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候鳥遷徒之謎
鳥類為什麼會按照一定路線準確無誤地來回遷徙,特別是生活在北冰洋地區的鳥類,絕大多數屬遷徙性的候鳥。雖然生物學家已經做了大量研究,但卻仍然未能揭開其中的奧秘。直到目前為止,鳥類學家所提出的解釋都還是一些假說而已。
概述
科學家從地球歷史的角度考慮,認為鳥類的遷徙性起源於冰川時期。因為在新生代第四紀曾發生過數次冰川運動,自北半球向南侵蝕,冰川來臨,氣候變冷,鳥類出於生計,被迫南遷,等冰川退化後再北歸。由於冰川周期性的侵蝕和退卻,候鳥類極易形成與之相適應的定期性往返的遷徙生物遺傳本能,於是便世代相傳,形成習性。此說的不足之處是,它不能解釋為什麼有的鳥類不遷徙,並且冰川期僅占鳥類生存歷史的1%,如此短暫的時間,對烏類遺傳性的形成是非常有限的。
第二種假說認為,鳥類的遷徙是由於生活條件的改變而引起的;南遷越冬,是因為北方冬日食物減少;夏日北遷,是由於北方高緯度地區日照時間長,對於尋食、育雛有許多好處。現代生物理論研究表明,鳥類的生理的變化,對遷徙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日照時間長的條件下,能刺激腦下部的睡眠中樞,引起鳥類處於興奮狀態,夜晚不安,活動加強,取食率增加,容易積累脂肪,保證了鳥類遷徙時所需要的物質儲備,同時提高了對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容易引起遷徙。
現在,大部分鳥類學者認為,候鳥的遷徙是由內在因素(如遺傳性)和外在因素(如光照、食物等)所引起的綜合性結果。內因是遷徙的根據,外因是遷徒的條件,外因是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的。當然,鳥類的遷徙不僅僅是一種被動的逃避行為,而是一種主動的,看上去像是一種有計畫的周密的旅行。它們有準確的時間。路線和明白無誤的目的地。小小的鳥類,為什麼能夠做到這一點,也是生物學界一個懸而未解的謎題。
近年來,科學家的研究表明,鳥類有特別發達的“方位感”,能藉助太陽和星辰的方位來判斷局部時間,並決定遷徙的方向。還有的認為,候鳥的遷徙本領是由訓練和記憶完成的,因為幼鳥在跟隨父母進行遷徒的過程中,沿途東張西望,不斷地加強對遷徙路線的記憶。還有人認為,鳥類能感受到地球的磁場,並加以定位。有人做過實驗,在有些鳥的腿上綁上一塊小小的磁石,結果候鳥便迷失方向。但是,並非所有的鳥都如此,有的候鳥腿上綁了磁鐵也能辨認方位。也就是說,對於候鳥辨別方位的種種假說,幾乎都有例外,難以自圓其說。由此可見,候鳥用以判別方向的生物系統可能是相當複雜的。要把這個問題完全弄清楚,還需要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