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背景
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的傑寧,是個充滿戰亂和炮火的地方。一些極端組織紮根於此,這裡是恐怖的溫床,而且是自殺性爆炸人肉炸彈的來源地,自殺襲擊者幾乎一半來源於此地,被稱為“自殺襲擊者”的搖籃。2005年的一天,巴勒斯坦小男孩艾哈邁德持槍上街。他沒有料到的是,就在剛剛過去的幾分鐘前,這個地方發生了騷亂,有人向以色列士兵的吉普車投擲石塊。
吉普車向前行駛,以色列士兵正好看見了持槍的艾哈邁德。
一陣激烈的槍響,艾哈邁德倒在血泊中。事後,以色列士兵才發現,艾哈邁德手中所持的,不過是一隻仿真度很高的M-16玩具槍。
艾哈邁德鏇即被送往蘭巴姆醫療中心。不幸的是,兩天后艾哈邁德在醫院不治身亡。
出人意料,艾哈邁德的父親伊斯瑪伊爾,這位堅毅的阿拉伯男子,忍住喪子的悲痛,做出了讓所有人都震驚的決定。他決定捐獻艾哈邁德的器官,而且捐贈的對象是以色列人。
於是,5名以色列人接受了手術,移植了艾哈邁德的心臟、腎臟、肝臟和兩個肺。
伊斯瑪伊爾唯一的要求是,他希望能與接受兒子器官的人們見面,看看他們是否健康。“最重要的是,我想見見他們,這讓我覺得兒子依然還活著。”
5名以色列人,因艾哈邁德的器官而健康地活了下來。
當時的以色列總理沙龍深受感動。他要求艾哈邁德的父親到他的辦公室,接受一位總理的私人道歉。
小男孩和他父親的故事,感動著千千萬萬的人。
電影的拍攝與放映
德國電影人費特爾被這個故事深深地打動,他將這個故事改編成電影,搬上了銀幕,名字叫《傑寧之心》。在德國和歐洲各地放映。這部電影也因此在歐洲獲獎無數。不過,在費特爾的心裡,一直有個遺憾。他非常希望這部電影,在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的傑寧,也就是巴勒斯坦小男孩被槍殺的地方播出。他想告訴那個地方的孩子們:生活不僅僅是流血和衝突,不僅僅是站在坦克前阻攔和扔石塊……仇恨與隔閡可以消弭,但需要彼此的悲憫和寬恕。
遺憾的是,傑寧地區已沒有一家電影院,早在1987年,傑寧唯一的一座電影院就已經關閉了。
於是,費特爾做出了一個決定,克服一切困難,重建傑寧電影院。為著這一目標,費特爾用盡了一切努力,而且他的舉動也得到了巴解組織和民眾的支持。
時隔20年後,傑寧電影院建成並對觀眾開放。電影院裡放映的第一部電影就是——《傑寧之心》。人們靜靜地看著,影院裡一片唏噓之聲。影片結束時,觀眾久久不肯離去,他們全體起立,用掌聲表達對這位巴勒斯坦父親的由衷敬意和感激。
這座影院,如今意義非凡,它被看作是“和平的紀念館”和“艾哈邁德的紀念碑”。
走進這家電影院,人們自然會想起:巴勒斯坦小男孩艾哈邁德因遭誤殺而亡,但他的家人卻把生的希望帶給了更多的以色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