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一平[湖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傅一平[湖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人生經歷傅一平2009年、2010年,是陶製名家傅一平的幸運之年。 1980年6月他才被調入長興紫砂廠專門從事紫砂壺的書畫篆刻與造型設計。 如2003年4月獲得中國十大紫砂茗壺銀獎的“桃園壺”,造型圓潤、構思新穎、色彩清新,上半部以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傅一平傅一平
傅一平2009年10月書畫印作品獲西泠印社詩書畫印大展三項兼能獎。並被吸收為西泠印社社員;2010年11月參與中國志願者基金會.中國書協中國美協組辦的為“愛我中華——資助百萬空巢老人關愛志願服務行動",書法作品並由中國志願者服務基金會收藏。
2010年11月國畫“溪山尋隱圖”被中國印學博物館收藏。2011年5月金文書法作品一件,被安吉吳昌碩紀念館收藏。2012年10月赴印度.尼泊爾進行文化交流。2013年10月赴美國馬里蘭大學參加“中國夢”中國綜藝文化周活動。

人生經歷

傅一平傅一平
2009年、2010年,是陶製名家傅一平的幸運之年。2009年通過海選被“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吸納為新社員,2010年12月又被省經委與人事廳評定為浙江省(紫砂專業)工藝美術大師。30年孜孜不倦的追求,終於修得正果,殊不知期間的甜酸苦辣,又怎能一個“幸運”了得。
1958年出生於長興的傅一平,雅號“半táo”,書齋“琴鶴堂”。他自小喜愛藝術,可剛參加工作,卻在長湖建築材料廠從事土木工程設計。1980年6月他才被調入長興紫砂廠專門從事紫砂壺的書畫篆刻與造型設計。在紫砂壺上篆刻書畫,不亞於在鋼絲繩上跳舞,很難找到平衡點,這對一個剛入門的青工來說,其難可想而知。圈內常言“書畫最難表現的是金石味”,“金石最難體現的為筆墨韻”,而在紫砂壺上篆刻書畫,以“板”作紙,以刀作筆,它不同於毫穎與紙的書畫,也有別於鋼刀與玉石的金石,過則太硬,歉則太虛,為了找到兩者的最佳結合點,體現書畫中的“金石味”和金石中“筆墨韻”,他拜湖州書畫篆刻名家吳迪今先生為師,後又得到著名書畫家曹二化、中國美院教授閔學林、滬上著名書畫家董衍方諸先生指教,藝事漸進。在名家的指導下,又結合自己的創作實踐,他開始有的放矢地蒐集歷代名家名帖,從秦篆、漢碑、唐草、宋楷中,不斷地豐富自己。為有獨到的造型設計,他省吃儉用地攢錢,利用節假休息,起早摸黑地去周邊古玩攤市,盡其所能地收藏瓷器玉器,研究瓷器的造型、胎骨、釉色、紋飾、分量與銘文。他說,藝術是相通的,從良渚古陶里,學習粗獷造型;從龍山黑陶里,學習簡約簿胎;從歷代官窯、民窯的瓷器里借鑑潤澤肌理與典雅色彩,只要做個有心人,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作品紫砂壺

紫砂壺紫砂壺
傅一平說,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自從公元780年,陸羽的《茶經》問世以來,茶文化更是被演繹得五彩斑斕,而紫砂壺以其材料的獨特性、結構的藝術性、功能的實用性則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一把用取自天目山脈中富含鐵礦砂黏泥、經能工巧匠精心製作的紫砂壺,不但可以作為人們喝茶的日常生活用品,閒暇之餘還可以擎在掌中作為藝術品細細把玩,又經用壺、養壺,使之色澤華潤、神韻兼優,彰顯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文化瑰寶,因而紫砂壺不單單追求美觀實用,更在於它蘊含的文化品味。
俗話說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正因為傅一平站得高看得遠,30年孜孜不倦的追求,長年累月廢寢忘食的探索才得以修成正果。他的書法“古拙厚重、結構縝密”,其畫“筆意相融、各體皆備”,其印“平中見奇、章法嚴謹”,其紫砂壺古相大方、題材廣泛,其紫砂篆刻更是講究立意、用筆凝練、韻味傳神,讓“金石人看到了書畫,讓書畫者看到了金石”。如2003年4月獲得中國十大紫砂茗壺銀獎的“桃園壺”,造型圓潤、構思新穎、色彩清新,上半部以紫紅色大面積桃花陽刻特寫為框架,下半部則以黑色陰刻桃林為背景,遠近呼應,層次分明,線條簡練,氣韻生動,那一片寧靜祥和、國富民安的江南春色,讓人愛不釋手。又如2008年10月榮獲首屆中國民間工藝精品博覽會金獎的“盛世流芳”,款式古樸典雅,胎骨簡練流暢、色澤紅潤不膩,壺體上的書法布局合理、開合有度,線條沉穩,體現其深厚的專業功力與不凡的審美氣度。因而在20多次省市級以上的大賽中屢屢獲獎,先後被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瓷器專業委員會)、省美術家協會等吸納為會員。在2009年8月西泠印社舉行的“百年西泠金石緣”詩書畫印大賽中,他的3件作品,從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港澳台地區以及美日韓等國的2100餘名作者的13781件作品中脫穎而出進入前5名,通過現場各項技能表現與嚴格的面試,他一舉獲得最高殊榮--“多項兼能獎”,這不僅是湖州市海選入社的第一人,在整個紫砂制陶界也是罕見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