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亞BMP-23步兵戰車

保加利亞BMP-23步兵戰車

1972年,保加利亞獲許生產蘇聯的MT-LB多用途履帶式裝甲車,在MT-LB履帶式裝甲車底盤的基礎上,保加利亞軍方又進一步改裝成BMP-23步兵戰車。這使保加利亞軍隊第一次有了國產裝甲戰車。它的研製成功,對改善保加利亞軍隊的裝備有重要意義。

保加利亞BMP-23步兵戰車

◆炮車變步兵戰車

保加利亞在20世紀中後期,只能算是一個中等開發中國家,人口只有900多萬人,國土面積只相當於中國的一個省。在華約集團內,保加利亞軍隊的武器供應,絕大部分仰仗"蘇聯老大哥",保加利亞的兵工企業也只能造一些輕武器罷了。到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這一情況有了一些改變。首先是從1972年起保加利亞獲許生產蘇聯的MT-LB多用途履帶式裝甲車。在MT-LB履帶式裝甲車底盤的基礎上,保加利亞軍方又進一步改裝成2S1自行榴彈炮和BMP-23步兵戰車。這使保加利亞軍隊第一次有了國產裝甲戰車
其實,保加利亞軍方想研製自己的步兵戰車,自有它的苦衷。在華約時代,保加利亞一共從蘇聯得到約30輛BMP-1步兵戰車,BMP-2步兵戰車未能引進,這遠遠滿足不了軍方的需要。自己動手研製一款性能較好的步兵戰車,便是順理成章的事。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MT-LB裝甲輸送車每側有6個負重輪,而2S1 122毫米自行榴彈炮和BMP-23步兵戰車每側有7個負重輪。所以,有人說,BMP-23是由2S1炮車變型而來的,"炮車變步兵戰車",有一些道理。

◆結構特點

BMP-23步兵戰車的戰鬥全重15.2噸,全長7.285米,全寬2.85米,全高2.53米,車體高1.71米,車底距地高0.4米。乘員3人(車長、炮長、駕駛員),載員7人。從乘載員的分布和總體布置上來看,車體前部為駕駛室,駕駛員位於左側,步兵班班長位於右側:車體中部為動力艙:中部偏後為戰鬥室,車長和炮長位於其中,炮塔的位置明顯偏後,車體後部為載員艙,6名載員背靠背而坐。一般情況下,3名乘員乘車戰鬥,7名載員下車戰鬥,載員也可以利用射擊孔在車內向外射擊,或者打開載員室上方的艙蓋探出半個身子向外射擊。車體兩側各有3個射擊孔,後門上左右各1個射擊孔。這樣,全車共8個射擊孔。車體前部的2個射擊孔用於PK機槍射擊,其餘的射擊孔用於載員的AK-47自動步槍射擊。車體後部有2扇左右開啟的後門。和BMP-1/2步兵戰車一樣,後門上還是1個燃油箱,其設計的巧妙和"見縫插針"的做法值得稱道。
BMP-23步兵戰車的炮塔為保加利亞自主設計的,為雙人炮塔,車長在右側,炮長在左側,炮長有1具晝夜兩用瞄準鏡,而車長有3具晝間用瞄準鏡。此外,還有夜間照明用的探照燈。主要武器為1門2A14型23毫米機關炮,發射的彈種為曳光殺傷燃燒彈(HEI-T)和曳光穿甲燃燒彈(API-T),炮口初速都為970米/秒,最大射程2000米。曳光穿甲燃燒彈可以擊穿BMP-1/2一類步兵戰車的主裝甲,也可以擊穿低空飛行中的武裝直升機的裝甲。23毫米機關炮的彈藥基數為600發,配用的瞄準鏡具有4.5倍的倍率、40度的視角;7.62毫米並列機槍的彈藥基數為2000發,配用的瞄準鏡則具有5.5倍的倍率和11度的視角。
在炮塔後部上方有1具AT-3"耐火箱"反坦克飛彈發射器,採用目視、有線制導方式,屬於第二代反坦克飛彈,有效射程為500-3000米,破甲威力為400毫米均質鋼裝甲,只能用來對付老式坦克或步兵戰車一類的主裝甲,用來對付當代主戰坦克的複合裝甲和反應式裝甲,則顯得威力不足。反坦克飛彈的數量為4枚。由於目視跟蹤,射手需要一直操縱飛彈的飛行。此外,再裝填反坦克飛彈時,乘員要爬到炮塔外面去裝彈,在戰鬥情況下危險性比較大。新型的BMP-23A步兵戰車將AT-3換為AT-4"塞子"反坦克飛彈,使破甲威力有所提高。
除了乘車戰鬥的武器外,步兵攜帶的武器也是洋洋大觀,其中包括:1具RPG-7反坦克火箭筒和6枚RPG-7反坦克火箭彈;4具RPG-22輕型火箭筒(選用),1具SA-7防空飛彈發射器和2枚防空飛彈(也可選用SA-14/SA-16防空飛彈發射器);2挺PK型7.62毫米輕機槍(選用);6支AK-47突擊步槍。可以看出,這個乘車戰鬥的步兵班手中的武器還是蠻厲害的。
BMP-23步兵戰車的動力裝置為YaMZ-238型V型8缸水冷柴油機,通過增壓強化,使原型的最大功率由240馬力提高到315馬力。不過,BMP-2步兵戰車的最大功率也由1型的300馬力提高到350~400馬力。說明步兵戰車提高發動機的功率很有必要的。變速箱為手動式,有5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它雖然具有結構簡單、可靠性高的特點,但與自動變速箱相比,技術上比較落後。懸掛裝置為扭桿彈簧式,每側有7個負重輪,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這也是步兵戰車通常的布置方式。最大速度61.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500-600千米。
BMP-23步兵戰車具有兩棲能力,靠履帶划水可達到4~5千米/小時的航速,比起同樣是履帶划水的BMP-1/2步兵戰車的7~8千米/小時的最大航速要差一大截。入水之前,要豎起防浪板,並啟動車體底部的排水泵。
此外,步兵戰車上有自動滅火裝置、熱煙幕裝置、GPK-59導航裝置和UHF無線電台等。
◆BRM-23裝甲偵察車
BMP-23步兵戰車的改進型車和變型車不多。除了上面介紹的BMP-23A外,還有BRM-23裝甲偵察車和BMP-30步兵戰車。
BRM-23裝甲偵察車在外觀上和BMP-23步兵戰車十分相像。不同之處是減少了射擊孔,右側保留了2個射擊孔,左側僅有1個射擊孔。乘員5人,即車長、炮長、駕駛員、無線電員和導航員兼參謀。在後部的載員室內裝有高頻無線電台及參謀的工作檯等。在偵察設備上,車上裝有LBP-1型攜帶型雷射測距儀,最大有效測距9000米;LBP-1型被動式夜視儀;地面導航系統;炮兵觀察儀器,MT-66型探雷儀;三防裝置等。
BRM-23裝甲偵察車具有較強的遠距離通信能力。所裝備的RM-130MHF型無線電台,可以保證通信距離達到120千米,其天線為裝在車體後部的框架天線,使用頻率為1.5-10.99兆赫茲,共有1261個頻道。中距離通信用R-123M VHF無線電台,通信距離20千米。短距離通信用R-31M無線電台,通信距離為8千米。應當說,BRM-23裝甲偵察車上的偵察、通信設備還是很齊全的。
◆BMP-30步兵戰車
BMP-30步兵戰車,算得上是BMP-23的"升級版",主要變化是換裝了炮塔與火炮。炮塔為BMP-2步兵戰車的炮塔,由俄羅斯引進特許生產。主要武器換裝為2A42型30毫米機關炮,與俄羅斯BMP-2步兵戰車上的相同,它可以以200-300發/分鐘(低速)和500發/分鐘(高速)兩種速度射擊,發射曳光穿甲彈時的最大速度為970米/秒,夜間作戰時的有效射擊距離為600米。輔助武器為1挺PKT型7.62毫米機槍及1具AT-4"塞子"反坦克飛彈發射器。彈藥基數與BMP-23相同。觀察瞄準裝置包括:車長用TKN-3B型晝夜兩用瞄準鏡、炮長用潛望式瞄準鏡以及炮長用BPK-1-42型晝夜瞄準鏡。無疑,BMP-30的火力性能比起BMP-23來要提高一大截。不過,改裝的BMP-30步兵戰車只有一二十輛,連BMP-23步兵戰車加到一起也只有114輛,僅在保加利亞軍隊中服役。
◆和BMP-1/2步兵戰車的比較
乍一看起來,似乎BMP-23/30和BMP-1/2是一個檔次上的步兵戰車。此話不假。不過,既然是一種新研製的步兵戰車,總會有一些異同點。
首先,兩者的底盤就不一樣。BMP-23/30步兵戰車採用MT-LB裝甲輸送車的底盤,和專門研製的BMP-1/2步兵戰車的底盤相比,裝甲防護上要差得多。不過,二者的火力性能上基本上是相同的,但BMP-23/30步兵戰車的火力上的特點是"步兵的十八般兵器"比較齊全。機動性上,二者也難分伯仲。從輪廓上講,BMP-23/30的車體加長(每側負重輪增加到7個),這使乘載員的可居性得到改善。論車高,BMP-23/30步兵戰車要稍低些。不過,從統計意義上講,保加利亞人種比俄羅斯人種的平均高度要稍矮些,對乘坐舒適性的影響可能不大。
儘管有這些不同點,但二者的相同點是主要的。可以認為,BMP-23/30步兵戰車具有世界上20世紀七八十年代步兵戰車的水平。考慮到BMP-23/30步兵戰車是保加利亞軍方相對獨立研製的,它的研製成功,對改善保加利亞軍隊的裝備還是有一定意義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