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都說,侯文詠是台灣作家中的周杰倫!內地讀者卻對他不甚了解。
作為許多台灣青年的偶像,侯文詠一方面頂著台大醫學博士、副教授、主治醫師頭銜,是不折不扣的社會精英;另一方面又是個風流瀟灑、知情識趣的知名作家。新引進的這兩部作品是他近年來的轉型之作。它們一改 “侯式風格”的詼諧輕鬆,犀利地剖析了台灣社會中存在的醫療體制與教育問題,令侯文詠一舉登上台灣“天王級暢銷作家”的寶座。
作品簡介
《頑皮故事集》
這本書寫的是一個天生淘氣的小男孩闖下的“大禍”:因為考試成績太差,還認為自己寫得有理,老師氣得滿學校追打他;他用毛筆幫妹妹畫美術作業,結果塗成一片黑,卻說這是“沒有星星的晚上”;被祖母罰坐在地上的小圈圈裡,他居然想出妙招,可以不超出圈圈卻能到處亂跑;他好不容易學會了騎腳踏車,卻不知道怎么下來,天黑了,還在操場上轉圈圈……
作者以頑童眼光看風趣滑稽的多色世界,字裡行間笑料不斷、處處驚奇,孩子的真誠與對大人世界的反叛躍然紙上,讓人仿佛回到無憂的童年。文字單純而趣味十足,情節幽默而大有深意,句句令人招架不住,篇篇讓人抱腹大笑。
《白色巨塔》
《白色巨塔》發表於1999年,今年被改編為電視劇,由《流星花園》原班人馬製作,出演男主角蘇怡華的正是“當紅炸子雞”言承旭。很多人認為醫生蘇怡華的形象中頗有侯文詠自己的影子,侯文詠則自謙現實中的自己“並不如我寫的故事裡面的人物那么有型”,但是“蘇怡華當然有我的烙印(而且多半是弱點的部分)。不只蘇怡華,還有關欣,還有邱慶成(他們的優點、缺點,甚至更多的盲點),也都是我自己內在的一部分。”
《危險心靈》
2003年完成的《危險心靈》,脫離了侯文詠駕輕就熟的醫院環境,講述一個國三生小傑的故事。這是一個屬於別人的故事嗎?但是翻開書頁,當我們伴隨小傑一次次面對老師、家長、學校與社會的壓力,一次次感受到茫然與無奈之後,我們看到的依然是侯文詠,一個年少的侯文詠—— 和很多小孩子一樣,侯文詠從小就有屬於自己的夢想:成為天才作家。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小學生侯文詠“出版”了自辦刊物《兒童天地》,從主編、採訪、撰稿到印刷、裝訂,一人打天下。《兒童天地》非常熱銷,一直發行到第三期。直到有一天,年級老師看完整本的《兒童天地》後把他叫到辦公室,對他說:“你這么聰明,為什麼不做點更有用的事?”國中時代的侯文詠功課不錯,但是他更喜歡看課外書還想搞社團。父親嚴厲地反對說,他應該像其他孩子一樣看教科書、參考書,規規矩矩做功課。老師也不斷地講從前搞社團、搞刊物的學長如何荒廢了學業如何考不上大學如何走投無路的故事。
人物故事
人生不過是一種妥協?少年侯文詠迷茫了、妥協了。他專心致志學習,考台大、當醫生,又進入研究所攻讀博士,成為資深麻醉專科醫生,實現了父母老師對他的夢想,當上了成功人士。
人生不過是一種妥協。侯文詠在別人的夢裡生活著,卻時時感受到內心的蠢蠢欲動。工作之餘他埋頭寫作,1990年處女作《頑皮故事集》出版,一年後隨筆集《親愛的老婆》問世,詼諧俏皮而又溫情脈脈的文字大受都市青年男女歡迎,使“侯文詠”一夜流行。此後,《大城小事》、《離島醫生》等等作品接連出版……醫生侯文詠終於也成了作家侯文詠。
人生並不能總是妥協。在醫生與作家兩種身份間掙扎搖擺,侯文詠總有種“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感覺。他不斷地自問:我真正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1997年,侯文詠重新作出選擇,辭職回家專心創作。寫作真的可以當作職業嗎?很多人感覺不可思議,侯文詠卻非常高興:“人生很短,我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長大就是積累與擁有?或者長大意味著不斷失去?”失去了醫生侯文詠,作家侯文詠並沒有像人們擔心的那樣江郎才盡,反而得以專心構思長篇作品。幾年後,他的長篇小說《白色巨塔》、《危險心靈》陸續出版後,不僅暢銷,更因為深刻的內容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危險心靈》中,15歲的小傑在翻雲覆雨的一年中長大了。現實生活中,侯文詠卻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才真正做到成熟。就像他在《我的天才夢》里說的:“一個人生命中能達到的最了不起的成就,無非就是發現自己,並且勇敢地成為自己。”
一直有很多人都在探討有關孩子成長以及教育的問題,但真正把它變成故事寫成書的並不多見,你怎么會想到寫《危險心靈》這樣一本書?
隨著年紀增長,我的孩子愈來愈大,我驚覺到我們的教育種種制度與文化禁錮著孩子的青春與成長,幾十年來沒有太大的改變。不管是重新和我自己的年少對談一次,或者是替孩子們向社會發出聲音,這些感觸種種,讓我有種迫切感,覺得似乎得有所作為。於是決定動手寫這本小說。
對這本書里講的故事,有沒有家長、老師甚至專家提出質疑?
我自己沒有結論,但讀者們讀了小說卻發出種種相信以及質疑。我一點也不介意這些不同的意見,甚至私底下希望更多的聲音能夠發出來,這樣,我們才可能有更多的討論,甚至是改變。
有人把這本書定義為“青春校園小說”,你個人認為呢?它的意義僅在於此么?
我希望除了這些,它能更叛逆、更挑釁、更不馴服些。
通過這本書,你真正想表達的或者說希望讀者感受到的是什麼?
再一次變成孩子,喚起並感受孩子曾經有過的好奇、真誠與感動。甚至在自己的生命中,為別的孩子,或是自己內在的那個孩子,做點什麼。
很多人都喜歡以長者的身份看待和評價孩子的成長過程,而你卻以一個孩子的身份和心理變化來描述故事,有什麼特別之處?
孩子才是自身成長的主人,他們要先長成自己,然後才是社會的期望。如果不是這個敘述觀點和目光,我也不會動手寫這個故事了。
書中的故事情節可以說是有些離奇複雜的,從個人行為發展到社會行為,你覺得一個孩子的抗爭真的能引起如此之大的反響嗎?
台灣在十多年前的教改遊行裡面,的確曾經有拉高到十萬人在凱達格蘭大道前的抗爭這樣的層次。不過這些年來,隨著許多抗爭,教改這個議題得到更多的討論,這樣的機會似乎不太可能了。
正因為現實的世界不可能,可是孩子們的問題又那么迫切,所以小說才要書寫。所以這本小說乍看之下是寫實小說的傳統,可是看著看著又變成了超寫實的扭曲與荒謬。甚至寫到最後,違背了許多我很清楚的小說基本規則,可是我也管不了了。如果真實世界有那么多問題、心情,誰說小說世界的規則不能不在乎,不能打破的?
小傑從一開始覺得自己是對的,到最後對自己行為的質疑,以及他不停地在想“自己到底想說的是什麼?”這種思緒的轉變可不可以說孩子們的思想和行動都還是脆弱的?
我一直覺得在人生裡面,好的問題,其實遠比好的答案重要很多。為什麼不質疑呢?自己想說的到底是什麼?萬一我們相信的是錯的怎么辦……這些都是形成強而有力的思維與能力必要的過程。相形之下,很多時候,我覺得小傑甚至比我們許多人還要勇敢很多的。
有人說,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孩子。在你看來,是不是所有的孩子,最終都會變成大人呢?
從醫學上來看,的確如此。但我沒有那么悲觀,從文學的角度來看,每個大人一樣也可以變回小孩,不是嗎?這是文學如此令人著迷最重要的理由之一。
你現在作為一個大人,在這變與不變之中,你覺得自己留下了什麼?失去了什麼?
失去好奇、嚮往、真誠、關心,失去……甚至連失去什麼的記憶也失去了。
《歡樂三國志》侯文詠、蔡康永
《歡樂三國志》是台灣有史以來規模最宏偉的有聲書出版計畫,也是皇冠創立47年來最大的一次出版計畫,預計投資五千萬以上,行銷費用亦達數百萬元之鉅!
給你英雄、給你戰爭、給你愛情、給你IQ與EQ、給你歡笑給你樂的《歡樂三國志》!
沒有一本小說比《三國》更豐富有趣,更充滿智慧權謀,有更大場景、更多卡司,所以侯文詠、蔡康永費盡心血、絞盡腦汁,以兩年的籌備策劃、上千小時的工作時間,重新把古典的《三國》淬鍊精華,說成老中青幼所有讀者都愛聽的現代『歡樂版』,讓大家統統一起來迷三國!
不管是為了聽史上第一次三國說書版;為了聽侯文詠、蔡康永扮演三國大人物;為了提升三國電玩程度;為了更深入認識諸葛亮、關公、趙雲還有其他英雄;還是為了補充人生智慧、政商謀略……《歡樂三國志》都可以一次輕鬆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