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偟

語出:

(1).來往走動、心神不寧貌。《史記·楚世家》:“靈王於是獨傍偟山中,野人莫敢入王。”清劉大櫆《阮君傳》:“兄弟兩人生而相友愛無間,相對則驩甚,一人以事出,則皆終日傍皇不寧。”

(2).迴旋貌。清江聲《玉蝴蝶·蝶》詞:“情長,錦雲深處,困酣還戀,款舞傍偟。”

基本信息

páng huáng 傍偟 
亦作“ 傍徨 ”。亦作“ 傍皇 ”。
1.來往走動、心神不寧貌。
《史記·楚世家》:“ 靈王 於是獨傍偟山中,野人莫敢入王。”
《後漢書·劉陶傳》:“見白駒之意,屏營傍偟,不能監寐。”
唐 韓愈 《此日足可惜贈張籍》詩:“夜聞 汴州 亂,遶壁行傍徨。”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范仲淹》:“ 弼 自 河北 還,及國門,不得入,未測朝廷意,比夜傍偟。”
清 劉大櫆 《阮君傳》:“兄弟兩人生而相友愛無間,相對則驩甚,一人以事出,則皆終日傍皇不寧。”
2.迴旋貌。
清 江聲 《玉蝴蝶·蝶》詞:“情長,錦雲深處,困酣還戀,款舞傍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