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卵葉野木瓜

倒卵葉野木瓜

一種木通科野木瓜屬的植物,產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香港、江西、湖南、四川。

基本信息

植物簡介

種名:倒卵葉野木瓜
學名:StauntoniaobovataHemsl.
科:木通科
屬:野木瓜屬

產地分布

產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香港、江西、湖南、四川。模式標本采自香港。形態特徵木質藤本,全體無毛。莖和枝纖細,有線紋。掌狀複葉有小葉3-5(6)片;葉柄纖細,長2-6(8)厘米;小葉薄革質,形狀和大小變化很大,通常倒卵形,有時為長圓形、闊橢圓形或倒披針形,側生小葉有時略偏斜,長3.5-6(11)厘米,寬1.5-3(6)厘米,先端圓,有時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至闊楔形,邊緣略背卷,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麵粉白綠色;側脈每邊4-7條,基部一對側脈斜上舉,葉脈在兩面不明顯或在上面微凹入,下面略凸起;小葉柄長8-20(30)毫米。總狀花序2-3個簇生於葉腋,比葉短,長約4-5厘米,少花;總花梗和花梗均纖細;小苞片小,早落;花雌雄同株,白帶淡黃色。雄花:外輪萼片卵狀披針形,長9-10毫米,寬3.5-4毫米,先端漸尖,邊緣稍內卷,內輪萼片線狀披針形,寬不及1毫米;無花瓣;雄蕊長3.5-4毫米,花絲合生幾達頂部成為長約2毫米的花絲管,花葯分離,藥隔稍突出成微小的凸頭;退化心皮極小,藏於花絲管內。雌花:萼片和雄花的相似;心皮3;柱頭小,頭狀;退化雄蕊6枚,鱗片狀,長不及0.5毫米。果橢圓形或卵形,長4-5厘米,乾時褐黑色,果皮外面密布小疣點;種子卵形腎形至近三角形,略扁平,長8-10毫米,寬5-6毫米,種皮褐黑色,有光澤。花期2-4月,果期9-11月。陳謙海(貴州植物志2:150. 1985)記載:A.Rehder於1936年重新審定Akebiacavalerieil. evl.的模式標本(J.Cavalerie955),認為它應屬於倒卵葉野木瓜S.obovatahemal.,但據陳解剖在AkebiacavalerieiLevl. 模式產地平伐所采的標本,觀察到雄花的6條雄蕊花絲僅在基部合生,上部分離。這與S.obovataHemsl. 的原始描述“雄蕊花絲幾完全合生”不相符。吳印禪於1936年根據廣西標本(羅香,古陳,辛樹幟8948)發表S.leucanthaDielsexY.C.Wu,其雄蕊花絲正是上部分離,下部合生,而且在外形上,它與S.obovataHemsl.頗為近似。此外,S.leucantha分布於黔東南和東北的叢江、榕江、江口、印江等地,與平伐相距不遠,由此我們推想A.Rehder是否可能將應為S.leucantha的標本誤認為S.obovatao由於未見到AkebiacavalerieiLevl. 的模式標本J.Cavalerie955,只能將以上情況暫志於此,供進一步研究參考。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300-800米的山地山谷疏林或密林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