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道費

借道費

借道費是指在2016年武漢的暴雨洪澇災害中,因出行道路中斷或嚴重擁堵,周邊居民只能開車從附近高校校園內借道繞行。儘管穿行只有幾分鐘,但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武漢理工大學南湖校區仍以不是“同門進出”為由,強行收取停車費。近日,湖北省物價局調查認定其構成價格違法,將分別處以最高200萬元、最高50萬元的罰款。

概述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門口車輛進進出出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門口車輛進進出出
大街上我們請人讓路,要客套地來一句“借光”。這個“借”,當然是免費的。但在武漢,卻有兩所高校不肯“借光”,倒是堂而皇之地收起了“借道費”。據《楚天金報》2016年7月26日報導,7月初的大雨造成武漢光谷和南湖區域嚴重內澇,因出行道路中斷或嚴重擁堵,周邊居民只能開車從附近高校校園內借道繞行。儘管穿行只有幾分鐘,但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武漢理工大學南湖校區仍以不是“同門進出”為由,強行收取停車費。近日,湖北省物價局調查認定其構成價格違法,將分別處以最高200萬元、最高50萬元的罰款。

據報導,截至7月25日,湖北全省有2300多萬人次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高達600多億元。面對暴雨洪澇災害,有人奮不顧身搶險救災,有人卻趁火打劫大發不義之財。兩相對比,實在太過強烈,以至於讓人想起那句非常冷酷的名言:比災難更無情的是人心 。

現象

近年來,很多地處鬧市區的高校從維護學校秩序的角度出發,把整個校園變為了可以收費的停車場——對進入校園的車輛,按時間收取停車費,這從學校資源的合理利用和校園的有序管理來看,無可厚非。但是,就是按照這樣的收費規定,一輛借道車,在校園裡經過,停車時間沒有達到半個小時,也是不能收費的,高校卻因借道車輛沒有“同門進出”而收費,這放在平時,是巧立名目收費,而放在有洪災的特殊背景下,這是趁火打劫。

產生原因

從根本上說,這一件事,還是暴露出大學缺乏開放精神以及人文情懷。對於中國大學的開放,贊成開放與贊成封閉管理者都有,但就是贊成封閉管理者,也並不反對大學應該有開放的意識,尤其是作為公共資源的公辦高校的對外開放——只是目前的社會現實無法讓開放落地,像國外很多大學,就在社區里,根本沒有大門、沒有圍牆,教學樓、實驗室、圖書館,就在公共道路的旁邊。我國高校雖然不具備拆除圍牆,把學校完全融入社區的條件,但是,建立合理的開放機制,讓校園道路,以及學校教學、實驗、體育活動設施以及教育資源,有限向社會開放,還是可以做得到的。

媒體觀點

穿行和停車,是幼稚園小孩都明白的兩個不同概念。即便屬停車,按當地規定,半小時之內也應免費。但這兩所高校的有關收費人員,卻故意把兩個概念混淆,而且完全喪失了時間觀念。這不能不讓人感嘆金錢的扭曲魔力:在一些人腦海中,它能把動的變成靜的,把活的變成死的,把短的變成長的,把白的變成黑的。

明眼人當然知道,這兩所高校趁洪災收的所謂停車費,其實就是借道費。由於相關檔案沒有出現過“穿行費”和“借道費”的說法,他們才借了“停車費”的光。可是,這個變相的借道費一收,“借”走掏空的不僅僅是當事人的道德、當事高校的形象,還有相關法律的尊嚴。甚至可以說,“借”走了相關負責人的基本良知。堂堂高校,應該既是知識疊加的象牙塔,也是道德聚集的高地。有關人員卻趁著洪災,在光天化日之下對繞行車輛雁過拔毛,豈不令斯文掃地,讓師德蒙羞?這樣的違法缺德行為若不立即遏止,學校又以何面目教書育人?

如何根治

要根治此類亂象,不僅需要媒體曝光、輿論譴責,更需執法部門高舉法律利劍,要像處罰兩高校收借道費一樣,罰他個皮辣肉痛,罰得他下決心痛改前非。

媒體點評

高校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且有自身的管理制度,如果是一般意義上的停車收費,並無不妥。但收取“借道費”,則明顯有悖於情理和常識。正如湖北省物價局價格舉報中心主任劉光鋒所說,停車收費就計時,半小時以內免費,超過半小時按相關標準進行計費,沒有“穿行收費”這種依據。

周邊居民借學校道路繞行,前後不過幾分鐘而已,卻被高校以不是“同門進出”為由收取了費用。真是欲收費何患無辭?此事讓人格外感慨的有兩點:一是亂收費真是無處不在;二是教書育人的高校,怎么好意思為幾塊錢乾出這么跌份的事?

沒有哪一個人哪一個組織生活在孤島之上,自然災害面前,所有人都應迅速結成利益共同體,抱團取暖,彼此互利,這是一個社會之所以稱得上文明的顯著標誌。即使你做不到奔赴抗洪第一線,至少也要遵紀守法、維護公德。特定情況下,舉手之勞的事情不妨與人方便,而不是人為設定障礙,借災難之由,漁一點私利。

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借道費”一事折射出的是一種“平常之惡”。日常生活中,3塊錢毫不起眼,很多人甚至不會去計較,但在城市遭遇自然災害的語境下,3塊錢所承載的公共道德和倫理價值命題就顯得異常沉重。自然災害具有無常性,殘酷而公平,它衝擊的是整個城市,沒有人可以絕對地置身事外,人與人之間互幫互助應是一種非常理性的利益訴求,而非多么高尚的情操。否則,我們便有可能生活在一個“互害型社會”。

因內澇而造成交通堵塞,市民繞道而行是一種剛性需求。如果你也收費,我也收費,或者乾脆緊閉大門不讓通行,這與趁火打劫何異?3元借道費,輕易地就“借走”了某些人的道德“底褲”,實在讓人不忍直視。由此也可看出,公共理性和價值底線有時候是何等的廉價和蒼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