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喬木,高8-20米,胸徑15-25厘米;樹皮褐黑色,剝下為板塊狀,非捲筒狀;芽卵形,芽鱗卵形或披針形,長3-5毫米,有短緣毛。葉常3-5片聚生於小枝近頂端,狹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7-16厘米,寬2-4.5厘米,先端尾尖或漸尖,基部漸狹,下延至葉柄形成狹翅,邊緣外卷;中脈在葉面明顯凸起,側脈5-8條斜展,在兩面平坦或稍凸起:葉柄長1.5-3.5厘米,上面具狹溝。花白色或帶淺黃色,腋生或近頂生;花梗長20-30毫米;花被片34-55,薄紙質或近膜質,狹舌形,最大的長14-17毫米,寬3毫米;雄蕊28-32枚,長2.7-3毫米,花絲長2毫米,花葯長1毫米,藥室突起;心皮12-14枚,在花期長3.5-4毫米,子房長1.5-2毫米,花柱長1.5-2毫米。果梗長15-30毫米;果直徑3-4厘米,蓇葖12-14枚,長15-19毫米,寬5-8毫米,厚2-4毫米,頂端有向上彎曲的尖頭,長3-5毫米。種子長8毫米,寬4-5毫米,厚2-3毫米,淺黃色。花期3-5月,果期8-10月。分布習性
產於廣西東北部、廣東北部(乳源、陽山)、湖南南部(宜章)、江西(遂川、上猶、安福)等地。生於海拔1000-1950米的山頂、山腰的密林、疏林中,有時成片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廣西龍勝。本種與大花八角I.macranthumA.C.Smith相似,但本種花梗長20-30毫米,比大花八角(6-10毫米)長;蓇葖12-14枚,比後者(約11枚)多,均可以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