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大藤本;嫩枝方柱形或具4稜角,無毛。葉薄紙質,長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9-12厘米,寬3-6厘米,下面灰褐色,頂端短尖至漸尖,基部鈍至近心形,兩面無毛,乾時上面淡紫紅色;側脈5-8對,脈腋窩陷有粘液毛;葉柄長3-5毫米,無毛;托葉卵形,深2裂達全長1/3至1/2,外面無毛,內面基部具粘液毛,裂片窄卵形。頭狀花序不計花冠直徑約15毫米,單生葉腋,總花梗腋生,長4-7厘米;小苞片線狀至線狀匙形。花近無梗;花萼管長橢圓形,長1.8-4毫米,外面密被硬毛,花萼裂片長匙形,長2-3毫米,頂端圓,近無毛;花冠綠白色,花冠管長9-12毫米,外面無毛,花冠裂片長圓形,長1.5-2.5毫米,外面近無毛;花柱長4-6毫米,伸出冠喉外,柱頭倒卵圓形至長棒形。果序直徑20-35毫米;小蒴果長9-12毫米,被短柔毛,宿存萼裂片匙形,長2.5毫米,星狀輻射。花、果期6-12月。分布習性
產於雲南。國外分布於越南北部。模式標本采自雲南蒙自。功能用途
分類:醫藥【壯藥】阿果果:節、鉤、莖用於清熱,平肝,鎮驚《滇藥錄》。【傈僳藥】臘俄爪:帶鉤枝條治高血壓,頭暈,目眩,婦人子癇《怒江藥》。帶鉤莖枝治療乳腺炎《滇省志》。
來源:《中國民族藥志要》,賈敏如、李星煒,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