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兒童的挑食、偏食習慣也可追溯到嬰幼兒期,母親因為個嬰幼兒餵蔬菜
時出現困難,如不咽下去,或立即吐出,或扭頭拒絕,而很少餵蔬菜,造成
嬰幼兒不愛吃蔬菜。有些幼兒由於瘦肉會嵌牙而不愛吃肉。由於不良飲食習
慣從小養成,要改也難。
2.潛伏期長 不良生活方式形成以後,通常要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才會影響健康。有時可能一年半載後才出現,如不愛吃蔬菜所致的上呼吸道
感染。有的可能長達數年或幾十年,如吸菸所致的肺部疾患。這使得人們不
易發現和理解不良生活方式與某些疾病之間的因果關係,加之長期養成的慣
性模式,要改變不良行為實際上會非常困難。但這也給危險行為的干預提供
了充裕的時間,為採取有效干預措施創造了有利條件。
3.特異性差 與生物性致病因素相比,不良生活方式與疾病之間沒有
明確的對應關係。可出現一因多果,即一種不良生活方式可以和多種疾病有
關,如吸菸與心臟病、肺癌等多種疾病有關;或一果多因,即一種疾病可以
和多種不良生活方式有關,如兒童單純性肥胖症與不良膳食行為、運動鍛鍊
太少、喜歡坐著娛樂消遣等危險行為都有關係。又如高血壓與吸菸、高鹽飲
食、飲酒、缺乏運動等多種不良生活方式有關。因此,如果對不良生活方式
不採取綜合干預手段,很難獲得滿意的結果。
4.協同作用強 當多種不良生活方式同時存在時,各因素之間能起協
同作用,互相加強。這種協同作用最終產生的作用將大於每一因素單獨作用
之和。因此,在肥胖干預中。採取一項干預措施的不如採取多項措施的效果
好。
5.變異性大 不良生活方式對健康危害的大小和發生時間的早晚存在
明顯的個體差異。這可能與不良生活習慣的嚴重程度,如嗜好的程度、嗜好
的範圍、養成不良習慣的時間長短及有多少不良習慣等因素有關。
6.廣泛存在 不良生活方式涉及面寬,包括衣食住行。許多人在不知
不覺中沾染了不良生活習慣,孩子從小會受到父母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親
戚朋友中的不良習慣也會在交往中相互傳染,電視廣告或報刊雜誌的宣傳常
常誤導人們對食品的選擇,有些不健康環境也會促使不良行為的形成。因此
,沾染不良生活方式或習慣的人們幾乎遍及社會各個年齡層次、各行各業,
對人們健康的潛在危害不可估量。
四、不良生活行為的轉變及其模式
不良生活行為即危險行為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般來說,家庭是
兒童不良生活行為形成最早的外部環境,在家庭中包含了遺傳和環境兩個因
素,它們常常對兒童早期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