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梘鄉[湖北省崇陽縣下轄鄉]

高梘鄉[湖北省崇陽縣下轄鄉]

高梘鄉位於湖北省崇陽縣,人口11538人,面積81平方千米。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高梘鄉位於崇陽縣南端,其東鄰該縣金塘鎮,南倚修水縣全豐鎮,西接通城縣塘湖鎮,北連該縣青山鎮。 高梘鄉政府駐高梘鋪,人口11538人,面積81平方千米。轄6個村委會:高梘、老湖洞、石咀、桃花、義源、中山。

高梘鄉[湖北省崇陽縣下轄鄉] 高梘鄉[湖北省崇陽縣下轄鄉]

高梘鄉是鄂贛兩省三縣(崇陽、通城、修水)的建築建材業;以石煤、鎢開採為主的礦產業,以水資源開發的小水電站;以菊花豆子茶、炸豆腐為主的食品加工業;以家俱、竹製品加工為主的加工業等五大工業體系。

發展建設

民營經濟蓬勃向上。全鄉個體工商戶126戶,私營經濟22家,從業人員266人,民營經濟產值營業額228萬元。上交稅費6萬元。民營經濟朝著"一村一品"的專業化、規模化發展。

基礎建設逐漸完善,集鎮面積已擴大到1平方公里,井字街已硬化,總長2公里,集鎮人口達2100人,城鎮率達15%。全鄉形成三條放射狀交通幹道,高梘至金塘的鄉級公路已實現黑色化,高梘至義源的村級公路正在硬化建設中,預計2006年10月底通車;全鄉有醫院1所、醫療室5個,擁有國中1所,國小5所,2006年在校學生1480人;全鄉電話裝機容量1536門,程控電話戶1310戶;建移動通訊塔2座,聯通通訊塔1座,村村通無繩電話機站1個,容量500門,裝機150門;全鄉電視覆蓋率達到82%,接通縣城有線光纜網,聯網村5個,用戶達820戶;建村村通有線電視接收站2處,確保全鄉組組能收看有線電視。

改革開放以來,勤勞、智慧的高梘人民致力於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取得了偉大成就。2005)交界的省級特困鄉。據《崇陽縣誌》記載:"高梘官堰,邑南九十里,從山麓開圳,架兩梘渡東港水通西岸,灌田數百畝,地名高梘如此"。全境東西窄,南北長,兩條河流流經境內,匯入青山水庫,是青山水庫淡水資源主要來源之地。境內平均海拔300米,最高點大湖山海拔1239米,最低點石咀堤坳海拔120米。境內三條放射狀公路通達崇陽、通城、修水三縣,距崇陽縣城68公里。

自然資源

全鄉轄6個村,49個村民小組,2414戶,11642人,版圖面積8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6900畝,有林面積6294公頃。高梘土壤肥沃,物產豐富,四季分明,是崇陽縣特產、礦產鄉之一。境內盛產大豆、紅苕、茶葉、花生、油菜籽、山茶油、野水竹筍乾、野苦菜、蕨菜、獼猴桃、桂花蜜、百合、魔芋等為主的綠色食品。馬尾松、杉樹和楠竹等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2%尤其是毛柴老多;境內礦藏豐富,有石煤、鎢、金、鉛、鋅、磷、鈾、砷、透閃石、大理石等,尤其是石煤、鎢、鉛、鋅、鈾資源豐富,品位含量高;水利資源較豐富,除現有中山電站外,尚可建中山一、三級水電站,且投資小受益快。

高梘山高峰險,自然景觀獨特,頗具有旅遊開發價值。境內有聞名遐邇的“夜合山”(東山 在半山與小山交界出)、“觀音坐蓮”、“雙虎排牙”、“金線吊葫蘆”、“倒臨天燭”、“玉女含羞”、“印證石”等景點,栩栩如生,愈看愈神奇。

高梘是有名的革命老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羅榮桓、王震、張體學、陳壽昌等率部為人民的解放事業曾在這裡浴血奮戰,留下可歌可泣的革命鬥爭史。1935年有名的高梘之戰就發生在這裡。抗日戰爭時期高梘為抗戰後方大本營,武漢會戰之後,湖北東部大部淪陷,高梘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被選為湖北第一中學新校址所在地,為保證抗戰期間淪陷區學生的正常學習做出了貢獻。

工業經濟初具規模。鄉辦工業企業6家,村級工業企業12家,聯辦個體經濟90家,工業總產值達到650萬元。初步形成以石材小紅磚為主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2233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1524元,全鄉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經濟逐步發展,民風淳樸,商風誠信,人民安居樂業。

歷史沿革

1949年分設義源、東山、高梘三個鄉,隸屬崇陽縣第四區,1954年除原三個鄉外,又增設石咀鄉,仍屬第四區,1956年將四個鄉合併名高梘鄉,隸屬崇陽縣蘇塘區,1958年改為高梘管理區,隸屬蘇塘人民公社,1961年改為高梘人民公社,隸屬蘇塘區,1975年撤區並社時仍為高梘公社,1987年撤區並鄉時改為高梘鄉。

教育事業

高梘鄉中國小校

崇陽縣高梘鄉東山國小 崇陽縣高梘鄉義源國小
崇陽縣高梘鄉桃花國小 崇陽縣高梘鄉石咀國小
崇陽縣高梘鄉高梘國小 崇陽縣高梘鄉初級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