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慧型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並使之造福於社會的歷史過程。(智慧型化工具又稱信息化的生產工具。它一般必須具備信息獲取、信息傳遞、信息處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與智慧型化工具相適應的生產力,稱為信息化生產力。智慧型化生產工具與過去生產力中的生產工具不一樣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東西,而是一個具有龐大規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組織的信息網路體系。這種網路性生產工具將改變人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將使人類社會發生極其深刻的變化。

信息化是以現代通信、網路、資料庫技術為基礎,對所研究對象各要素匯總至資料庫,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學習、輔助決策等和人類息息相關的各種行為相結合的一種技術,使用該技術後,可以極大的提高各種行為的效率,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提供極大的技術支持。

基本信息

發展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信息化有了顯著的發展和進步,縮小了與已開發國家的距離。我國信息化已走過兩個階段正向第三階段邁進。第三階段定位為新興社會生產力,主要以物聯網和雲計算為代表,這兩項技術掀起了計算機、通信、信息內容的監測與控制的4C革命,網路功能開始為社會各行業和社會生活提供全面套用。

“十一五”期間,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規模繼續壯大,在世界電子信息產業競爭格局中,產業規模地位不斷得以鞏固。2010年,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產業銷售收入規模7.8萬億元,同比增長29.5%,其中軟體產業收入1.3萬億元,同比增長31.3%。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領域的技術創新帶動產業快速發展。“十一五”以來,中國信息技術專利申請比例超過總量的32%,以計算機、通信為代表的技術領域專利申請數量保持了持續高速增長的趨勢。

此外,“十一五”期間,我國信息化套用逐步深入,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提高。數據顯示,我國醫療信息化、政務信息化和物流信息化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在國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我國政務信息化取得了較大進展,市場規模持續擴大。2006年,我國的政務信息化市場規模為550億元,同比增長16.4%。至2010年,我國的政務信息化市場規模為1014億元,同比增長17.5%。未來幾年,我國政務信息化市場仍將持續平穩增長,預計2012年我國電子政務市場規模將達到1390億元。

我國醫療信息化市場的投資規模持續擴大,已經連續5年保持20%左右的增長率,遠高於全球市場5.1%的年均複合增長率。截至2010年,我國醫療整體IT市場投資規模達到120多億元。預計到2014年,中國的醫療信息化市場規模將達到286.5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5.9%。

2010年,我國物流信息化解決方案市場規模達到18.12億元。未來幾年是物流信息化大發展的幾年,物流信息化市場需求增長幅度將超過20%,後幾年增長速度更快,2015年增長速度將達到30%以上,保守估計2011-2015年的年均增長率為26.44%,2011年國內市場整體規模將突破20億元,到2015年中國物流信息化市場規模達到51.12億元。

此外,電力信息化、金融信息化、酒店信息化等也取得了顯著進展。信息化對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和文化傳播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促進了國民素質的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仍存在著突出的問題。在社會信息化、政務信息化與信息安全建設領域仍有不同程度的不足。相信隨著我國政策的支持和產業問題的解決,我國信息化將進一步向著縱深方向發展。

概念

一般性定義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於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日本學者梅棹忠夫提出來的,而後被譯成英文傳播到西方,西方社會普遍使用“信息社會”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後期才開始的.

關於信息化的表述,在中國學術界和政府內部作過較長時間的研討。如有的認為,信息化就是計算機、通信和網路技術的現代化;有的認為,信息化就是從物質生產占主導地位的社會向信息產業占主導地位社會轉變的發展過程;有的認為,信息化就是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演進的過程,如此等等。

1997年召開的首屆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對信息化和國家信息化定義為:“信息化是指培育、發展以智慧型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的生產力並使之造福於社會的歷史過程。國家信息化就是在國家統一規劃和組織下,在農業、工業、科學技術、國防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套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廣泛利用信息資源,加速實現國家現代化進程.”實現信息化就要構築和完善6個要素(開發利用信息資源,建設國家信息網路,推進信息技術套用,發展信息技術和產業,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的國家信息化體系.

定義

信息化代表了一種信息技術被高度套用,信息資源被高度共享,從而使得人的智慧型潛力以及社會物質資源潛力被充分發揮,個人行為、組織決策和社會運行趨於合理化的理想狀態。同時信息化也是IT產業發展與IT在社會經濟各部門擴散的基礎之上的,不斷運用IT改造傳統的經濟、社會結構從而通往如前所述的理想狀態的一段持續的過程。

此定義綜合了以下學者的定義

⑴1963年,日本學者Tadao Umesao在題為《論信息產業》的文章中,提出“信息化是指通訊現代化、計算機化和行為合理化的總稱。”其中行為合理化是指人類按公認的合理準則與規範進行;通訊現代化是指社會活動中的信息交流基於現代通信技術基礎上進行的過程;計算機化是社會組織和組織間信息的產生、存儲、處理(或控制)、傳遞等廣泛採用先進計算機技術和設備管理的過程,而現代通信技術是在計算機控制與管理下實現的。因此,社會計算機化的程度是衡量社會是否進入信息化的一個重要標誌。

⑵林毅夫等指出:“所謂信息化,是指建立在IT產業發展與IT在社會經濟各部門擴散的基礎之上,運用IT改造傳統的經濟、社會結構的過程”。

⑶趙苹等給信息化所下的定義則是:“信息化是指人們對現代信息技術的套用達到較高的程度,在全社會範圍內實現信息資源的高度共享,推動人的智慧型潛力和社會物質資源潛力充分發揮,使社會經濟向高效、優質方向發展的歷史進程”。

信息管理學定義

指在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普及的基礎之上,社會和經濟的各個方面發生深刻的變革,通過提高信息資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在各種社會活動的功能和效率上的大幅地提高,從而達到人類社會的新的物質和精神文明水平的過程。通常我們稱之為“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生產力

信息化生產力是迄今人類最先進的生產力,它要求要有先進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與之相適應,一切不適應該生產力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將隨之改變。完整的信息化內涵包括以下四方面內容:

⑴信息網路體系,包括信息資源,各種信息系統,公用通信網路平台等。

⑵信息產業基礎,包括信息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信息裝備製造,信息諮詢服務等。

⑶社會運行環境,包括現代工農業、管理體制、政策法律、規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觀念等生產關係與上層建築。

⑷效用積累過程,包括勞動者素質,國家現代化水平,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不斷進步等。

建設

信息化建設指品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支撐品牌管理的手段和過程。

隨著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和套用,企業信息化已成為品牌實現可持續化發展和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重要保障。品牌應該採取積極的對策措施,推動企業信息化的建設進程。品牌2.0理論指出,信息化建設是品牌母體樹冠部分的支持網路,龐大的品牌識別系統必須對應有強大的信息化建設體系,如果信息化建設不能滿足品牌識別系統的要求,品牌識別系統也將受到傷害,會自動調低到現有的信息化建設體系可以支撐的大小,這是品牌母體的自我調整過程。根據這個原理我們可以解釋一種現象:為什麼有的品牌進行了很好的品牌識別系統設計,初看起來是一個極具競爭力和發展前景的品牌,但卻不能持久,並馬上出現了負品牌效應(品牌的負面元素暴露進行損害品牌的美譽度)。

內涵

信息化建設包括了企業規模,企業在電話通訊、網站、電子商務方面的投入情況,在客戶資源管理、質量管理體系方面的建設成就等。信息化建設是品牌生產、銷售、服務各環節的核心支撐平台,並隨著信息技術在企業中的套用的不斷深入顯得越來越重要,未來甚至許多企業就是只依靠信息化建設而生存。

品牌指數數據模型中的信息化建設權值為10分,當品牌在企業規模、通訊系統、網路、電子商務、客戶資源管理、質量管理等方面有正向的建設內容時,品牌指數將給予加分。

在品牌2.0理論體系中,信息化建設作為品牌母體樹冠部分的支撐物,同屬自觸點,也就是品牌母體可以主導的部分。

品牌信息化建設必須詳細分析、系統實施。品牌在進行信息化建設時必須根據該品牌的情況因地制宜地實施,千萬別好高騖遠,在中國,信息化建設失敗的案例極其常見,尤其是CRM、ERP領域。對品牌來說,錯誤的信息化建設決策有可能帶來比未進行有效信息化建設更大的風險。

2008年信息化三大亮點

信息化 信息化

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12月19日在北京召開。這是工業和信息化部成立後召開的第一次工作會 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作了題為《應對困難和挑戰,確保平穩較快發展,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報告,要求全國工業和信息化系統要認真學習貫徹張德江副總理的重要講話精神,開拓進取,紮實工作,扭轉當前工業增速下滑趨勢,確保工業平穩較快發展。

2008年三大成效凸顯

李毅中在總結2008年的主要工作時說,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經受多方面嚴峻挑戰並取得重大勝利的一年。特別是下半年以來,面對工業經濟形勢日趨嚴峻的局面,全系統堅決貫徹中央擴大內需、促進經濟成長的重大戰略決策,推動出台落實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克服困難,力保工業平穩增長。

2008年,在信息產業相關領域,重點抓了以下工作:

一、紮實推進 技術創新。組織實施了科技重大專項、重大裝備、關鍵工藝、重點產品研發和產業化項目。完善了標準制訂機制,全年共發布標準1676項,淘汰落後標準445項,積極參與了信息產業有關國際標準的制定。各地大力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建設了一批企業技術中心和行業重點實驗室,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已達575家,建立了一批產業聯盟和公共技術平台。

二、通信業改革發展和奧運保障取得顯著成效。實施電信體制改革,電信市場監管得到加強,基礎電信市場三家骨幹企業實現了平穩重組。TD-SCDMA的發展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成功為奧運提供商用服務,36項措施已落實21項,二期網路建設全面啟動,3年發展規劃已經確定。加強無線電集中統一管理,維護了空中電波秩序。全力做好奧運科技研發、通信保障、無線電、信息安全等工作,為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做出了突出貢獻。

三、深入推進信息化建設。信息技術在鋼鐵、石化、菸草等行業廣泛套用,在上海、江蘇、廣東等地產業升級中的作用明顯。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穩步開展,98.5%以上的地市級政府、85%以上的縣級政府建立了政府網站。農村信息化廣泛開展,湧現出寧夏等一批典型。

2009年四項舉措跟進

李毅中強調說,2009年是“十一五”規劃實施的關鍵年。做好全年的工業和信息化工作,對戰勝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保增長、保發展、保穩定而言,意義重大。

為此,工業和信息化部將重點抓好九個方面工作,與信息產業相關的工作包括:

一、大力支持重點產業發展,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其中包括落實鼓勵服務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大力發展研發設計、技術諮詢、現代物流、融資信貸等工業服務業,促進軟體和信息服務、軟體外包等產業發展。

二、抓好科技重大專項和重大裝備發展,推動技術進步和成果轉化。

加強重點領域技術攻關,抓好科技成果轉化。在電子信息領域,重點支持軟體、積體電路、下一代網路等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推動出台新的軟體與積體電路產業政策。認定一批國家重大裝備工程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行業重點實驗室,建立重點產業共性技術服務平台,支持產業聯盟、專利池等創新形式。

組織實施科技重大專項,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在16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實施或參與的有9個,包括“核高基”、極大規模積體電路製造裝備與成套工藝、新一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網、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等。

強化標準管理,迅速扭轉標準化工作滯後局面。標準是技術的高端。要根據產業發展和行業管理的急需,完善工業標準化運行機制,做好標準與規劃、產業政策的協同,促進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的銜接。2009年要全面開展標準清理工作,重點清理標齡超過10年的標準。加快制訂軌道交通裝備、民用船舶、節能和安全生產等一批重點標準,做好4G標準國際化工作。

三、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

套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揮信息技術覆蓋面廣、滲透力強、帶動作用明顯等優勢,圍繞工業產品研發設計、流程控制、企業管理、市場行銷等環節,提升自動化、智慧型化和管理現代化水平,促進傳統產業結構調整和改造升級。要結合工業技術改造,繼續實施信息技術套用“倍增計畫”,發展套用電子技術、工業軟體、行業套用解決方案,為技術改造和兩化融合提供支撐。

指導推進信息化建設。深化電子政務套用,提高已建重點業務系統的套用水平,推動系統間業務協同,推進政府信息共享。繼續開展政府網站績效評估和試點工作。推進農村信息化向縱深開展,推進“三網融合”。開展重點行業的信息化評估工作。推動面向企業電子商務服務的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繼續實施中小企業信息化工程。

協調維護國家信息安全。推進國家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強化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等基礎性工作,實施政府部門網際網路安全接入工程。加強對政府部門、重點行業信息系統信息安全工作的協調、督促和檢查。加強信息安全戰略研究,制訂信息安全服務管理政策,發展信息安全產業,推廣國產信息安全產品。規範電子認證服務市場秩序。

四、推進通信業改革和監管,抓好TD—SCDMA發展。

信息化 信息化

通信業移動化、寬頻化、IP化、融合化趨勢日益明顯,傳統話音業務向綜合信息服務轉型步伐加快,市 場競爭格局出現新變化。進一步深化電信體制改革,創新業務模式,推廣新技術、新業務,拓展行業套用市場,壯大提升產業鏈。2009年,業務總量爭取增長15%左右,業務收入增長6%左右。

以發放3G牌照、深化電信體制改革為契機,加快TD發展。中國發展3G的條件已經成熟,將發放3G牌照明後兩年預計完成3G投資2800億元左右。要抓緊制定出台並實施電信體制改革配套監管政策,進一步最佳化競爭格局。各運營企業要根據自身的發展規劃,加快3G網路建設。TD-SCDMA發展到了最關鍵的時候。政府部門要繼續給予強力支持,逐項落實扶持措施。強化運營業與製造業的互動,發揮產業聯盟作用,推進核心晶片、終端及測試設備產業化,加強增強型技術研發。運營企業要全力做好二期網路建設,擴大網路覆蓋,豐富業務套用,實現大規模商用。

服務社會、服務民生,加強新形勢下的電信監管。針對電信重組後的新情況,引導企業進一步規範市場行為,促進公平有序競爭。積極推進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減少和避免重複建設,進一步規範通信建設市場招投標行為。抓緊出台扶持增值電信業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實施分類管理,促進規範發展。以市場化為導向,推進電信資費管理方式改革,著力解決網際網路間架構、網路互通等熱點、難點問題,依法查處和打擊各種侵害用戶權益的違規行為,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加強網路與信息安全管理,落實企業責任,淨化網路環境。

解決方案

實現企業管理產銷一體化,主要業務與財務管理的集成,推進企業全面面向市場和適應市場的變化,促使企業管理由粗放型轉向集約化、精細化,全面提升企業的現代化管理水平。

在企業工程建設和規模擴張的同時,以市場和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競爭力、市場占有率、客戶滿意度和獲取最大利潤為目標,以協同商務、協同競爭為商業運作模式,通過運用現代企業管理技術、信息技術、網路技術和集成技術,達到對整個企業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業務流和價值流的有效規劃和控制,從而將企業和客戶、供應商、銷售商和服務商等合作夥伴連線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鏈結構。

IT需求,即用戶對信息技術方面的需求,這個需求可描述為一個持續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通常用“信息化”來表示,因此,信息化解決方案也可以說是IT解決方案。

對信息化建設有貢獻的企業,中國信息化機構會授予企業一定榮譽,深圳市昕格線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2011年獲得了中國行業信息化突出貢獻企業獎。這也是中國政府機構促進中國信息化發展的一大舉措。

七大平台

如今,不少企業常常面臨溝通不暢,信息無法及時獲得,管理效率低下,資源和資源之間各自為政,難以統一管理和協調的現狀。尤其是當企業業務流程日益複雜,業務與業務之間關聯與交叉頻繁;人與人,部門與部門,企業與企業的溝通和協作愈發凸現重要性的時候,企業更需要打破各種溝通和管理的屏障,實現對管理和運營各環節的掌控、調配和協作。而引進一套能充分發揮出協同理念和協同套用的OA辦公系統,能有效幫助企業突破以上發展瓶頸,以萬戶ezOFFICE為例:

其標準化平台,部署了大量的自定義工具,包括:首頁門戶自定義、知識管理平台、工作流程平台、自定義模組平台,自定義關係平台,以及大量的設定和開關與支持以上模組定義的基礎自定義內容,如:數據表自定義、表單自定義、頻道自定義等,通過這些功能或工具,讓企業對系統的控制力大大加強,在日常的使用中不再過分依賴軟體開發商,能夠讓系統迅速適應管理的變革,能夠讓軟體系統為用戶真正創造更多價值。這種平台化設計不僅讓萬戶ezOFFICE充分彌補產品化OA和項目化OA的不足,在實際套用中還能為用戶搭建以下信息化平台:

知識管理平台

建立學習型企業,更好的提高員工的學習能力,系統性地利用企業積累的信息資源、專家技能,改進企業的創新能力、快速回響能力,提高生產效率和員工的技能素質。

日常辦公平台

將自己的日常安排、任務變更等集成在一個平台下,改變了傳統的集中一室的辦公方式,擴大了辦公區域。通過網路的連線,用戶可在家中、城市各地甚至世界各個角落隨時辦公..

信息集成平台

對於一些使用ERP系統的企業,已存在的生產、銷售、財務等一些企業經營管理業務數據,對企業的經營運作起著關鍵性作用,但它們都是相對獨立、靜態的;萬戶ezOFFICE具備數據接口功能,能把企業原有的業務系統數據集成到工作流系統中,使企業員工及時有效的獲取處理信息,提高企業承整體反應速度。

信息發布平台

建立信息發布平台的標準流程,規範化運作,為企業的信息發布、交流提供一個有效場所,使企業的規章制度、新聞簡報、技術交流、公告事項等都能及時傳播,而企業員工也能藉此及時獲知企業的發展動態。

協同工作平台

將企業各類業務集成到OA辦公系統當中,制定標準,將企業的傳統垂直化領導模式轉化為基於項目或任務的“扁平式管理”模式,使普通員工與管理層之間的距離在物理空間上縮小的同時,心理距離也逐漸縮小,從而提高企業團隊化協作能力,最大限度地釋放人的創造力。

公文流轉平台

企業往往難以解決公文流轉,總覺得檔案應該留下痕跡,但是在信息化的今天,改變企業傳統紙質公文辦公模式,企業內外部的收發文、呈批件、檔案管理、檔案管理、報表傳遞、會議通知等均採用電子起草、傳閱、審批、會簽、簽發、歸檔等電子化流轉方式,同樣可以留下痕跡,真正實現無紙化辦公。

企業通信平台

也就是企業範圍內的電子郵件系統,使企業內部通信與信息交流快捷流暢,同時便於信息的管理。

層次

信息化趨勢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發展,OA選型問題討論從未停止過,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但也不難看出隨著成長型企業認識到信息化重要性之外,政府對於企業信息化的普及程度也加大了助推力度。

初期上OA是為企業的整體信息化做鋪墊,打基礎。雖然產品形態各異,但還是難以避免同質化現象的出現,這在選型過程中讓CIO困惑不已。企業CIO究竟該如何取捨才能更好更快地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為企業未來高效的經營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礎呢?

在過去14年中,萬戶網路已經為3000多家企業和政府提供了軟體技術服務,其中包括解放軍某部、伊利集團、東風汽車、西藏電信、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國家圖書館、西山煤電、信誠人壽、榮事達、美特斯邦威、萬科房產、美菱、江淮汽車、古井集團等用戶。其中六大特性最受企業青睞:

⒈易用性:

易用性對軟體推廣來說最重要,是能否幫助客戶成功套用的首要因素,故在產品的開發設計上尤為重點考慮。一套軟體功能再強大,但如果不易用,用戶會產生牴觸情緒,很難向下推廣。萬戶網路把網際網路建設經驗融入協同辦公平台建設中來,公司成立專門的易用性測試小組,同時被大量客戶案例所證明易用是獲得“協同辦公軟體套用成功率第一”的基本保證。很多2000以上用戶數的客戶能快速上線,普通用戶幾乎無需培訓。在管理員設定方面,邏輯清晰,直觀易用。

⒉健壯性

健壯性表現為軟體能支撐大並發用戶數,支持大的數據量,使用多年以後速度、性能不會受到影響。由於基於J2EE技術開發,通過套用Websphere或Weblogic可以配置成多台伺服器同時支撐WEB和EJB的服務,使速度始終快速回響。同時支持的並發數等於註冊的賬號數。

⒊平台化、靈活性、拓展性

萬戶通過自定義平台,可以實現在不修改一行原始碼的前提下,通過套用人員就可以搭建功能模組,及小型業務系統,從而實現系統的自我成長。同時通過門戶自定義、知識平台自定義、工作流程自定義、資料庫自定義、模組自定義,以及大量的設定和開關;讓各級系統維護人員對系統的控制力大大加強。

⒋安全性

萬戶ezOFFICE採用J2EE平台、JAVA語言開發,系統能夠支持WINDOWS、LINUX、UNⅨ等各種作業系統,對安全性要求高的用戶通常將系統部署在LINUX平台,同時,從流程、公文、普通檔案等在傳輸和存儲上都是絕對加密的,系統本身有嚴格的思維管理許可權、IP位址登錄範圍限制、關鍵操作的日誌記錄、電子簽章和流程的綁定等等多種方式來保證系統的安全性。

⒌門戶化、整合性

協同辦公系統只是起點,後續必然會逐步增加更多的系統建設,如何將各個孤立的系統協同起來,以綜合性的管理平台將數據統一展示給用戶,選擇具有拓展性的協同辦公系統就成為向後一體信息化建設的關鍵:萬戶ezOFFICE系統有大量的對外整合接口,如:與NC系統、ERP系統、HR系統、AD域、郵件系統、檔案系統(泰坦、量子、科儀等)、簡訊系統、電子簽章、CA、即時通訊等進行深入整合,並對系統整合擁有大量成功案例。

技術上

產品底層設計選擇了整合性強的技術架構(J2EE),系統內預留了大量接口,為整合其他系統提供了技術保障

經驗上

成功實施了大量系統整合案例,豐富的系統整合經驗確保系統整合達到客戶預期的效果

⒍移動性

隨著3G的推出,各廠家紛紛關注手機套用的支持,萬戶作為一家非常關注技術創新的公司,領先推出手機B/S版本及手機C/S版本,並支持PUSH機制,使得用戶通過手機也可以方便使用ezOFFICE。萬戶和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均有移動辦公合作案例,萬戶客戶中的成熟案例包括西山煤電、中山旅遊集團等。

產品信息化

產品信息化是信息化的基礎,含兩層意思:一是產品所含各類信息比重日益增大、物質

信息化 信息化

比重日益降低,產品日益由物質產品的特徵向信息產品的特徵邁進;二是越來越多的產品中嵌入了智慧型化元器件,使產品具有越來越強的信息處理功能。

企業信息化

企業信息化是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基礎,指企業在產品的設計、開發、生產、管理、經營等多個環節中廣泛利用信息技術,並大力培養信息人才,完善信息服務,加速建設企業信息系統。

產業信息化

指農業、工業、服務業等傳統產業廣泛利用信息技術,大力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建立各種類型的資料庫和網路,實現產業內各種資源、要素的最佳化與重組,從而實現產業的升級。

國民經濟信息化

指在經濟大系統內實現統一的信息大流動,使金融、貿易、投資、計畫、通關、行銷等組成一個信息大系統,使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經濟的四個環節通過信息進一步聯成一個整體。國民經濟信息化是各國急需實現的目標。

社會生活信息化

指包括經濟、科技、教育、軍事、政務、日常生活等在內的整個社會體系採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建立各種信息網路,大力開發有關人們日常生活的信息內容,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拓展人們的活動時空。等社會生活極大程度信息化以後,我們也就進入了信息社會。

作用

信息化 信息化

信息化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是信息經濟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很多學者都對此進行了嘗試。比較有代 表性的有兩種論述:一種是將信息化的作用概括為支柱作用與改造作用兩個方面;另一種是將信息化的作用概括為先導作用、軟化作用、替代作用、增值作用與最佳化作用等五個方面。這些觀點對我們充分認識信息化的經濟功能(或作用)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對此不可忽視。信息化對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種作用主要是通過信息產業的經濟作用予以體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信息產業的支柱作用

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其支柱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⑴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信息產業以3倍於國民經濟的速度發展,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比重不斷攀升,對國民經濟的直接貢獻率不斷提高,間接貢獻率穩步提高。⑵信息產業將發展成為最大的產業。到2005年年底,中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占全國外貿出口比重將超過30%,其在國家外貿出口中的支柱地位將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信息產業在國民經濟各產業中位居前列,將發展成為最大的產業。

信息產業的基礎作用

信息產業是關係國家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基礎性和戰略性產業。這一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⑴通信網路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網路與信息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強大的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和軟體業是確保網路與信息安全的根本保障。⑵信息技術和裝備是國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信息產業已經成為各國爭奪科技、經濟、軍事主導權和制高點的戰略性產業。

信息產業的先導作用

信息產業是國家經濟的先導產業。這一作用體現在4個方面:⑴信息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和社會再生產的基礎。⑵信息產業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群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帶動其他高新技術產業騰飛的龍頭產業。⑶信息產業的不斷拓展,信息技術向國民經濟各領域的不斷滲透,將創造出新的產業門類。⑷信息技術的廣泛套用,將縮短技術創新的周期,極大提高國家的知識創新能力。

信息產業的核心作用

信息產業是推進國家信息化、促進國民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的核心產業。這一作用體現在3個方面:⑴通信網路和信息技術裝備是國家信息化的物資基礎和主要動力。⑵信息技術的普及和信息產品的廣泛套用,將推動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轉型。⑶信息產業的發展大量降低物資消耗和交易成本,對實現中國經濟成長方式向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內涵集約型方式轉變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主要問題

規模小和質量不高

海淀區信息化套用系統 海淀區信息化套用系統

⒈信息產業在總量上具有相當規模,但總體規模小,質量並不高。在經濟已開發國家,信息產業已成為第一、第二大產業,而中國信息產品製造業在全國工業行業中僅排7到8位。中國信息產業的總量水平也較低,僅接近於1990年前後新加坡、英國的水平。在全球電子信息產品市場份額中,美國占30% 以上,日本占20% 以上,而中國僅占3.5%。1998年,中國信息產業的總量僅是美國的8% ,日本的10% ,遠不足以與世界信息產業強國進行競爭。

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差

⒉總體技術水平低,自主創新能力差。與已開發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的信息技術水平相比,中國技術水平的差距主要是技術創新能力差,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極為不足,信息技術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較弱。中國VCD產量雖然居世界第一位,但VCD的關鍵元器件解碼晶片和機芯卻都需要進口;中國彩色電視機的批量生產國產化率已在95%以上,但晶片和顯像管的技術卻掌握在外國企業手裡。此外,中國國產積體電路生產水平不高,產品檔次很低,市場占有率僅為20% ;,高檔產品無力生產,也只能依賴進口。到目前為止,晶片、軟體、積體電路、新型元器件、核心軟體等一些關鍵技術,仍由已開發國家所主宰,業已成為制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自主發展的主要瓶頸。

結構不合理

⒊信息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不合理,結構性矛盾仍然未能從根本上得到緩解。電信支撐網建設和業務發展滯後於通信能力發展;通信產品製造業發展又滯後於網路建設,缺乏統籌規劃,發展協調不夠。郵政的資產結構、業務結構不合理,基礎業務增長緩慢,業務拓展和市場開發比較薄弱,網路布局及服務手段、管理體制及經營機制還不適應市場需要。電子行業結構性矛盾仍然較突出。由於缺乏有效的巨觀調控,一些地區和部門爭上熱門產品、盲目投資和重複建設的現象屢禁不止。特別是,在VCD、移動通信、手提電腦等製造設備方面,存在品牌過多、分散經營、產品雷同、重複生產的不正常現象,既浪費了有限的資源,也不利於企業競爭。

檔次不高,附加值低,行銷能力較弱

⒋出口產品檔次不高,附加值低,行銷能力較弱。中國信息產業出口從總體上看,仍處於粗放型和勞動密集型階段。雖然近幾年中國信息技術產品在不斷最佳化,但由於種種原因,至今未從根上本扭轉產品檔次低、附加值低的不利局面。兩難境地是:出口電子產品多數屬於低檔次的、低附加值的產品,而進口的電子產品則多數屬於高檔次的、高附加值的產品。1998年,中國出口的有線電話機平均單價為12.23美元/台,而進口電話機平均單價則高達190.35美元/台,進口平均單價是出口平均單價的15.56倍。與境外的信息企業行銷能力相比,中國信息行銷能力還有很多不足:行銷體系不健全;進出口權還受到很大的限制;市場占有的層次較低。

開發能力不足

⒌信息技術發展相對滯後,開發能力明顯不足。中國基礎信息技術產業和軟體產業技術水平還很落後,不少產品設計技術與生產技術要依賴進口才能解決。有相當比例的電子信息產品生產還處於引進和模仿階段,自主創新生產比重還相當低。致使一些尖端產品與美國、日本相比至少落後10年以上,一般信息技術要相差2—3個發展階段。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雖然加大了電子信息產品的投入,但開發能力仍然嚴重不足。研究開發經費的比例偏低,嚴重製約了中國信息產業的技術創新,阻礙了電子信息產品檔次的提高和附加值的增加。此外,電子信息產品科研成果的轉化率也很低:一般已開發國家都在75% 以上,而中國的轉化率僅為15%。

綜合集成

企業想實現部門的信息綜合集成,實際主要就是要實現企業業務集成和管理集成,從整個信息化建設角度看,要分五個台階實現,如下圖所示。

信息化綜合集成五個階段 信息化綜合集成五個階段

部門級套用

首先要實現部門級套用,即每個部門能夠實現自主採集、輸入和查看本機數據,這是信息化普及的基礎。比如辦公管理使用OA系統,財務管理使用K3系統,物資供應部使用按單採購系統,技術部使用CAXA系統,生產調度使用Project等等。

數據大集中

在部門級套用通暢的情況下,進行跨部門數據大集中,即將所有關鍵業務的數據集中管理和共享,這是實現信息化綜合集成的根本。

信息快準穩

在數據集中的基礎上,要著力解決一手數據快、準、穩定問題,為管理信息化發揮切實效益提供基礎保障。所謂快、準、穩即數據獲取快、數據準確性高、數據來源穩定,這需要做到兩點:其一,堅決取消手工單據,從根源杜絕數據差錯、數據丟失等問題;其二,務必從工作現場採集數據,避免後期錄入、推演等行為,保證數據來源的可靠性和數據的決策支持價值。

多數據源綜合集成

多數據源綜合集成包括三個方面: 產品維度的綜合集成、企業管理維度的綜合集成、價值鏈維度的綜合集成

1、所謂產品維度的綜合集成,即從產品維度出發,將生產準備,圖紙轉換、產品結構、工件級產品信息、標準工藝、定額等集成。

2、所謂企業管理維度的綜合集成,即從企業管理維度,將OA、工作流、簡訊網管等工具進行集成,可實現工作流推動表單或者表單推動工作流,達到同一時間、不同人的協同工作。像銷售這類移動辦公的崗位,可通過外部視窗登錄系統,系統也可實現推送,將業務和生產上的里程碑、關鍵信息等,通過系統自定義自動邏輯推送到用戶界面。這就實現了從用戶操作級、中層管理報表級到高層管理決策級的綜合集成。

3、價值鏈維度的綜合集成是從公司的內部價值鏈和外部價值鏈兩個方面進行考慮:內部價值鏈實現產供銷的綜合集成;外部價值鏈實現產業鏈上企業的綜合集成,如將開放部分視窗讓這些企業的用戶可登錄,查看採購訂單、上報外協進度、跟蹤生產過程等。

信息化管控

信息化管控即是企業實現信息化綜合集成的第五步,也是信息化綜合集成所期望達到的管理形態,即流程固化、管辦分離。這既需要強大的信息化實施推進力,也需要管理的二次提升和在此基礎上進行的信息化套用的二次最佳化。上述兩點十分必要,因為企業的思想在變,管理細節和內涵在變,如果沒有能夠持續跟進隨之而變的信息化系統,那么信息化一定是短命的,持續地最佳化將為管理和信息化更深層次、更廣範圍的結合創造有利的條件。

延展諮詢估算,通過綜合集成的實現,製造企業能夠實現每年10~20%的銷售收入增長;每台產品交貨期平均能縮短1~1.5個月,客戶變更回響速度提高10~20%;關鍵設備產能利用率提高5~15%,單台產品的財務決算速度提高30-40%,資金周轉率提高約5~8%,確實具有很高的管理價值和經濟效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