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集郵研究

傳統集郵研究

傳統集郵研究是指按國家(地區)郵品發行順序,以郵品印刷、發行和使用情況為主要內容的集郵研究。是集郵學術中最早的研究形式。

簡介

孫中山像重慶中央版變體票研究孫中山像重慶中央版變體票研究

傳統集郵研究是指按國家(地區)郵品發行順序,以郵品印刷、發行和使用情況為主要內容的集郵研究。是集郵學術中最早的研究形式。

特點

研究特點是對郵品觀特徵、辨真偽、識珍罕、探源流。

內容

具體研究內容包括:

郵票

孫中山像永寧一次加蓋研究孫中山像永寧一次加蓋研究

1、使用過的和未使用過的郵票;單枚郵票或連票;貼在實寄郵品上使用的郵票;

2、各種的變體:水印背膠、齒孔、紙質、印刷、加蓋、改值等;

3、試樣、印樣以及採用的或未採用的設計圖稿;

4、適用的郵票發行之前的及無票的郵品,但是通常不超過展出面積的15%;

5、其他特殊的素材:郵政贗品、郵政上使用的印花稅票、郵稅兩用票等。

郵票計畫發行

為設計發行郵票相關的郵政史料、文獻;適用的郵票發行之前的、或無票時期的郵品(15%以下);

展示這些表面上看似和郵票無關的素材的目的是為了完整的講述一個故事,這些素材有利於描述一種郵政機構的完整性,它們可以反映出一種郵政機構在為發行郵票或未使用郵票時的真實存在和業務運作情況,為郵集後面展示和研究其所發行的郵票做好準備。

郵票設計

採用的或為採用的手工設計的、繪製、機器設計、圖片照片等的郵票的設計圖稿;採用的或未採用的郵票的試樣;

郵票的印樣:母模、子模、呈報印樣、試機印樣、試色印樣等;

郵票印製

普12郵票紙質研究普12郵票紙質研究

新票、四方連票、大方連票、郵票的全張或全格;郵票邊紙上的信息(郵票印刷廠的名版、郵票的印製日期、郵票的版號、印刷批次號等);不同版別的郵票或再版票(子模特徵和版式特徵);郵票紙質的不同;郵票背膠的不同;郵票水印的不同;郵票齒孔的不同;

印刷過程中產生的變化或變體:

1、印刷過程中產生的瑕疵:雙面印、透印、粘印、折白、隔物印刷、版模破損、版模修飾等

2、印刷過程中的錯誤:中心倒印、對倒印刷、圖案移位;

3、顏色變體:錯誤使用顏色——顏色錯體票(重要);印刷過程中的顏色差異(刷色);研究顏色變體郵票要使用新票,因為部分郵票的顏色可以通過化學手段或保存方式、使用方法發生變化。

收集和展示變體郵票應當是在實際印製過程中真實產生的,而不應是人為製作的或是郵政上的廢品。

加蓋和改值

部分郵票在印製之後出於多種原因被加蓋或改值,這有時會完全的改變原郵票的性質和功能。對於郵票的加蓋或改值在傳統集郵中可以依據郵票的原票來分類或僅研究某一種或多種加蓋、改值郵票。由於加蓋、改值郵票多數發行於郵資調整、郵政機構變動等特殊時期,對加蓋、改值郵票的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

1、加蓋、改值的版式、版次、各個加蓋子模的特徵;

2、加蓋的顏色的不同;

3、試蓋樣票

4、加蓋改值的變體:倒蓋、覆蓋、對倒加蓋、錯植字釘、加蓋移位、漏蓋、隔物加蓋等;

郵票發行

一套郵票印就之後是公開發售還是私下交易,是正式發行還是被收回或未發行,是在各個郵局統一發售還是僅在部分地區發行,郵票公開對公眾出售的時間是嚴格依據郵政公告還是另有特例,是統一時間出售還是票到則賣?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所謂的郵票的發行實際上是關心三方面的問題:一、郵票發行的渠道;二、郵票發行的時間;三、郵票發行的方式。

郵票使用

一套郵票的發行除了郵票的紀念性意義外,最為重要的是郵票的郵政功能,也就是說每一枚郵票的特定面值是有其專門的郵政服務目的的。展示和研究郵票的實際使用情況是傳統集郵的另一重要領域。

傳統集郵在展示郵票的實際使用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票”為中心,研究的重點是“郵票”本身,而不是其他的郵政信息。

專題化

專題展品的集郵研究曾向傳統化方向發展,現在傳統集郵研究又呈現了專題化發展的趨勢。最經典的專題化傳統集郵研究是巴西《鳥之史》的“鳥類淡出歷史”,郵集使用了一組顏色逐步淡化直至消失的變體郵票,演示了鳥類淡出歷史的過程。

“傳統集郵研究專題化”是從“專題集郵研究傳統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既秉承了傳統化集郵研究提高專題展品集郵知識含量的優點,又克服了傳統化研究削弱專題故事性的負面效果。如果說集郵研究傳統化是學術研究,那傳統研究專題化則是集郵研究基礎上的藝術創作。說它是一種藝術創作,因為它是專題參展者通過一定素材進行的自覺創造行為,極富個人創造性,它產出的是精神產品,目的是滿足觀摩者的審美需求。

傳統研究性素材如何進行專題化的構思和傳達呢?參展者應當運用好“象徵”這一藝術手法。象徵是藝術創作中的一種表現手法,其特點是將內在的、抽象的內容外在化、形象化、具體化、形式化。通過象徵手法所創造的藝術形象,既可能是再現性的,即:是對現實生活的如實反映和逼真摹寫;也可能是表現性的,即:是對現實生活的誇張、變形,甚至是扭曲。再現性的藝術形象,重在如實地摹寫事物的形貌狀態,以達到惟妙惟肖的境地。如“移動的地球”,雖然地球的運動是由公轉和自轉組成,並不是什麼平移,但變體票上的地球只移動大約一個半徑的距離,這個距離與公轉一圈的距離相比,簡直太懸殊了,因此在短距離內,地球的公轉軌跡完全可以看成一條直線。由於地球自轉的速率大大地小於公轉的速率,在公轉一個半徑的短時間內,地球赤道上某點的移動距離是微不足道的,以圖示郵票的票幅和比例,是不能體現的。因此,這一作品雖然稱不上惟妙惟肖,卻也極具真實性和客觀性,可視為再現性創作手法的代表。

是不是所有傳統集郵研究的專題化創作都要講究惟妙惟肖,客觀自然呢?顯然非也。盲目地追求客觀性是片面的。以誇張、扭曲、變形等為特徵的表現性象徵手法,被藝術創作者廣泛運用,可以說存在於藝術的所有領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