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5-1
版 次:1
頁 數:209
字 數:175000
印刷時間:2005-5-1
紙 張:膠版紙
I S B N:9787218048895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個人主體性發展是當代人學研究的重要理論課題。書中從“ 主體性黃昏”問題入手,通過“特指還是泛指”的追問分析,認識走向黃昏 的僅是工具理性主宰下的個人主體性樣態。在“三分範式下雙重轉型”的當代中國,交往理性是對工具理性進行理論糾偏的一種現實選擇,因而實現交往轉向的個人交往主體性理當成為個人主體性研究的黎明新視界。
個人交往主體性是交往實踐活動生成的一種關係質態,生成圖式與生成機制的雙重分析回答了其何以可能與如何可能的問題;結構功能分析與歷史流變探討不僅拓寬拓深了主體性研究的視野,而且呈現了當代中國博弈並存的復調圖景。由此出發,粗略探討了健全的個人交往主體的四大構建路徑。
作者簡介
龍柏林,湖南省漣原市人。先後就讀於華南師範大學、中山大學,2004年6月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山大學教育學院社會科學教育系講師,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主攻方向為社會主義現代化與人的發展,特別是對主體性困境、社會效理論以及現代性批判,擁有深厚的舉與研究的熱情。曾在《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現代哲學》、《天津社會科學、《社會科學》、《浙江社會科學》、《寧夏社會科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倫理學研究》等國核心心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近40篇,承擔並參與 了4項縱向與橫向課題的研究工作。
目錄
第一章 尋找主體性的黎明新視界
第一節 個人主體性發展的交往轉向
第二節 現代化進程中的主體嬗變
第三節 社會主義的微觀主體視界
第四節 個人交往主體性的研究價值
第二章 個人交往主體性的生成分析
第一節 個人交往主體性的生成圖式
第二節 個人交往主體性的生成機制
第三章 個人交往主體性的結構與功能
第一節 個人交往主體性的本質結構
第二節 個人交往主體性的形態結構
第三節 雙重功能:人本指歸與交往良序
第四章 個人交往主體性的歷史流變
第一節 人的依賴與個人交往主體性
第二節 獨立個性與個人交往主體性
第三節 能力本位與個人交往主體性
第四節 歷史啟迪與當代中國視閾
第五章 構建個人交往主體性的當代路徑
第一節 內向交往主體自身建設
第二節 外求主體交往環境營造
第三節 中介渠道教育機制調適
第四節 構建目標的終極價值踐行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