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網友表示要組團到他的攤頭探訪送溫暖。記者冒雪全城尋找,終於與這位修鞋老爺爺在簡陋的出租房裡見了面。老人家把自己歷年來獲得的榮譽證書視如珍寶,將身邊每位好心人的點滴幫助娓娓道來。“走不動,做不動了……我想回家。 ”
微博走紅
2011年1月16日晚,網友“菲林橙”發表微博,“廣元西路交大慧谷對面的修鞋的老爺爺,已80多歲高齡,希望住在附近的人可以去照顧下他的生意。 ”同時上傳了一張老爺爺的工作照。“上海交通大學微博”發帖支持:“希望交大學生多來這裡修鞋來幫助這位老爺爺,用點滴行動來實踐交大人對社會的感恩與責任,希望轉發支持"。
很快,“修鞋老爺爺”成為微博關鍵字, “今年除了掃地老太太,修鞋老爺爺也很給力啊。”有鑒於這位老人的網上走紅,有網友將其與新年伊始紅遍微博的虛擬人物“掃地老太太”相提並論。一片讚揚聲中,也有不少人質疑,為何老人如此高齡,還要辛苦討生活。“這大爺的小孩兒都跑哪兒去了?”“這么冷的天老人家還是別出來了吧! ”為此,有網友提議,到老爺爺的工作現場走訪,了解實情,給予捐贈。
冒雪尋找
2011年1月18日上午九點多,記者來到廣元西路,看到修鞋老爺爺擺攤的位置空蕩蕩的,只有兩片碎皮子。走訪了附近將近十家單位和店鋪後,大家一致反映,的確有位老爺爺已連續擺攤“超過10年了”,當天上午老人擺過攤,見雪下大了,就收攤回家了。
遺憾與修鞋老爺爺擦肩而過,記者開始了尋找。然而關於老人的姓名、居住地址,大家都不知情。記者決定還是從公車隊入手,有位司機師傅很肯定地說,有這樣一位修鞋老人,每天乘958路頭班車到廣元西路上班,下午乘958路回家。記者火速趕到該地段,通過社區事務處理中心等單位,以及沿街店鋪繼續尋找。
歷經8個小時,先後打了70多個電話,聯繫了30多家單位後,下午4點半,記者終於從一位店主嘴裡聽到令人振奮的好訊息。“有個老人家,蘇北口音,每天拿著大包,早出晚歸。是有這樣一個人,就住在……”走到出租屋門前,晾衣繩上曬著好幾個洗乾淨的塑膠袋,在寒風中簌簌作響。輕輕上前敲門,十秒鐘後,門漸漸打開,屋裡沒開燈,黑黑的,有個老人站起身,向外走了兩步。看清他的面容,記者鬆了一口氣:“修鞋老爺爺,可找到您了! ”
生活清苦
老人打開屋裡唯一的燈,燈光黃黃的,也就15瓦。這是一間10平方米左右的出租屋,擺上一張床、一張高桌、一張矮飯桌,以及煤餅爐、煤氣罐、電飯煲、水斗等過日子的家什後,變得連轉個身都不容易。用了不到十分鐘,老人炒了一盤菜心,一盤老豆腐,還燒了一盤肉湯白蘿蔔。將水壺放到爐子上,老人介紹說,他愛吃米,一天要吃一斤米。他頗自豪自己的好胃口,先後好幾次說,“我一頓能吃四兩五兩米,麵條可以吃三碗,我的胃口好吧?”而在聊天的間隙,他有時會算一下賬,報報生活開銷。 “豆腐1塊5一斤,一塊豆腐兩元錢。青菜我一般一次買5天的量,每斤6角左右。像下雪天我不買的,青菜貴,要1元一斤……大米,現在要兩塊多一斤嘍。 ”
據他介紹,他叫張天源, 江蘇 高郵 人,2011年81歲,屬羊的。從20多歲起,他就開始拜師學修鞋,1958年左右到上海闖碼頭,至今已經50多年了。光在廣元西路這個攤位,他就工作了30多年。老伴20多年前就去世了,大兒子因身有殘疾,留在家鄉,“國家養的,養得挺好”。而對於已年過半百的小兒子,他不願多說,表示小兒子會一年兩三次到攤頭看看他,但沒留過錢,也不肯留下電話和家庭地址。
曾經有過這段光榮歷史、在上海服務50多年的張天源老人,這些年來沒有領過補助,看病吃藥都要自己花錢,原因很簡單,他是“袋袋戶口”。他解釋說,自己在1977年左右把戶口從原籍遷出,但在上海沒有被接收,戶口就只能帶在身上,後來不知道什麼時候,把戶口給弄丟了。記者問他,評為市級先進時,有沒有想過向有關部門反映一下自己的情況,他坦言“那時馬馬虎虎,身體好,做得動,不想麻煩政府,就想踏踏實實地工作,養活自己”,“可現在老了,做不動了……”
最想回家
清晨,天還飄著雪花,張天源老人猶豫再三,還是決定碰碰運氣,看是否有生意做。記者隨他走到958車站,約1500米的路,他走了足足20多分鐘,路上休息了不下八九次。指了指膝蓋,他說那個部位很酸,又指指小腿肚,說是又脹又痛,每天都得吃藥,“走不動嘍”。
走到攤位前,他擺下馬扎,坐下來,把工具簡單地在自己身邊擺了一圈。連連看天,老人的神情很凝重,擔心沒有生意。有個路過的女士猶豫了一下,說自己走路愛跑偏,鞋子剛穿沒多久就不舒服了。老人家接過鞋子,認真地修理起來,最後又把兩隻鞋都精心地擦拭了一遍,才遞給鞋子的主人。這之後,他心情略微有些放晴,主動告訴記者,多年前曾經有位老外開車停在鞋攤前,拿下一雙黑色皮鞋,43、44碼的,表示好幾個修鞋的都拒修,而他一時間又買不到合適的新鞋。 “我拿過來一看,有兩三處問題,鞋前頭的皮子、鞋底……我足足修了一個小時。 ”最後,那個美國客人要給他50美元,而他則堅持按自己修鞋的定價,收了他20元人民幣。 “美國人回國後寄了一封感謝信,寫著我的攤位號,後來市里區里找到了我。 ”談到這段軼事,老人家露出難得的一絲微笑,習慣性地搓了搓手,那是一雙勞動者的手,寬大、結實,繭子很厚,右手掌心有不少深深的磨痕。
雪還是沒有止。沒什麼生意,一個小時後張天源老人收了攤。記者隨他乘上958路公車,一上車就有人給老人家讓座,他連聲道謝。 “派出所的人很好,每天讓我熱飯,有時還幫我主動送到攤上。 ”“南洋廣元公寓的物業,我每天到那裡倒熱水。那裡做保潔的小梁,對我也很好的。”“我的房東夫婦,人也特別好,有時落雨了,他們趕過去幫我收被子。 ”“2010年九月我摔了一跤,民警蔡同志送我一瓶雲南白藥。交大老師也給我送過藥。”對於生活中得到的每一份關懷,老人家都記在心底。
分手時,老人嘆息著,握緊了記者的手。記者努力保持平靜,問他快過年了,有什麼打算。他回答,過年那幾天不出去修鞋了,因為沒有生意。 “現在一個月賺不到1000元。老嘍,肩膀痛……我想回家。 ”
溫暖春節
最溫暖的春節
上海“修鞋老爺爺”經新華社“中國網事”欄目報導後,引起廣泛關注。在兔年新春來臨之際,這個獨居老人過得怎么樣?“中國網事”記者再次探訪時,老爺爺說他過了三十多年來最溫暖的一個春節。
2011年2月3日大年初一一大早,“修鞋老爺爺”張天元(老人自稱“張天源”,但他身份證上的名字為“張天元”)的關愛員吳國玉和華涇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季鳳飛,帶著水果和糖果前來給老人拜年。老人正開著收音機聽廣播,年夜飯吃剩下的飯菜擺滿了一桌。他拉著兩位客人一聊便是兩個小時,不停地說著感謝,一句“從來沒有這么開心地過年”說了一遍又一遍。
老人的年夜飯也是吳國玉幫助做的。除夕一早,吳國玉便來到老人家裡,幫他重新打掃了一遍房間,然後跟他一起做肉圓子。老人連稱做肉圓子是自己的拿手活,可惜前些年自己一個人生活困難,沒錢買太多東西,後來好心人給自己送來了過年的食品、禮物。
吳國玉表示,春節期間,自己每天上午都會上門來看看老人家,其他時間也會不定期來看看,讓老人的這個春節過得溫暖、安詳。
大家幫助
從2011年1月25日開始,“修鞋老爺爺”租住處所在的上海徐匯區華涇鎮已安排該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助老服務員吳國玉與老人“結對”,每天上門幫助老人做一些家務,和老人拉拉家常,了解老人是否有什麼需要。
“中國網事”記者登門回訪時看到,遠遠便能聽到從小屋子裡傳來的陣陣笑語。老人見到記者後,開心地介紹自己家裡的年貨,“有白菜、花菜、蘿蔔,還有水果、牛奶、米和油,好多呢!”當問到有沒有魚和肉時,老人笑著說:“我不喜歡吃魚,買了肉,還有半隻雞呢!”
老人的床上有好心人送來的新被子,其他好心人送給他的新外套、新棉鞋老人都捨不得穿,仍舊裹著自己穿了十幾年的棉襖和外衣,腳上一雙運動鞋也穿了七八年。閒聊中,老人還從被褥的夾層中找出一份醫療幫困卡,上面貼著自己的一張證件照,金額一欄寫著300元。“卡是華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鐘院長送給我的,他還跟我說300塊錢用完了也不用擔心,以後憑這張卡每花100塊錢只要交20塊錢就行。”
“過年吃穿用都不用愁了,還有小吳天天來幫我收拾、陪我聊天,三十年都沒有過這么開心地過年了。”老人一個勁地說,“大家對我的照顧已經很好了,我自己照顧自己沒問題,不能麻煩政府太多。”
當問起年後的生活打算時,老人一下子陷入沉思。是否還會回到自己的修鞋攤“上班”,老人有些為難地說:“心裡是想‘上班’的,但是身體不行了。我腳也不方便,手也傷了還沒好。”
張天元老人的家人和家鄉江蘇高郵的相關工作人員來到上海,表示願意接老人回家鄉安度晚年。然而,因為對方並沒有說明如何贍養老人,所以老人還是決定暫時不回家鄉,留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