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和日本一衣帶水,然而,近幾個世紀,日本跟中國差不多 100年打一次仗, 19世紀打了甲午戰爭 , 20世紀打了抗日戰爭。在這場捍衛民族生存、保家衛國的戰爭中,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掠奪資源,無視人民的生存,對中國及至整個世界犯下了滔天罪行,九一八事件、七七事件、慰安婦、被役勞工、731部隊活人試驗、南京大屠殺......
歷史走到了今天,我們發現至今日本國內仍有不少人不相信他們所發動的是侵略戰爭,更有很多人不相信或妄圖隱瞞南京大屠殺等的存在。是什麼原因???作為中國人,我們要反省。作為日本人他們更應該反省。
現在中國很多年輕一代(特別是90後)對這場抗日戰爭知之甚少,我有一個朋友中專畢業了。。有一次在QQ上我問她(我之所以問她是因為她說她有一個很要好的日本朋友),你知道中國和日本打了幾年仗嗎?她說一兩年吧。我說不只,我又問她,為什麼要打啊?她說不知道。我又追問她那最後誰勝利了。她說中國唄,我從電視上看到那日本人根本不是咱中國的對手,兩下了我們就把他們滅了。
(也許這個例子會以偏蓋全)
面對這樣的回答,我啞然。我忽然發現,這么重要而刻骨銘心的一場戰爭,對於我們年輕一代來說竟是如此不足掛齒。以至於前些年竟有人敢身披日本太陽旗。反思這些,一是我們對這場戰爭的宣傳較少,國小中學教科書上沒有作為重點,只是一筆帶過,因此事實上形成了只有初級文化水平的人對這些歷史知之甚小,高級知識分子知道較多。二是我們在一些重要紀念日活動太少,不願意廣泛宣傳,九一八紀念日、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抗爭勝利紀念日,這些我們有沒有放在重要工作中?我們擔心活動多了會給中日關係添麻煩,會在中日人民中形成不團結。而這樣的結果就是我們慢慢忘記了這段歷史,他們也會忘了。而日本人對他們所受的兩顆核子彈的傷害是怎么紀念的呢??據說他們都有紀念碑,都有蒐集每一個亡靈的名字。說到這我突然害怕地想起了電影《東京審判》中一個日本右翼對一個中國法官說的話:我們是被美國打敗的,你們中國人給我滾。
歷史需要我們去記錄,熱愛和平的人應牢記戰爭帶來的災難,而讓更多人了解戰爭的災難,就是要還原歷史真相(最煩看到有些影視片總是把日本人描寫成笨笨的,中國人充滿智慧,大獲全勝。)以避免戰爭的發生。國內外有很多導演,用他們的鏡頭記錄了歷史。下面我們來盤點盤點。
電影《南京 南京》
南京,南京 劇情介紹:
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講述故事。片中有兩條線索,通過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國士兵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經歷,揭示在1937年南京瘋狂殺戮強姦掠奪的背後,戰爭對人性的摧殘。
影片是從1937年的12月,南京城破開始。儘管有大批的國民黨士兵潰逃出城,但與此同時,也仍然有大量不願意投降的士兵留了下來,在這座城市的街頭巷尾展開了無望而慘烈的抵抗。其中就有國民黨精銳部隊一員的陸劍雄(劉燁)。
在抵抗最終失敗之後,在數十萬中國人的鮮血終於染紅長江之後,南京全城淪為一片死地。唯一尚有生機存留的,就是位於金陵女子學院的“安全區”。在這裡,大量的難民因為拉貝的“納粹”身份而暫時獲得了喘息的機會。而實際主持安全區難民工作的,則是拉貝的秘書唐先生(范偉)和歸國女教師姜淑雲(高圓圓)。
但是,在
日軍的眼中,所謂“安全區”,只不過是一個囤積了大量女性資源的“倉庫”。而拉貝的德國人身份,在強勢的日本軍隊面前,也只不過是一塊隨時可以扯去的遮羞布。而中國的女人們,則用她們的身軀不僅僅拯救著隱藏在難民營的男人,也在拉貝面前書寫了一段中國人堅強的歷史。
日本軍人的形象塑造,是這部電影的一大突破。作為占領者的他們,當然可以享受某種意義上的正常生活。但是,在南京這座戰爭因素被極端放大的城市中,即使是占領者,即使面對的只是別人的屈辱和死亡,也仍然難以逃避自身的靈魂震盪甚至拷問。
角川(中泉英雄)是日本十六師團的一名普通士兵。被隊友稱為“讀過書的人”的他,敏感、涉世未深,甚至在參戰之前都還沒有交過女朋友。而他的同鄉隊長伊田(木幡龍),則已經是一名老兵,一名職業軍人。在南京城作為占領者的“生活”中,體驗過種種為了維持這種“生活”而付出的人性的代價。角川最終做出了他的選擇:他把兩名中國倖存者送出了南京城,然後舉槍自殺。
這部電影
完全突破了以往種種關於南京慘案的歷史著作和文藝作品中的那種對中國人存在的刻意抹殺,對“無能的中國人”的錯誤描述;為世界觀眾了解這段歷史,提供了一種嶄新的視角,也是在南京災難中,中國人的民族形象的全新書寫。在新的高度上為中國歷史上這一段慘痛的往事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歷史思考。
主要角色:•陸劍雄(劉燁飾):留守南京的國民黨軍官,在日軍占領南京後英勇犧牲。
•姜淑雲(高圓圓飾):歸國女教師,用自己柔弱的身軀奮力承擔起拯救他人的責任,最終死在日軍槍下。
•唐先生(范偉飾):約翰•拉貝的秘書,從最初的明哲保身,貪生怕死,到最後挺身而出,英勇就義,完成了一次靈魂的涅槃。
•角川(中泉英雄飾):侵華日軍。在這場戰爭中逐漸崩潰,最終走向毀滅。幕後故事:南京!南京!兩個黑色的驚嘆號,突兀而醒目。導演陸川說,這是當年日軍侵入南京城時的聯絡信號。在電影《可可西里》拍攝間隙,他曾對攝影師曹郁說:“拍完這個,咱們拍南京大屠殺吧。”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這個突如其來的念頭再未被提起,直到一家國外電影公司送來劇本,邀請他來拍攝,題材正是南京大屠殺。
但是陸川無法接受這個外來的劇本。劇情中,西方人再次扮演起拯救弱者的“辛德勒”,只是這一次被拯救者由猶太人換作了中國人。這令他產生了無法抑制的抗拒:“南京大屠殺的意義並不是外來者的拯救與保護。70年前,一方是災難的承受者,一方是災難的施加者,但這是降臨在兩個民族之上的共同災難。”
在動筆構思自己的劇本時,有關南京大屠殺的研究現狀,令他感到驚訝。一方面,由於70年前的中國沒有完善的戶籍制度,這使得有關屠殺受害者的調查與統計異常困難。加上國內的相關研究和田野調查工作起步相對較晚,隨著時間的遠逝,一些史實已開始變得模糊。另一方面,我們已習慣於用一種哭訴的哀腔來講述這段歷史,“而哭訴的聲音是弱者的象徵,對於旁聽者是沒有說服力的。”
這部電影突然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在近期拍攝和上映的所有以南京大屠殺為主題的電影中,投資8000萬元的《南京!南京!》是唯一一部完全本土化的電影。“從中國人自己的角度來梳理清楚這段史實,以嚴肅的態度和人性的角度來為這段公案進行論證。”陸川這樣評價工作的意義,“用電影的方式為歷史串聯起那些真實的證據底鏈。”
真實,成為這部電影的第一要素。
從籌備到殺青花了4年時間的影片《南京!南京!》,近日終於通過了審查。導演陸川在自己的部落格上激動地宣布此事,並“謝謝所有人,所有的等待”。《南京!南京!》送審的過程花了5個月,終於得到被通過的好訊息,但陸川本人卻並不輕鬆,“現在過審了,可以沖印拷貝了;但音樂要做、聲音要混,可能要到拷貝做出來了才能稍微鬆一口氣吧。”一直以來,陸川都夢想《南京!南京!》可以在日本公映,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南京大屠殺的真相。當記者問及該片去日本公映的事情進展如何時,陸川說:“電影就像我的孩子。這個階段的任務,是為他弄到一個合法的出生證。至於上不上得了名牌大學,這是後一個階段的任務了。”
作為該戲的男一號,劉燁在戲中飾演一名中國軍人。目前,故事大綱還沒有曝光,劉燁談到了該戲的劇情:“其實南京淪陷後,有幾十萬人沒有投降,在南京城裡打游擊。有一千多個血性漢子就堅守在一條街的拐角里,跟侵華日軍對峙,最後日本人動用了飛機,把他們全部都炸死了——這是真實的事情,我演的就是其中一個軍官。”對於這部戲,劉燁最得意之處就是全戲沒用一次替身。不過一說起電影本身,劉燁就變得嚴肅起來:“以前我們也拍過很多戰爭片,這部戲的最大不同在於,偏向性沒有那么強,沒有那么誇大。導演很希望日本青年能夠看到一段教科書上從沒有講到過的歷史。”
導 演: 陸川
主 演: 劉燁 高圓圓 范偉 秦嵐 江一燕 中泉英雄
類 型: 劇情/戰爭
出 品: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星美傳媒集團
上 映: 2009年4月22日(國內)
轉載自湖南論壇:http://www.hunanbbs.net/thread-76529-1-1.html
電影《拉貝日記》
劇情簡介:《拉貝日記》取材自拉貝撰寫的戰時日記《拉貝日記》,通過這個“中國版辛德勒”的傳奇故事,再現了南京那段驚心動魄的慘烈記憶。影片從親歷者角度記錄了“南京大屠殺”始末,是證實“南京”事件信息最為完整翔實的史料。曾經對納粹主義深信不疑的拉貝,在戰爭的殘酷現實中挺身而出,在“南京大屠殺”期間一手組建起“國際安全區”,挽救了20萬中國百姓的生命。然而拉貝回德國後,長期經歷排查,晚年黯然病逝於柏林,《拉貝日記》也成為一段塵封記憶……
《拉貝日記》是唯一一部拉貝家族授權拍攝的影片,影片圍繞真實人物——約翰·拉貝在1937年間建立國際安全區保護中國平民的前後經歷展開,以史詩規模重現了當時日軍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拉貝本人雖拯救了20多萬中國人的生命,卻在回國後遭納粹逮捕和監禁,最終在窮困潦倒中離世,其記載日軍罪行的私人日記也在上世紀90年代才重見天日。影片此前在柏林電影節首映時就得到西方媒體盛讚,稱其“感人地再現了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景象,以其動人心魄的敘事手法和視聽語言,給觀眾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象。”
幕後故事:由華誼兄弟和德法兩國共同投拍的戰爭史詩大片《拉貝日記》日前初步確定了中國公映日期。4月28日,這部被譽為“南京第一片”、“中國版辛德勒”的2000萬美元巨製將在中國媒體及觀眾面前揭開震撼的南京真相。
而在德國國內,這部剛剛從柏林電影節載譽歸來的《拉貝日記》又再次獲得德國電影界最高獎項的肯定。素有德國奧斯卡之稱的“德國電影獎”於近日公布提名名單,《拉貝日記》以七項提名領跑,超越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巴德爾和邁因霍夫團伙》成為最大贏家。
國際影人首次大規模還原南京真相 慘烈場景震撼媒體
近年來國際上已有多部來自美國、加拿大的南京大屠殺紀錄片和故事片問世,而《拉貝日記》是惟一一部受到中國政府及拉貝家族授權拍攝的影片,影片圍繞真實人物——約翰·拉貝在1937年間建立國際安全區保護中國平民的前後經歷展開,以史詩規模重現了當時日軍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拉貝本人雖拯救了20多萬中國人的生命,卻在回國後遭納粹逮捕和監禁,最終在窮困潦倒中離世,其記載日軍罪行的私人日記也在上世紀90年代才重見天日。
該片此前在柏林電影節首映時就得到西方媒體盛讚,稱其“感人地再現了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景象,以其動人心魄的敘事手法和視聽語言,給觀眾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象。”據悉影片全長兩個多小時,除大規模空襲南京等戰爭場面外,還包括多段表現日軍暴行的慘烈場面,尤其是一段真實表現日軍“百人斬競賽”的段落令人觸目驚心,這也是眾多南京電影中首次出現該情節,也因此日本至今沒有引進此片。
七項提名領銜德國奧斯卡 包括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
由德國電影學院和文化部共同頒發的德國電影獎俗稱“蘿拉獎”,是德國電影屆最高獎項,也素有德國奧斯卡之稱。此次《拉貝日記》一舉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攝影、最佳美術、最佳服裝七項大獎提名,遙遙領先《巴德爾和邁因霍夫團伙》和《雛雞》的四項提名。
由於獲得最佳影片提名,《拉貝日記》還獲得25萬歐元的獎勵,值得一提的是,好萊塢明星史蒂夫·布歇密由於出演了一位幫助約翰·拉貝的美國醫生而獲得了最佳男配角的提名,這也是所有獲得提名的演員中唯一一位非德裔明星。國際權威媒體《銀幕》(Screen)稱,此次《拉貝日記》明顯成為德國電影獎最青睞的影片,很有可能摘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桂冠。
導 演: 佛羅瑞·加侖伯格
主 演: 烏爾里奇·圖克爾 張靜初 達格瑪·曼澤爾 丹尼爾·布魯赫
類 型: 劇情/戰爭/史詩
出 品: 中/德/法
上 映: 2009年4月28日(國內)
(來源:影訊網)
電影《東京審判》
《東京審判》劇情簡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一場對戰爭罪犯的審判隨即開始。1946年1月19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成立,來自美、中、蘇、法、英、加、澳、紐西蘭、荷蘭、印度、菲律賓的11名法官相繼奔赴東京。受當時國民政府委任,梅汝璈飛抵東京,擔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法官,《大公報》記者肖楠隨行報導此次審判。
肖楠曾經留學日本。此次奔赴東京,心懷國讎家恨,親眼所見戰爭帶給日本國民的巨大災難,心裡不由想起戰前相愛的日本同學和田芳子。同為記者的和田芳子在戰爭中失去家宅、父母,和哥哥和田正夫寄居在北野雄一的家中。正夫從中國服役歸來,精神瀕臨崩潰,肖楠的出現,讓和田正夫的眼裡充滿難以言喻的痛楚和悲哀。
1946年4月
19日,11名法官集體宣誓後,審判正式開始。首席檢察官季南出場宣讀起訴書時,戰犯大川周明突然表現異樣,伸手照東條英機的光頭狠狠地打去,引起法庭譁然。大川精神失常,成為惟一靠裝瘋逃脫法律制裁的戰犯。大川押出法庭後,辯護律師團副團長廣瀨一郎公開質疑所有法官的資格,其瘋狂和囂張令法官們震驚。
7月5日,審判繼續開庭,面對山口正夫的緘默,國際檢察局亮出神秘王牌,前日軍陸軍省兵務局局長田中隆吉和清末代皇帝溥儀的相繼出庭,聚集了全世界的目光,讓“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等一系列日本侵華事實和分裂中國的陰謀浮出水面。血的證據面前,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板垣征四郎等戰犯心驚肉跳,度日如年。
南京大屠殺作為單獨單元進行審判。松井石根極力狡辯、抵賴、推卸、否認,中國檢查組當庭展示蒐集到的證據,一幕幕慘絕人寰的事實在世人面前展現,讓 包括和田芳子在內的日本人陷入信仰坍塌的痛苦之中。戰犯改變策略,土肥原賢二以他多年做特務頭子積累的經驗,利用英美法系的漏洞保持沉默,使得檢察團及法官們無從下手
。
審判在艱難中進行。板垣征四郎在中國檢察組首席顧問倪征燠面前低下了頭顱;東條英機在季南面前徹底潰敗。東條英機失利的訊息傳遍日本,被仇恨吞噬的北野殺害哥哥正夫、妹妹芳子,最終在肖楠的手裡熄滅仇恨的火焰。審判因量刑問題出現分歧,梅汝璈據理力爭,終於以6∶5的微弱優勢將以東條英機為首的7名戰犯送上絞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