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縣全豐鎮初級中學

修水縣全豐鎮初級中學創辦於1956年的塘城中小。當時的校舍是一座道教古建築——萬壽宮。面積不足1000m,且一律是古舊的磚瓦房。1927年9月,中共贛北特委在此成立,1994年中共修水縣委、修水縣人民政府曾在校園立碑紀念。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學校創辦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末。1968年春,塘城中小開設國中附屬班一個,下半年又招收國中躍進班一個,總計學生106人。同時拆除萬壽宮,建教學樓和禮堂,1969年春正式掛牌為“全豐公社五七中學”。

學校創辦以來,幾易其名。1969年3月——1976年8月為全豐公社“五七”中學,1976年9月——1984年8月為全豐公社中學,1984年9月——1995年8月為全豐鄉中學,1995年9月至現在為全豐鎮中學

四十年來,在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經過幾代教工的辛勤努力,學校由無到有,由小到大,走過一段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取得顯著的辦學成績。學校現已成為一所初具現代化規模、教學和管理嚴謹、在全縣頗具影響的鄉鎮中學。

學校現占地面積9322.5 m,總建築面積8985 m。有一棟教學大樓,兩棟學生宿舍樓,兩棟教工宿舍,一棟食堂,配備有實驗室、圖書室、電腦室、多媒體教室各一個,擁有一個3500 m的運動場和兩個籃球場及單雙槓等運動設施。

學校至七十年代末有學生500餘人,教工30餘人,八十年代學生高峰期突破600人,九十年代末學生1000餘人,至本世紀初辦學規模達到歷史高峰期,有學生1560多人,教學班20個,教職工72人。

學校現有學生700餘人,12個教學班,教職工56人。教師中有出席縣優秀班主任9人,縣優秀教師13人,出席市優秀教師1人,市師德模範1人,市骨幹教師4人。教師中獲得高級職稱的9人,中級職稱15人;取得本科學歷的20人,大專學歷的32人。

在辦學實驗中,學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辦學傳統:立足農村,服務家鄉,為農家子弟架設通往理想人生的橋樑。以人為本,愛生如子;熱愛祖國,崇尚文化,艱苦奮鬥,自強不息;誠信樸實,仁愛文明。學校根據自身條件,特別注重藝術教育、勞動教育、動手能力的培養、吃苦精神的培養,並且一直保持這方面的傳統特色。

全豐鎮中學的辦學理念是:教在全中,讓教師享受教書育人的幸福;學在全中,讓學生得到和諧發展的快樂。學校堅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學生為本”和“辦學以教師為本,教學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樹立科學教育觀,尊重學生,愛護學生,關心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著力打造一所教學管理嚴,人文素質高,學習氛圍濃,創新精神強的農村中學。

四十年來,全豐中學為家鄉和祖國輸送了數以萬計的勞動者和各行各業的人才。其中有的走上了黨政軍的領導崗位,有的成為專家學者,有的成為教育、醫學、文化藝術方面的專業人才,有的成為公司經理、企業老總……。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用理想、汗水和智慧書寫人生的輝煌,為家鄉和母校爭得榮光。據初步統計,從全豐中學走出的學生中,有1950餘人取得大、中專學歷、有470餘人取得(含在讀)大學本科學歷,有15人獲得(含在讀)碩士學位、有7人獲得(含在讀)博士學位。有6人出國留學。

目前,學校領導和全體教師在繼承和總結以往辦學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學校新的發展道路,決心不辜負黨政重託,不辜負家鄉父老期望,加強民主管理,同心同德,銳意進取,把全豐中學辦成全縣一流的農村中學。學校新的工作思路是:一個中心,以教育教學為中心;三個面向,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部學科,面向全面發展;四個要質量,向管理要質量,向教研要質量,向課堂要質量,向素質教育要質量。傳統優秀,與時俱進,用愛和智慧去澆灌、去守望全豐中學這棵農村教育的常青之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