”,在門第盛行的當時,不為世人所重。後又因撰《齊春秋》,被指控“其書不實”,“坐免職”(《梁書·吳均傳》)。故詩人在詩中,既有傷友之旨,亦含自傷之意。
後世的詩人起而效之,不可勝數。如唐代元稹的《紫躑躅》詩即是其一。元稹815年(唐元和十年)被貶放通州(今四川達縣),路過青山驛時,即有“迢迢遠在青山上,山高水闊難容足。……山花漸暗月漸明,月照空山滿山綠。山空月午夜無人,何處知我顏如玉”的感嘆,詩的主旨與此相類。僅從表面字句看,吳均哀嘆的是朋輩的命運,元稹感慨的是自己的前程。但從詩意細析,吳均所詠,也包含著自己的傷感;元稹所慨,也括有朋輩的辛酸。可見古代詩人,詠物嘆人抒懷,其用意常有相仿之處。
作者簡介
吳均(469~520),南朝梁文學家。字叔癢。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縣)人。好學有俊才,其詩文深受沈約的稱讚。梁武帝天監初,為郡主簿。公元507年(天監六年)被建安王蕭偉引為記室。後又被任為奉朝請。因私撰《齊春秋》,觸犯梁武帝,被免職。不久奉旨撰寫《通史》,未及成書即去世。吳均善於以駢文寫書信,今存《與施從事書》、《與朱元思書》、《與顧章書》3篇,俱以寫景見長,文筆清麗,韻味雋永。《隋書·經籍志》錄有《吳均集》20卷,已佚。明人張溥輯有《吳朝請集》,收在《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