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東華

傅東華

傅東華(1893-1971),本姓黃,過繼母舅,改姓傅,又名則黃,筆名伍實、郭定一、黃約齋、約齋,金華曹宅鎮大黃村人。1912年,上海南洋公學中學部畢業,次年進中華書局當翻譯員,開始發表短篇小說。1914年起,先後在東陽中學、北京平民大學附屬中學、北京高等師範教英語。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20年,在北京加入文學研究會。此後,在上海大學、上海中國公學任教並從事著譯。一度任商務印書館編譯員。

1932年任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1933年7月,與鄭振鐸主編生活書店印行的大型月刊《文學》,同時為商務印書館編撰《基本國中國文》、《復興國中國文》、《復興高中國文》3套各6冊,發行全國。

1935年春,任暨南大學國文教授。

1936年,發起組織文藝家協會,號召文藝家共赴國難。八一三事變後,參加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協會,任《救亡日報》編委,參與翻譯斯諾《西行漫記》。上海被日本侵略軍占領後,翻譯《飄》、《業障》等,編輯出版叢書《孤島閒書》。

1942年夏,應暨南大學聘請攜家眷赴福建建陽,途經金華時被日本侵略軍俘虜,押至杭州日偽敵工總部。

1942年9月,由漢奸傅式說保釋,主編汪偽《東南月刊》。次年,隱居上海從事著翻譯及語言文字研究。

建國後,歷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研究員、中華書局《辭海》編輯所編審、《辭海》編輯委員會委員、語辭學科主編。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政協特邀委員。參加《資治通鑑》標點本清樣校注,標點《漢書》等。

人物作品

翻譯作品

傅東華譯著 傅東華譯著

譯有西班牙塞萬提斯《唐·吉訶德》,英約翰·彌爾頓《失樂園》,美德來塞《珍妮姑娘》,古希臘荷馬《伊利亞特》等。

傅東華的譯本《飄》在第一代中國讀者中影響十分深遠。在今天看來,他的譯本用語靈活多變,行文自然,清楚明了。不過,傅東華隨意刪除原本中大段的景物自然描寫,也讓譯本失色不少。儘管如此,傅氏譯本仍然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傅東華譯《飄》中的歸化翻譯包括對人名、地名、機構名的歸化處理,也包括對定語、狀語等句子成分擺放位置的歸化和對某些介詞短語、-ing分詞短語等結構的歸化。傅譯中的歸化翻譯可以從社會符號學、圖式理論、和德國功能主義中得到理論支持。

著作

專著《李白與杜甫》、《李清照》、《字源》、《漢學》、《現代漢語的演變》

散文集《山胡桃集》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