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自2010年9月開館至2012年4月,信陽博物館接待散客觀眾近40萬 人次,兒童61757人次,高峰時日接待觀眾近5000人次。接待各類團隊近2000個,接待省部級以上幹部300多位,此外還有來自美國中美服務促進會、韓國高敞郡郡民訪問團等外賓20餘批次來館參觀。博物館在我市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給了許多市民全新的文化體驗,成為民眾離不開的精神家園;成為對外推介信陽歷史文化的最好文化名片。人們通過文物與歷史對話,穿過時空的阻隔,俯瞰歷史的風風雨雨。
博物館以充滿創意的文化情懷,為城市拓展新的文化空間,成為培養城市文化的氣質、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塑造城市靈魂的重要推力和一個集 收藏展示、科普教育、文化交流、旅遊休閒等多種社會服務功能於一體的“城市客廳”。
展陳理念
博物館基本陳列按照“大氣、震撼、簡潔、環保”和“古老家園、現代表述”的展陳理念,突出展示性、思想性、知識性、地域性、新穎性、服務性,以“淮上故園----信陽歷史文化之旅”為主題,以豫南歷史發展的脈絡為序,通過遠古家園、淮上諸侯、楚地王風、天下根親、茶韻天香、豫風楚韻等六大板塊,全面、多維地展現和詮釋厚重信陽的文化氣象。
建築特色
信陽博物館建築設計方案根據羊山新區的總體布局,以百花園為核心,以百花之館、百花之城、百花之窗、百花之聲的深刻寓意為基礎,以“百寶盒與博古架”為設計概念和定位,將博物館和圖書館合為一體進行建造,符合文化建築的特質,同時從設計尺度和構成方式上與“百花之聲”等周邊建築形成良好的呼應關係。
基本陳列
信陽博物館內基本陳列有遠古家園、淮上諸侯、楚地王風、天下根親、茶韻天香、豫風楚韻等六大板塊。
序廳:--—天開畫圖,豫楚神韻。多維展示山清水秀的地理面貌和豫風楚韻的文化特質,彰顯了厚重信陽的歷史氣象。由服務大廳向左步入序廳,藍色的星空下兩個巨型文化柱居中而立,代表著中原文化和楚文化,柱體浮雕和環頂噴繪帶顯現信陽出土的“十大文物之最”;3500年前的淮河古沉舟是淮河上游早在商代已通舟楫的實物見證,是本館鎮館之寶之一,給人以心靈的震撼。
一廳:遠古家園--—從遠古到文明初現的原始文化。主要陳列淮濱、固始、平橋等地出土的遠古時代動植物化石,潢川、淮濱、溮河等地出土的新石器時代文物標本,帶領觀眾領略史前風貌,探索遠古奧秘。
二廳:淮上諸侯--—流淌輝煌的青銅時代。商周時期,這裡是中原王朝的南部屏障,號稱“小殷墟”的羅山天湖出土大量精美青銅器,經研究是商代息國墓地;由商繼周,淮河上游一帶星羅棋布著申、息、江、黃、弦、白、賴、蓼、番等10餘個諸侯方國,在這片土地上創造了兼具南北特徵而又獨具過渡風格的“淮上文化”。
三廳:楚地王風--—迴蕩九曲的神秘靈性和鳳舞九天的永恆浪漫。信陽素稱“楚頭豫尾”,城陽城址是我國現存6座楚王城中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具有重要考古價值的一座,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7年在此發掘了震驚國內外的長台關1、2號楚墓,以墓中所出編鐘演奏的《東方紅》樂曲隨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聲振寰宇,被世人傳為佳話。此外,這裡還是孔子周遊列國最南端的城市,“葉公問政”、“亡羊補牢”的典故也發生在此時此地。該廳主要展示信陽楚文化發展序列及其特徵,發掘文物背後的故事,重現楚宮美輪美奐的編鐘樂舞,使觀眾在難忘的體驗中受到歷史的薰陶。
四廳:天下根親--—循著先民的遷徙之路尋根問祖追本溯源。信陽是多個姓氏的發源地、中原著名僑鄉、客家人的祖根地之一。本廳主要展示歷史上三次信陽固始人南遷入閩,特別是唐代陳政、陳元光父子和王潮、王審知兄弟開漳定閩和開發東南的歷史貢獻。展覽以橋相連,寓意“僑鄉”;移植生物學的樹狀表達方式,設計一顆神奇的“根親樹”;導入了“虛擬主持人”,電子翻書、電腦觸屏“閩南人與客家人”“方言土語識親情”等。
五廳:茶韻天香--—自然之靈的人文沁色。中國是茶的故鄉,信陽是中國北方古老而美麗的茶都。考古發現表明2000多年前這裡已經開始人工栽培和生產茶葉。早在唐代,信陽茶葉聲望已炙。陸羽《茶經》有述:“淮南以光州上,義陽郡、舒州次。”唐《地理志》載:“義陽土貢品有茶。”宋蘇軾曾贊曰:“淮南茶,信陽第一。”展廳設“信陽問茶”、“佳茗天成”、“茶的藝術”3個單元,部分復原清末“八大茶社”之一的車雲茶社,辟出“紅茶館”,展示茶萃、茶具、茶藝、茶俗和茶緣。觀眾徜徉於此,不僅可以領悟茶的真諦,感受茶都氣象,還能置身於茶文化的氛圍中品嘗信陽毛尖淡淡的清香。
六廳:豫風楚韻--—觸摸城市歷史的記憶。“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信陽民俗文化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它們與百姓生活緊密相連,具有一定的知識性、趣味性。此廳通過實景體驗和情景互動,展現信陽山川風物,人文景象,民間風俗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形成信陽民風民俗大觀園。還將開闢生產民間工藝品的手工作坊,不僅可以零距離接觸民間工藝,還可親手學做親身體驗,並使這些手工藝品成為可以帶走的“展品”。
特色活動
博物館的一天:
“博物館的一天”活動是由美籍華人、美國克拉克大學中國項目主任李柏慶先生髮起,信陽博物館和新縣教體局聯合舉辦的公益教育活動。該活動通過組織邊遠地區的中小學生在信陽博物館開展一天有意義的活動,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讓邊遠地區的中小學生們有機會走出大山,開闊視野,了解信陽歷史,豐富文博知識,感受歷史文化魅力。他們在信陽博物館學習、感受、理解藝術與歷史、美與和諧,實現學校教育與社會文化資源的良好互動。該活動已成為信陽博物館的特色活動,將長期持續開展。
歷史教室:
歷史教室活動以“穿越歷史、觸摸文明”為主題,本著“教育和欣賞”的宗旨,專門設計了文物修復、器物拓片、民間剪紙、中華茶藝,以及“大學生牽手小學生”等許多既有知識性、趣味性,又適合學生參與互動的特色活動。同時,還面向全體參觀者開展歷史知識講座、專家講壇等活動。觀眾參與積極性高,社會反響很好。
重要活動
臨時展覽是研究與觀賞信陽文化與其它地區文化、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交流關係的舞台。信陽博物館自開館以來主要舉辦和參與了以下臨時陳列和社會活動:
2011年4月28日——5月28日,和廣東中山博物館共同舉辦“中山·中國收音機博物館藏品展”,此次展覽總計展出與收音機發展史有關的文物70件。
2011年4月28日——6月28日,茶文化節期間和雞公山萬國文化研究會共同舉辦“雞公山萬國別墅圖片展”。
2011年6月24日——6月27日,舉辦“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信陽書畫作品展”。
2011年7月1日——11月2日,舉辦“工業和信息化杯”信陽市首屆工業攝影大賽圖片展。
2011年8月5日——10月10日,舉辦了《遠古的凝視——非洲古代藝術展》,展出來自非洲肯亞、衣索比亞等國家部落的古代雕塑藝術品140件組,包括木雕、石雕、陶塑人像,展品中有的雕塑已有上千年歷史,如此規模且最具藝術價值、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非洲古代藝術品展,在河南僅限於鄭州、洛陽國家一級大館展出,信陽是第三站也是最後一站。
2011年9月30日——10月4日,舉辦了“夢回茶都——李家原書法展”。
2011年9月30日——10月3日,舉辦了《筆墨千里舊家風—劉寶光.曾鑒書法匯報展》。
2011年12月6日——12月9日,舉辦了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加快領導方式轉變,助推中原經濟區建設”書畫攝影作品大賽巡迴展。
2012年1月16日——3月15日,舉辦《迎春放歌——信陽市首屆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作品展》。
2012年4月16日——5月4日,舉辦了信陽第二十界國際茶文化節名家書畫展。
社會宣傳
《國寶檔案》的拍攝與播出:
2011年6月, 中央電視台四套國際頻道《國寶檔案》欄目來我市的拍攝了信陽博物館5件器物,分別是出土於息縣的商代早期獨木舟;出土於羅山莽張商周墓地的商代晚期的銅提梁卣;出土於溮河區溮河港鄉的西周銅卣、“角王”;出土於固始縣侯古堆大墓的春秋晚期“肩輿”;以及出土於平橋區查山鄉的西漢酒樽。9月24日-29日,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CCTV—4《國寶檔案》連續推出信陽博物館“鎮館之寶”。 信陽博物館館藏文物被列入《國寶檔案》欄目選題,說明了我市豐富的文物資源和信陽作為淮上文明以及楚文化搖籃的重要地位。節目播出以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好評,據中央電視台反饋的信息表明,該節目在中央電視台收視率調查中也名列前茅。
其他宣傳活動:
河南日報、大河報等省內外新聞媒體多次報導信陽博物館組織活動情況;
信陽電視台專門製作了《走信陽——淮上故園·信陽博物館專題》;
第十屆“網上看河南—信陽行”採訪考察活動組織來自全國近40多家媒體的.記者和信陽市的七家媒體記者來博物館採訪;
通過和媒體的良好互動,信陽博物館知名度不斷提高,社會影響不斷擴大。
參觀信息
開放時間:每日09:00—16:30(16:00停止入館),每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地 址 :信陽市羊山新區百花園。
公 交 :8路、25路至行政審批中心站下車即可。
須 知 :成年人必須帶身份證換取門票,未成年人必須在監護人的陪同下方可入館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