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概述
俱利伽羅不動明王,是五大明王不動明王的另一化身,又叫俱利伽國龍王。俱利伽羅為梵文krkāla的譯音,龍名,意思就是黑色的龍、黑龍。
人物形象及其來歷
形象俱利伽羅不動明王的形象很特殊,是一條黑龍纏繞在一把利劍之上,或為吞劍之狀,立磐石上,劍周圍有火焰。此相表不動明王之智慧與功德。
俱利伽羅不動明王還有一種人形形象,如,左手托腰持索,右手屈肘持劍,頭頂置龍蟋,立於金剛上。但人形之象已很少,後多流布龍纏劍之象。
俱利伽羅不動明王黑龍形象來歷: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中記載:
以劍有黑龍圍繞之像為本尊者。是為不動明王之三昧耶形,故標其本體,而稱為不動明王。俱利伽羅王經曰:‘俱利迦羅大龍,吞飲利劍,及以四足被繞’。
而《俱利伽羅大龍勝外道伏陀羅尼經》記載:
不動明王曾於色究竟天與諸外道論道論師論道,並共現種種之神變成智。
當時,不動明王變智火之劍,外道之上智達亦作智火之劍;明王智火劍再變俱利伽羅大龍即一條打黑龍,吞外道之智火之劍,吞氣出如二萬億雷,一時而鳴。魔王外道聞之皆怖而舍諸惡疑邪執。於是俱利伽羅不動明王降伏了魔王外道。
十九觀
(一)十九觀
日本的不動明王圖像,到了平安中期,逐漸定下十九種特徵,也就是俗稱的“十九觀”,以天台宗安然、真言宗淳祐所定的約略說明:
(01)大日如來的化身。
(02)真言中的阿、路、唅、(牟含)四字。
(03)常住火生三昧。
(04)現童子姿,外觀卑微肥胖。
(05)頭頂有七沙。
(06)左邊垂髮辮。
(07)額頭有水波皺紋。
(08)閉左眼,睜右眼。
(09)下齒輕咬右上唇,右下唇凸出。
(10)緊閉嘴巴。
(11)右手拿劍。
(12)左手握罥索。
(13)吃修行者的殘食。
(14)安坐大盤石上。
(15)膚色醜陋青黑。
(16)奮勇猛進忿怒。
(17)光圈有迦樓羅焰。
(18)寶劍有盤龍花紋。
(19)二童子隨侍左右。
不動明王左邊垂髮辮、額頭有水波皺紋、右眼觀上,左眼觀下、右獠牙向上,左獠牙向下、右手拿劍、左手握罥索、安坐盤龍石上、膚色醜陋青黑、奮勇猛進忿怒、背後火焰現金翅鳥迦樓羅狀,為迦樓羅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