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信宜蘋婆種拉丁名:Sterculia subracemosa Chun et Hsue
科中文名:梧桐科
科拉丁名:Sterculiaceae
屬中文名:蘋婆屬
屬拉丁名:Sterculia
別 名:鳳眼果,鳳眼果,果殼開裂,真的非常像一對鳳眼。
頻婆果(《嶺外代答》),九層皮(《君子堂日詢手鏡》),羅晃子(《綱目》),潘安果(《生草藥性備要》),七姐果、富貴子(《廣州植物志》)。
詳細信息
蘋婆樹,喬木,高達10米。樹皮褐色。葉紙質,闊矩圓形至矩圓狀橢圓形,長8~25匣米,寬5~15厘米,先端漸尖或鈍,基部鈍,禿淨;葉柄長2.5~5厘米。圓錐花序下垂,長8~28厘米;花雜性,無花冠;花萼粉紅色,5裂至中部,裂片三角狀條形,被短柔毛;雄蕊柱柔弱,彎曲;雌花少數,子房有毛,具柄,5裂,花柱彎曲。蓇葖革質,卵狀,長4~8厘米,寬2.5~3.5厘米,具喙,熟時暗紅色,被短絨毛。種子1~5顆,橢圓球形,暗栗色。花期5月。果期6~7月,信宜蘋婆蘋婆原產我國南部的廣東信宜和廣西龍津,生長於海拔550米的地區,一般生長在山谷和山坡密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為中國的特有植物,被列為中國極危瀕危植物名錄。信宜蘋婆其果肉黃色,煲熟後松香甘美,味似風栗,有點蛋黃味,富含澱粉和糖分,營養十分豐富。中醫認為,它有健脾固腸、調理泄瀉的功效。與清熱養陰的鴨肉清燉,是長夏與初秋的美味家庭靚湯,尤為鮮香清甜,有健脾益氣、養胃滋陰的作用,且男女老少皆宜。
【性味】甘,溫。①姚可成《食物本草》:"甘,溫。" ②《生草藥性備要》:"甘,平。"
【功用主治】溫胃,殺蟲。治蟲積腹痛,翻胃吐食,疝痛。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治臟腑生蟲及小兒食泥土,腹痛,癖塊積硬。養肝膽,明目去翳,止咳退熱,解利風邪,消煩降火。"
②《生草藥性備要》:"治小兒生天婆究(小兒爛頭瘍)煅存性,開油搽;消熱氣,煲肉食。"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或研末為散。外用:煅存性研末調搽。
【選方】①治腹中蛔蟲上攻,心下大痛欲死,面有白斑:羅晃子、牽牛子各七枚。水煎服。
②治翻胃吐食,食下即出;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羅晃子七枚。煅存性,每日酒調下方寸匕,服完為度。
③治疝痛:羅晃子七個。酒煎服。(選方出姚可成《食物本草》)
主要特性
信宜蘋婆樹高8—15米,根系發達。果實為瞢莢果,果長約10厘米,具果柄,果皮厚,革質,成熟果呈暗紅色,被短茸毛,長圓狀卵形,每果種子1—5枚,多數3枚,未熟果表皮青綠色,成熟時逐漸轉為朱紅色,皮紅子黑,斜裂形如鳳眼,故稱“鳳眼果”。信宜蘋婆性喜陽光,對土壤要求不嚴。雖然在瘠薄及沙礫土中均能生長良好,但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砂質壤土最佳, 日照需充足,性喜高溫多濕, 生育適溫約23—32℃。蘋婆苗的繁殖可用播種、扦插、高壓嫁接等方法,也可利用其根櫱苗繁殖。
利用價值
食用:
每年7—8月是信宜蘋婆的收穫期,鮮種經採摘脫殼後曬乾即為商品,不需特殊加工。蘋婆食用部分是其種仁,食用方法多種多樣,可蒸、可煮,宜烤、糖蜜及紅燒等。用水煮熟後的蘋婆種仁,剝去黑色外種皮,再剝去淡褐色半透明中種皮,吃食淡或乳白色種仁。去皮後的種仁質軟而色白,猶如1枚小烏蛋,精緻而美觀,風味與板栗相似,其味微甜而香、肉爽多汁的口感貝U比板栗更勝一籌。在廣東常用於名萊佳肴的烹飪,如鳳眼果燜雞、鳳眼果燒肉等,被列入“嶺南名萊”。藥用:
蘋婆以種子入藥,有溫胃、健脾、止瀉、殺蟲、明目及壯陽等功效;瞢莢果殼入藥,與蜜棗、陳皮共煎可洽血痢。觀賞:
蘋婆花雖小但花序大,白裡透紅,而且每年可開花結實2次;瞢荑果放射狀排列,成熟時呈鮮紅色,具有很好的觀賞性:加上葉大而碧綠,樹冠寬闊,樹姿、花形俱美,遮陰性能好,適合用於風景樹及行道樹。此外,因蘋婆葉大、兩面光潔,廣東喜用其葉裹粽子、包糍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