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四十多年來,保國人堅持和發揚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拓荒牛"精神。克服重重困難,突破舊的經營模式,改變了單一經營的經濟格局,尤其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實現了由計畫產品經濟向市場商品經濟的轉變。橡膠穩步發展;熱帶作物和養殖業初具規模。職工的文化、物質生活逐年改善提高。
保國農場的歷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艱苦創業史,它傾注著大批南下幹部、退伍軍人和來自全國各地知識分子及城鎮知識青年的艱辛和熱血,也凝聚著保國人的指揮和創造精神。
時值中國加入WTO,海南農墾結構調整日趨深化的今天,保國人將以極大的熱忱投入到新的建設事業中來,它將張開雙臂迎接各方友人與之共同發展。
土地資源
1、 地形、地勢本場地處樂東立足自治縣東南部的山地丘陵區,四周有海拔600-800米的低山屏護。場區地勢北高南低,場部海拔高度210米,最高的是北部的保卡山,海拔高度834.1米。場部地形屬盆地平原,盆底開闊。場部西南部地形欺負較大,坡度在15°~30°之間,東北部較平緩,坡度多在10°以下。場區河流水系,水流均自西向東南匯集。境內有8條小河,匯集成南文河後,注入東南場界上的寧遠河。南文河在旱季仍保持一定的流量。1985年2月農場在其上游建立水力發電站,裝機容量1260千瓦,年發電量135萬千瓦/小時。寧遠河雖然流量較大,但由於地理位置偏差,地勢較低,不便利用。
2、 土壤、植被農場土壤類型,據海南省農墾總局1985年土壤普查統計,多為花崗岩發育的磚紅壤,表土為壤質土,土層深100厘米左右。打什一帶有砂頁岩風化發育成的磚紅壤。在磚紅壤中,花崗岩磚紅壤面積占33.8%,砂頁岩紅壤占11.5%。建場時,的原生植被主要是次生雜木林地。喬木主要樹種有麻櫟、烏墨厚皮、青崗等,樹高達7米。農場所有土地經40年的墾荒耕耘,約45.83%的面積已被膠園所代替,一些屢遭破壞的地方,幾乎被人工造林、熱作及農田種植所覆蓋,占有極少數的植被已經演變成稀樹灌木或高草落群。稀樹灌木主要有山黃麻、角果木等;高草則以飛機草居多。
本場土地利用情況統計表 項目 面積(畝) 占全場(%)
一、已開墾利用土地 68870 67.63 二、荒山荒地 30111 29.57
其中:橡膠地 46672 45.83 其中:可墾地 1800 1.77
林地 15713 15.43 其他地 28311 27.80
苗圃地 三、河流湖泊 1618 1.59
果園地 568 0.56 四、外單位占用地 1230 1.21
農用地 781 0.77 合 計 101829 100
生產水面 151 0.15
居民點道路 4985 4.9
自然氣候
氣候特點
保國農場地處瓊西高溫靜風氣候區,乾、溫季差大和靜風是本場的主要特點。據本場氣候統計資料表明,年平均氣候23.8℃,最高平均氣溫29℃,最低平均氣溫19℃,極端高溫氣候35。9℃(5月),極低氣溫1.8℃(1963年1月)、平均降雨量1732毫米。年平均蒸發量1873毫米,稍大於降雨量。年降雨量日數136天。年平均相對濕度83%。乾濕季差別大,12月至翌年4月為旱季,雨量只占全年的5%左右。
颱風
本場處於海南島西南部,是受西北部太平洋及南海上的的颱風活動影響區域,特別是三亞海面登入的颱風,本場屢屢首當其衝,風害較為嚴重。據歷史資料記載,建場40多年來,颱風登入襲擊本場每年均有1-2次。次數最為頻繁的是1989年10月,一個月內連續遭受2次12級以上颱風襲擊,使農場的生產和財產遭受嚴重的損失。其中損失最慘重的是1996年8月22日的12號颱風,風力大、速度快、來勢猛,旋風夾帶著暴雨,又是黑夜起風,僅10多個小時時間,橡膠開割樹損失三級以上41。1萬株,損失率高達82.3%,中小苗幾乎全軍倒伏,房屋倒塌,高壓線路中斷,橋涵被毀,交通中斷,苦心經營了30多年的家業,幾乎毀於一旦,直接經濟損失2100多萬元,驚動了上到國家農業部,下至各級政府。 颱風一般在7月至10月的雨季。颱風雖利弊兼有,但對本場而言,還是弊大於利。40年來,屢遭颱風的襲擊,幾度沉浮,幾度艱辛,極大程度上制約了農場的經濟發展。
產業結構
橡膠是農場的主業生產。通過四十年的艱苦創業,農場已擁有橡膠面積4。93萬畝,其中已投產開割面積3。68萬畝,中小苗1。25萬畝,建成了一個以橡膠為主業生產的中型企業。
規劃與開墾
1960年2月,145名屯墾戰士風塵僕僕來到保國農場安營紮寨,為農場橡膠事業的發展邁出了第一步。在場長王美慶的帶領下,當年開墾膠園3326畝,種植膠樹11。8萬株。但是由於開墾規模迅速擴大,只講求速度,規劃管理工作跟不上,在墾植上帶著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指使墾植工作質量差,存苗率低。1961年,停止墾植,全力鞏固已植面積。
1961-1965年,吸取教訓,開始重視規劃工作。場組成3-5人規劃小組,指定一名技術人員負責,按照國家膠園四化(良種化、梯田化、覆蓋化、林網化)要求,首先去實地考察,搞好地形設計,選擇適宜植膠地段,規劃膠園。這一階段,由於重視規劃管理,量力而行,穩步發展,開墾膠園3792畝,,在質量上有了保證,苗木長勢與保苗率都達到了要求。
1966--1974年間,由於受"文化大革命"的嚴重影響和領導體制的變革,只抓革命,不抓生產,膠園規劃工作被嚴重忽視,沒人管沒人抓,橡膠墾植出現了先停滯後盲目追求高速度的畸形現象。
1975年後恢復農墾領導體制,從這一年起至1980年6年內,主要著眼於核定面積、加強管理,恢復丟荒林段補植工作,這一時期,農場橡膠生產進入穩步發展階段。
從1983年開始,按照第二代膠園的標準,規劃工作得到了高度的重視,場組成了專業規劃隊伍,對新墾膠園按"山、林、水、路、膠"綜合規劃原則進行,用水準儀定標,膠園質量了嚴格的保證。至1991年,共墾植標準膠園13414畝,占總面積的31。5%,保苗率達81。5%,是農場橡膠生產的重要後勁力量。
從1960年--1999年四十年間,全場累計開墾膠園49305畝,累計定植159萬株,至1999年底,實際橡膠總面積達到49305畝,總株數達到85萬株。
企業文化
保國農場在抓經濟精神的同時,精神文明也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農場四十年的開拓探索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企業文化。在勝利的時候,不驕傲自滿,始終保持謙虛謹慎;在挫折和困難面前,不悲觀失望,始終保持堅韌不拔。在風雲變幻之際,不隨波逐流,始終保持正確的前進方向。"艱苦創業、團結拼搏、務實求真、振興保國"的企業精神始終鼓勵著六千八百多保國兒女,與時俱進, 迎接保國更美好的明天。
景觀與傳說
毛公山傳奇
神奇的“寶塔山”。顧名思義,眾很難想到,保國“寶塔山”為什麼付與 延安革命根據地的寶塔山同名?而保國的“寶塔山”海拔高度為什麼與中央警衛部隊的編號相同,這其中定有奧妙之處,讓人們去思考。保國“”海拔高度米(這一高度是國家遙感中心測定的,在地形圖上可以找到),與毛澤東組建的第一支中央警衛部隊編號8341相同,似毛澤東主席去世後,這支部隊要永遠保衛他老人家。
說來"毛公山"與四周地名極為巧合,真是妙趣天成,使人稱奇。"毛公山"後面有東方村,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北面有解放村,意為:人民翻身得解放;前面有保國村,南面有從共村和抗美村,意為:跟從共產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山下還有寶塔村,意為:人民嚮往革命。而且"毛公山"旁的寶塔山,海拔高為834.1米,與中央警衛部隊編號"8341"巧合。一九九四年,國家遙感中心專程從北京帶解放初期地圖前來查對,其地名(村名)相符。
1995年6月11日(毛公山敬拜堂內香爐、燭架搬走以後不久),2000多隻黑色體形一樣大的蝴蝶成群結隊地湧進毛公山敬拜堂,在堂里爐台上方來迴轉,時而低飛,時而高上,時而在玻璃上停留,並且連續七天夜以繼日在堂里戀戀不捨得離去。這一奇觀實屬罕見。引來眾說紛紜,自然學家說:"天氣反常"。遊客說"蝶戀毛公"。巫婆說:"天降神兵"。到底是怎么回事,正確的答案還在尋找之中。
1993年12月26日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誕辰一百周年。為緬懷毛主席的豐功偉績,10月29日(農曆九月十五日),中央老藝術家阮若珊、田華、劉秉義等20多人從北京專程來到毛公山下--保國農場義演。
保國的秋末,應是初冬的寒意,可義演那天,天氣與往常不同,太陽火辣辣的從早上一直持續至下午四時,把寒氣洗滌得一乾二淨。強烈的陽光把早到的幾萬名觀眾烤得個個汗流浹背。四時十五分演出開始後,天空突然出現了一片烏雲,把太陽久久遮住,時間長達一個鐘頭40分。廣場裡,沒有一絲陽光,但相距1000米外的"毛公山"卻是一番色彩,陽光明亮,滿山遍野金黃。數萬名觀眾在這獨特、難逢的天氣下一邊觀看演出,一邊觀賞"毛公山",心情感到極其舒暢。當義演到最後一個節目"毛澤東主席"(趙廣彬飾)出現在舞台上向觀眾招手致意並喊了聲"同志們好"之時,場下掌聲雷動,此間,天氣突變,雨,一點點,一滴滴,慢慢地從天上撒落,輕輕地灑在人們身上,但雨不大,待到閉幕後時隔幾分鐘觀眾基本散離後,場內大雨傾盆而下,場外卻無雨。目睹此景,對主席感情至深的人都說:“這不是雨,是毛主席老人家看見萬人集會紀念激動流下的淚水。”
古樹趣事
“毛公山”山腳下有一棵千年榕樹,1996年12月,三亞南山寺到我們保國農場以2000元的價錢購買這棵榕樹,並租來了25噸的吊車裝運。奇怪的是,榕樹裝車後車還未開輪胎就爆了,換胎後開至24隊橋頭上坡時以忽然爆胎翻車,倖免未出現傷亡。對此,運載榕樹的司機說,即使給一萬元運費,他也不敢拉這棵榕樹了。所以這棵榕樹便丟在24隊橋頭上坡處。
為了改造成毛公山瞻望區環境,農場領導忍心不下就派人把這棵榕樹拉回毛公山瞻望區,輕輕鬆鬆地種了下來,不久,這棵榕樹便發出新芽。榕樹拉不走,給人們留下了古樹之迷。
走近毛公山
毛公山座落於海南省樂東保國農場場部東側,距天涯海角旅遊點40公里,其山型酷似毛澤東主席,形神兼備,雄偉壯觀,是一處罕見的自然景觀。
1989年,這一特殊景觀被發現後,當地民眾將保國山稱為“毛公山”。毛公山為堅硬的岩石組成,形似毛澤東的山峰“頭部”長185米,寬56米,“面部”為草皮覆蓋,“頭髮”為1米多高的灌木叢,“眼”、“眉”、“下巴”為露出地面的岩石。神奇的山更有奇妙的巧合,在毛公山的東面有一黎寨名“東方紅”村,西北面有“解放”村,東南面有“從共”村,南面有“抗美”村。毛公山連著寶塔山,海拔高度為834.1米,似保衛毛主席的衛戍部隊的番號。
1991年,毛公山經國家環境保護局自然保護司、海南不止環境資源廳和海南省旅遊局組織專家考察論證,始建“保國毛公山旅遊景區”。現景區內建起瞻望台、敬拜堂、紀念碑、毛澤東雕像、毛澤東史記紅牆壁畫、園林綠化小區,集山體、石景、瀑布、溶洞、野生動植物、湖光山色、登山觀海及黎村苗寨等為一體,形成一個融自然景觀、革命傳統教育、旅遊觀光、度假購物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旅遊區。毛澤東主席的親屬多次親臨視察敬瞻;國際友人和國內外遊客紛紛慕名而來。毛公山已成為海南旅遊的一個特殊景點而享譽國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