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師翟鎮

偃師翟鎮

偃師翟鎮位於伊洛河灘區,地勢平坦,水資源豐富,全鎮轄19個行政村,總面積31.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525畝,全鎮總人口41592人。

基本情況

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奎元視察偃師翟鎮二里頭 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奎元視察偃師翟鎮二里頭
2004年度完成國內生產總值8.7622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833.12元,財政收入達到890萬元,人均財政收入211.61元,城鄉居民儲蓄總額13000萬元,人均居民儲蓄總額3090.9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10.00元。
翟鎮歷史悠久,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王朝建都於此,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二里頭文化。二里頭遺址距今4000多年,遺址轄二里頭、圪當頭、四角樓三個行政村,二里頭遺址在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目前歷史上發現最早的唯一一座都城。

產業結構

黨的十五大以來,翟鎮鎮黨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鎮經濟及社會各項事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翟鎮具有較好的農業發展優勢,水利條件優越,地下水層淺,同時,多年來農民掌握了水稻、小麥、葡萄等作物的種植技術。由我鎮承擔的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21世紀萬畝小麥超高產樣板田,2000年圓滿完成項目攻關目標,萬畝小麥示範區小麥平均畝產達到607.2公斤。鎮黨委、政府以農民育種專家徐才智創辦的才智種子公司為龍頭,形成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同時,鎮黨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引導農民進行農業結構調整,發展溫棚葡萄和優質葡萄品種改良,積極發展經濟作物種植面積。

非公有制經濟蓬勃發展。翟鎮鎮私營經濟起步早,一家一戶的針織業從1981年起步至今,廣大民眾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營理念,私營經濟形成了一定規模,鎮黨委、政府提出了以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為重點,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我鎮的主導產業——針紡織業,以偃師仲月(針紡)集團公司和偃師群樂紡織品有限公司為龍頭,帶動全鎮2000多家針織戶勇闖國內外市場。目前針織業從業人數達到20000餘人,各類針織機械1萬餘台(套)。年創產值8億元,產品以針織(套)帽、圍巾、方巾、浴巾、毛巾被、毛毯、被單為主,遠銷俄羅斯、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今日翟鎮

翟鎮鎮將全鎮19個行政村整合為3個新型農村社區,分別是夏都社區、王七社區、三田社區。夏都社區整合7個行政村,4910戶、17200人。社區規劃525畝,總建築面積68萬平方米,總投資6.32億元。社區按照"統一規劃、分期建設,整村推進、先建後拆,典型示範、滾動發展"的思路進行建設。一期工程建設翟西新村,占地120畝、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目前已開工26棟多層住宅樓,計畫年底全部封頂。二期工程2014年底全部竣工。

在產業布局上,翟鎮發揮小麥良種繁育、針織產業、二里頭遺址三大優勢,規劃了"一區兩園"(良種繁育種植區、針織服裝產業園、二里頭生態遺址公園)。通過集聚土地、增加良種種植面積,集聚產業、增加針織產業市場競爭力,集聚文化資源、加快二里頭生態遺址公園建設。目前,已有關林毛毯、廣東針織等7家雁陣式企業達成入駐針織服裝產業園意向,同時已有46戶針織戶達成了入駐意向。針織服裝產業園建成後,將提供上萬個就業機會,既實現了針織產業的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又解決了社區民眾的就業問題。

二里頭遺址

二里頭遺址二里頭村位於伊、洛二水之間,距離洛陽市約18公里,東西長約2.5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新中國三代考古學者曾對這一遺址進行了40多次發掘。考古發掘和研究情況表明,這裡是公元前二千紀前半葉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最大的聚落,它擁有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宮殿建築群、最早的青銅禮器群及青銅冶鑄作坊,是迄今為止可確認的我國最早的王國都城遺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