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軍校廣場

保定軍校廣場

保定市軍校廣場位於河北省保定市區東部,因為它建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遺址上,故定名為軍校廣場。廣場總占地面積317畝,預計總投資1.38億元。

基本信息

簡介

保定軍校廣場保定軍校廣場
保定軍校廣場位於保定市區東部,為華北最大廣場。因為它建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遺址上,故定名為軍校廣場。廣場總占地面積317畝,預計總投資1.38億元。於2001年4月開工建設,2002年9月竣工。

歷史沿革

在清末民初,中國有一所聞名中外的正規化軍校,這就是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簡稱保定軍校)。它位於保定市東風東路北側,是中國近代軍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規模最大、設施最完整、學制最正規的一所軍事學府。它是清末以袁世凱為代表的北洋軍政集團,在引進了當時世界上兩個最強大的軍事強國——德國和日本的先進軍事科學技術和軍事教育體制的基礎上創辦的,開創了中國近代系統軍事教育的先河,奠定了中國近代系統軍事教育的基礎,尤其是對推動中國歷史的進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1901年11月,李鴻章病逝後,袁世凱從山東巡撫到保定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根據《辛丑條約》的有關規定,天津城20里範圍內不允許有中國軍隊駐紮和練兵,因此天津小站大批的練兵教官和學員就來到保定。為繼續培養所需的各級軍官,在沒有校舍的情況下,袁世凱決定先占用直隸總督署西側的部分房屋和租用部分民房,作為臨時校舍,待清廷準奏後再建新校舍。1902年5月開辦了第一所軍事學堂——“北洋行營將弁學堂”,隨後又開辦了陸軍參謀學堂、測繪學堂、練官營等。為進一步培養大批正規化的各級軍官,1903年2月22日,袁世凱上書清政府提出開辦陸軍國小堂、中學堂、大學堂,進行系統的軍事教育計畫及試辦章程。清廷當即準奏,隨後在保定城東郊擇地限期營造新校舍。
校址選在一座關帝廟的舊址上,原關帝廟有殿宇百間,寺田千畝。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十月,八國聯軍侵占北京、天津後,英、法、德、意四國聯軍又兵分兩路攻陷直隸省會保定,這座關帝廟也被侵略軍夷為廢墟。校園就是利用原廟址並徵購民田1000餘畝,花費白銀22.3萬兩,建造大小房屋總計573間,名曰“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軍校由校本部、分校、大操場、靶場四部分組成,東西長兩公里多,南北寬一公里有餘,總占地3000餘畝。
1906年,北洋陸軍部陸軍速成學堂、陸軍軍官學堂、陸軍預備大學堂等也先後在這裡開辦,學堂總辦(校長)先後由雷震春、馮國璋、段祺瑞等人擔任。共培養出畢業生3000多人。
1912年,袁世凱竊取民國大總統後,把陸軍預備大學堂搬到北京開辦,遂更名為“陸軍大學”,又於同年10月利用保定這所校址,開辦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保定軍校設步兵、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兵五科。課程分學科、術科、外文科三大類,其教學方法基本上參照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學制規程。歷任校長有趙理泰、蔣方震,曲同豐、王汝賢、楊祖德、賈德耀、張鴻緒、孫樹林。8名校長當中除趙理泰、張鴻緒、王汝賢3人外,其他5人均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的畢業生。在前幾所軍事學堂里,有部分軍事教官聘請的是日本人,1912年開辦的這所軍校就未再聘請日本人教習,但大多數教官都是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過學的畢業生。保定軍校就是一所相當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軍事學校,即軍官養成教育。其學生來源於全國各省的陸軍國小,經北京、武昌、南京、西安4所陸軍中學堂畢業後,再擇優錄取到保定軍校學習。自1912年10月正式開辦,至1923年8月停辦,保定軍校共辦9期,畢業生6500餘人。許多保定軍校生後來在黃埔軍校當了教官。他們為國共兩黨合作、為培養中國現代的大批軍事領導人才作出了重要貢獻。後來就有了“北保定南黃埔”之譽。
從北洋行營將弁學堂算起,這裡共培養出了一萬多名軍事領導人才,僅後來成為將軍的就有1600多名,是名副其實的將軍的搖籃。其中著名的有熊秉琦、吳佩孚、齊燮元、孫岳、李景林、王都慶、孫傳芳、王承斌、蔣介石、張群、楊傑、陳調元、李濟深、商震、季方、葉挺、趙博生、董振堂、邊章五、季振同、張克俠、鄧演達、蔣光鼐、陳銘樞、熊式輝、陳寶倉、黃紹、黃琪翔、張治中、傅作義、何基灃、余漢謀、劉文輝、陶峙岳、唐生智、郝夢齡、喬明禮、羅卓英、周至柔、秦德純、顧祝同、陳誠、白崇禧、錢大鈞、劉峙、上官雲相、薛岳、陶鈞、胡宗鐸等等。保定軍校因為培養出了這些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叱吒風雲的人物而蜚聲國內外。
1993年6月成立了保定軍校紀念館籌建處,1995年又在軍校遺址上建成了仿原軍校建築風格的紀念館第一期工程,2002年,擴建為12畝,修復了檢閱台,2003年10月將正式開館,投資1.4億元建成了華北最大的保定軍校廣場,現已對外開放。

總體設計

其總體規劃選用的是青島市園林規劃設計研究院的中標方案,由保定市風景園林設計所設計,該廣場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強調“人與自然的融合”。在中國文化崇尚自然的背景下,結合歐式園林開朗、明快的處理手法,配以現代氣氛濃厚的大型音樂噴泉、主雕塑、文化牆浮雕、小品點綴,創造出符合人的心理的環境空間。按其總體規劃,整個廣場由主入口廣場、市民廣場、歷史文化廣場、休閒娛樂廣場、西側風景林帶和軍校紀念館、檢閱台七個部分組成。在市民廣場下面建有地下商城。整個廣場是一座集休閒、觀覽、集會、購物於一體的大型開放式、現代化城市廣場。

主要景點

市民廣場

市民廣場以硬質景觀為主,便於人們集會、休息、交往,是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客廳。主入口廣場上的五彩世紀門,宛若彩虹飛至,象徵新世紀的曙光。

音樂噴泉

音樂噴泉音樂噴泉
在市民廣場上建有大型水旱組合型彩色音樂噴泉,共有28種水形變化。其東西長200米,面積4500餘平米,並配有水幕投影系統,中央旱噴泉主噴高達80米。東西兩側水泉對稱布置,為觀賞噴泉。兩側旱泉為遊戲噴泉,以滿足人們的親水願望,東側有奧運五環、時空隧道、歡快跳泉,西側有戲水踏泉、遊戲迷宮,兩側可同時供200多人參與遊戲。音樂噴泉綜合運用現代高科技手段,聲、光、水、電的完美結合,使噴泉水形豐富、氣勢宏偉、搖曳多姿,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夜晚在彩色燈光的照耀下,更顯得魂麗多彩,聲、光、水景把您帶入一個優美的藝術境界。它充分表現了保定一千一百萬人民團結奮進、蓬勃向上、經濟和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繁榮昌盛的壯麗景象。

地下商城

在市民廣場的下面建有地下商城,占地面積3萬平米,為遊人購物、餐飲、娛樂、提供了寬敞、便利的空間。現有惠友超市,遊戲廳,餐廳,檯球廳等娛樂餐飲場所。為遊人提供休息,餐飲,購物的場所。

紀念館

廣場西南角為軍校紀念館。陳列了保定軍校文物、圖片等,真實展現了自1902-1923年這座“將軍搖籃”的辦學過程、歷屆畢業生特別是一些重要將領在中國近代歷史舞台上的政治和軍事生涯。

點將台

西北角是一處文物遺蹟—保定軍校檢閱台,俗稱點將台,又稱演武廳,是檢閱軍校學員和駐保軍隊的場所。整個檢閱台占地4畝,東西、南北各長50米,高2.2米。檢閱台分南北兩部分,北部有九間帶抱廈的青磚瓦房,配有東西廂房各五間,稱演武廳;南部為平台,是官員站立檢閱軍校學員和駐保軍隊的場所。檢閱台現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雕像

雕像雕像
2014年新增將軍搖籃銅製雕像。雕塑高19.02米,象徵著保定軍校始辦於1902年。基座的台階為9級,代表著保定軍校共培養了9期學員;中心圓柱以環形的浮雕進行裝飾,構成雕塑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浮雕正面是5位軍官全身正像,是保定軍校所設定的5科專業的軍人代表,該雕塑以保定軍校的歷史意義,同我市輝煌的抗戰歷史與熾熱的擁軍文化相呼應,展現了我市的輝煌歷史。

文化牆

文化牆文化牆
歷史文化廣場,共有10面文化牆,每面文化牆上雕有4幅浮雕,總計40幅,它反映的是保定軍校歷史和保定古今的歷史事件、歷史文物、文化科技體育名人、文物古蹟、風景名勝以及地方名產等等。充分展現了保定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優美的山川,體現了保定這座人傑地靈的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文化底蘊。

西牆

第一幅雕塑的是保定軍校建校背景。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清朝政權岌岌可危。為了維護其統治,朝廷被迫督練新軍,廣開軍事學堂,1902年始,袁世凱陸續在保定創辦北洋行營將弁學堂、陸軍預備大學堂等,1912年,開辦陸軍軍官學校。

第二幅講的是保定軍校強兵報國。1912年,被譽為“中國現代兵學開山祖”的保定軍校校長蔣方震,改革校務,提出“守信、守時、苦讀、勤練、愛校、愛國”的校訓。步、騎、炮、工、輜五科學生勤學苦練,以圖強兵報國。

第三幅講的是保定軍校生執教黃埔。第一次國共合作後,在中共的影響和幫助下,1924年5月孫中山在廣州創建黃埔軍校。許多保定軍校畢業生在該校任職任教。培養了數千名軍事人才,成為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進行東征和北伐的重要力量。

第四幅講的是鐵軍北伐。1926年6月,國共攜手揮師北伐,同年8月,由保定軍校生葉挺擔任團長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在攻占湖北鹹寧的汀泗橋、賀勝橋戰鬥中,擊潰了北洋軍閥吳佩孚的主力,開創了北伐戰爭勝利的新局面。

第五幅講的是寧都起義。1931年12月,保定軍校生、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軍官趙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邊章吾等人率領全軍17000餘人在江西寧都武裝起義,後赴中央革命根據地,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毛澤東親切接見起義官兵代表。

第六幅講的是聯合抗日。1937年,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後,國共兩黨聯合抗日,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轉戰南北,同日寇浴血奮戰,並取得偉大勝利,軍校生周思誠任八路軍總部高參,葉挺任新四軍軍長。

第七幅講的是北平解放。1949年1月,在平津戰役中,保定軍校生、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在中共的感召下,率北平20餘萬守軍投誠起義,接受改編,促成北平和平解放。

第八幅講的是將軍搖籃。保定軍校從1902年創辦至1923年停辦,歷經21年,培養各類軍事人才1萬餘名,獲將軍銜的近2萬名,一些將領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風雲人物,其中包括蔣介石、白崇禧、葉挺、張治中、傅作義等中國現代史上的知名人物。保定軍校被稱為中國近代軍事將領的搖籃。

第九幅講的是堯帝。原始社會末期中原地區部落聯盟領袖,受封於唐縣,史稱唐堯,堯任人唯賢,不選其子繼位,而是“禪位”給恪盡職守的舜,堯為人謙恭,德高望重,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賢君。

第十幅講的是荊軻。戰國末年魏國人,燕太子丹拜其為上卿。前227年被派刺殺秦王,臨行前於易水河畔所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表現了他義無反顧之豪邁氣概。

第十一幅講的是燕昭王。公元前311年,燕昭王為收復被齊所占國土,築黃金台(故址在今易縣),置千金於台上,招賢納士,終將齊軍趕出燕國。

第十二幅講的是劉備、關羽、張飛於涿郡“桃園三結義”,肝膽相照,患難與共。

第十三幅講的是祖逖。東晉名將,范陽遒縣(今淶水縣)人,少有大志,聞雞起舞,以圖報國。公元313年任豫州刺史,率部收復黃河以南地區。

第十四幅講的是祖沖之,南朝著名數學家,范陽遒縣(今淶水縣)人,世界上第一位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7位的數學家,所編《大明曆》為當時最精確的曆法。

第十五幅講的是崔護,唐代詩人,博陵(今定州市)人,其詩精煉婉麗,《題都城南莊》流傳甚廣。劉禹錫,唐代詩人,中山(今定州)人,詩風通俗清新,《竹枝詞》為其代表作。

第十六幅講的是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范陽涿縣(今涿州市)人。撰寫《水經注》,詳述了我國水道和城邑變遷,是一部地理巨著。

第十七幅講的是趙匡胤,宋太祖,清苑縣人,960年,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他加強鞏固了中央集權制,消除了藩鎮割據的分裂局面。

第十八幅講的是王實甫,元代戲曲作家,定興縣人,其代表作《西廂記》,批判了封建禮教的婚姻制度,歌頌了自由而真摯的愛情。《西廂記》的主題“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卻是千百年來人們對愛情歸宿的最美好的期冀。

第十九幅講的是關漢卿,元代戲曲奠基人,祁州(今安國市)人,代表作《竇娥冤》鞭撻了貪官污吏,揭露了社會黑暗。

第二十幅講的是留法勤工儉學,1917年,保定育德中學設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劉少奇、李富春、李維漢等在此就讀,毛澤東、蔡和森曾來保會見學員。

東牆

文化牆文化牆
軍校廣場東部的5面文化牆。

先看這第一幅“七六”學潮。1932年7月6日,保定師範學校學生因宣傳抗日救亡遭國民黨反動派血腥鎮壓,13名學生犧牲,數十人被捕。

我們再看第二幅高蠡暴動。1932年8月,在中共領導下,高陽、蠡縣、博野的革命志士發起了武裝暴動,建立了紅色政權,譜寫了光輝一頁。

這第三幅講的是敵後武工隊。1942年,日寇“五一大掃蕩”後,冀中九軍分區組織武裝工作隊,深入敵後,出其不意,沉重打擊了敵人。

第四幅講的是雁翎隊。抗戰時期,安新縣白洋淀雁翎隊,在蘆葦盪神出鬼沒,打擊日寇,被譽為“淀上神兵”。

第五幅講的是狼牙山五壯士。1941年,日寇在易縣“大掃蕩”,五壯士為掩護軍民轉移,將敵人引向狼牙山頂峰,殊死搏鬥後英勇跳崖。

第六幅講的是地道戰。抗戰時期,清苑縣冉莊軍民創造性地利用地道工事打擊來犯日寇,對平原開展游擊戰起了重要作用。

第七幅講的是城南莊革命紀念地。抗戰時期,中共冀察冀軍區司令部設在阜平縣城南莊,聶榮臻在此指揮華北抗日,解放戰爭中,毛澤東、周恩來等在此領導土改和整黨工作。

第八幅講的是黃土嶺戰役。1939年10月,八路軍、游擊隊在淶源縣黃土嶺,擊斃日寇“名將之花”阿部規秀,殲滅日寇900餘名。

第九幅講的是黃胄。著名國畫家,蠡縣人,曾任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以畫毛驢聞名,可與齊白石筆下的蝦相媲美。

第十幅講的是科技名人。劉仙洲——中國機械工業奠基人;牛滿江——生物工程學家;郭曉嵐——大氣物理學家;侯德封——地球化學家和核子地質學家;馬文昭——細胞組織學家。

第十一幅講的是保定籍世界體育冠軍。桌球:郗恩庭、齊寶香、高軍、王浩;游泳:錢紅;跳水:李藝花、郭晶晶、張晶;體操:范紅斌;射擊:任潔。

第十二幅講的是保定作家群。孫犁——《荷花澱》;梁斌——《紅旗譜》、《播火記》;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馮志——《敵後武工隊》;鐵凝——《喔,香雪》。

第十三幅講的是白洋淀。位於安新等縣境內,由99個淀泊和3700多條溝壕組成,總面積360多平方公里,盛產魚蝦、葦席、稻米和蓮藕,水域遼闊,風景秀麗,被譽為“華北明珠”。

第十四幅講的是野三坡。位於淶水縣境內,太行山北部,主要景區有百里峽、百草畔等,自然景觀奇特、人文景觀豐富,有“世外桃源”之稱。

第十五幅講的是保定的名優產品。樂凱膠片、大型變壓器、天鵝化纖、風帆蓄電池、保定鐵球、曲陽石雕、易縣易水硯、白溝箱包、高陽毛紡、蠡縣皮毛等。

第十六幅講的是保定的土特產品。保定醬菜、安國中草藥、阜平大棗、滿城草莓、順平鮮桃、望都辣椒、徐水大白菜、安新葦席。

第十七幅講的是直隸總督署。它是全國僅存一處較完整的清代省級衙署;古蓮花池,始建元代初年,具有南方園林特色,為全國十大古典名園之一。

第十八幅講的是清西陵。位於易縣境內,清代雍正等四皇帝陵寢,為世界文化遺產;陵山漢墓,位於滿城縣陵山,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夫婦墓葬,出土的“長信宮燈”、“金縷玉衣”聞名中外。

第十九幅講的是開元寺塔。位於定州市區,北宋始建,為八角樓閣式塔,是我國最高大的磚塔;燕下都遺址,位於易縣境內,戰國時期燕國都城遺址,有重要科學價值。

最後一幅講的是北嶽廟。位於曲陽縣城內,始建於南北朝,廟內壁畫為唐代大畫家吳道子所繪;藥王廟,位於安國市城關,始建於宋朝,供奉東漢開國功臣邳彤,是我國唯一“武藥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