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樂器

傳統樂器

傳統樂器,相傳在四千年前夏禹時期,就有一種用蘆葦編排而成的吹管樂器。

吹管樂器

我國吹管樂器起源甚古,相傳在四千年前夏禹時期,就有一種用蘆葦編排而成的吹管樂器叫做『鑰』。

傳統樂器傳統樂器

民國二十年,山西萬泉縣荊村發掘出三個新石器時代的『塤』。《詩經》中有簫、管、鑰、塤、笙等樂器的記載。後來興起的軍樂,又叫鼓樂、橫吹、騎吹等,是以排蕭、笳、角、笛等為主要樂器,常在軍隊行進時吹奏,也有用作儀仗隊或在宴會上演奏和其他娛樂之用。嗩吶的出現較晚,約在明代始有所記載。至今,在民間婚喪喜慶及民俗節日中,吹管樂器俱是主要樂器。

我國吹管樂器根據發音方法不同,可分為三類:

1. 氣息經由吹孔,引起空氣柱的振動而發音的,如笛 子、塤、排簫等。
2. 氣息經過哨子,引起空氣柱的振動而發音的,如嗩 吶、管等。
3. 氣息經由簧片,引起空氣柱的振動而發音的,如 、蘆笙、把烏等。

彈撥樂器

彈撥樂器是用手指或撥子撥弦,及用琴竹擊弦而發音的樂器總稱。彈撥樂器的歷史悠久,種類形制繁多,是極富

傳統樂器傳統樂器
特色的一類弦樂器。遠在三千年前的周代,就已有「琴」、「瑟」等樂器,隨後陸續產生了或輸入了周末戰國時的築、箏、秦代的弦豉、漢代的箜篌、阮、隋唐的琵琶、元代的三弦、明代的楊琴等等。

根據樂器形制、性能和演奏方法的差別,彈撥樂器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以七弦琴為代表,包括、箏等樂器。這類樂器都有一個長方形木箱作為琴身,張以琴弦,平放著彈奏。除七弦琴都可以按弦取音外,其餘都只用其空弦音。

第二類以琵琶為代表,包括柳琴、月琴、阮、三弦等樂器,裝有四根、三根或兩根弦,左手按弦,右手彈撥,多放在腿上演奏。

第三類是揚琴。平置在木架上,用琴竹擊弦取音,約在明代由外國傳入。

彈撥樂器總類繁多,下面,依次介紹目前國樂團中最常用的樂器:琵琶、柳琴、楊琴、和箏、阮、三弦。

擦弦樂器

擦弦樂器是用裝在細竹弓上的馬尾磨擦琴弦,使之振動發音的一類樂器。我國常見擦弦樂器包括二胡、高胡、中

胡、革胡、板胡、四胡等。

胡琴早在唐朝己有,散見文學作品中,當時名曰「嵇琴」,北宋時,在我國北方奚部民間廣為流傳,稱之為「奚琴」。宋代陳晹所編「樂書」(西元1099年)卷128中說:「奚琴,本胡樂也,出於弦鼓;而形亦類焉,奚部所好之樂也。蓋其別,兩弦之間以竹片軋之,至今民間用焉。」根據文字和畫中的圖形,奚琴與今日的胡琴非常相似,只是奏法不同。

近千年來,胡琴在我國民間廣泛流傳,不論在樂器上或樂曲均有顯著的發展,由於製作的材料和形制的不同,從胡琴的母型中又衍生出京胡、二胡、板胡和四胡等,民國以後為適應國樂隊和奏需要,又創製出中胡、大胡、低胡等,使這類型的樂器更為豐富。目前,各地方與各劇種所用的胡琴類樂器,不下數十種,它們不僅有優美的音色和鮮明的地方色彩,且有高度的演奏技巧與豐富的表現能力,尤其是二胡,在近幾十年中更有較大的發展。已成為極佳的獨奏樂器和重要的樂隊樂器。

打擊樂器

國樂器中,打擊樂器歷史最悠久,且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傳統上,分為鼓、鑼、鈸、板和鍾五類,若依製造材料

傳統樂器傳統樂器
來分,又可分為金屬、竹木和皮革等三類。它們的演奏技能和表現力極為豐富,音響具有特色,不僅使樂器的節奏鮮明強烈,且具有極深刻的感染力,尤其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民間音樂中十番鑼鼓、潮州鑼鼓、蘇南吹打、河北吹歌和遼寧鼓吹等,俱是以打擊樂器見長。在現代國樂團中鍾類很少使用。

一.鼓類樂器:

歷史記載中,打擊樂器以的出現最早,殷墟甲骨文自已有「鼓」字。鼓類樂器種類繁多,各具特色,演奏方法也不盡相同,有豐富的表現力,除用以合奏或伴奏外,某些樂種中還作為獨奏樂器使用。
二.鑼類樂器

鑼是我國使用得最廣泛的打擊樂器之一,最初流行於中亞與東南亞一帶,於西元六世紀前期傳入我國,當時是叫「沙鑼」。隨著戲曲藝術的發展,經過長期的流傳和改進,使鑼成為具有豐富表現的樂器。鑼的種類很多,有的鑼具固定音高,有的鑼擊後音升高,有的鑼擊後音降低。

鑼是體振樂器,結構簡單,鑼身呈圓形弧面,通常四周有框線,用槌敲擊中央部分,震動發聲。

三.板類樂器

板類樂器使用在樂隊中有響板、梆子、木魚--------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